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高原的召唤

高原的召唤

  • 字数: 180000
  • 装帧: 软精装
  •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徐常根
  • 出版日期: 2019-12-01
  • 商品条码: 978756601753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7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雪域高原边防工作生活的五年里,作者亲历并用真情记录了新疆军区驻雪域高原边防官兵,长年克服高原缺氧、孤寂等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用生命忠诚戍边,守护祖国疆土的的感人故事,讲述了一个个年轻的戍边官兵,在生命禁区艰辛备至、可歌可泣的生活故事。作品浓笔重彩,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作者简介
徐常根,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新疆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出版有散文集《醉昆仑》《边关人·军旅情》,编著《新疆边疆宾馆史》一部,主编报告文学作品集《余热生辉夕阳红》等。
目录
回眸昆仑
高原的召唤
在叶城逛巴扎
一个老兵的守望
零公里
上山
天路第一村
库地兵站
头痛的麻扎达坂
在三十里营房的日子
雪域之吃
精神会餐
电话遥诊
围困昆仑五十昼夜
电话梦
军狗
高原人家
昆仑寻夫
采玉人
采玉记
嗜拉唼什河渔趣
……
摘要
     回眸昆仑 屈指算来,我离开昆仑山已有19年了。深夜读报,一则新闻格外吸人眼球:目前全军驻地海拔3000米以上哨卡官兵全部吸上了自制氧,我军高原官兵吸氧基本实现由依靠山下送氧到高原哨所自制氧的历史性变化。放下报纸,遥望窗外满天星斗,想到遥远的昆仑山,想到昔日坚守在生命禁区的战友们,心潮起伏,无一丝睡意。 我曾有幸在昆仑山上工作生活了五年,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 在高原,一切都变得那么简单、那么纯粹。刚到海拔4000多米的昆仑边防,我穿行在建设工地上,心慌、头晕,那一刻,我切身体会到在高原生存可谓举步维艰。 那时的昆仑边防生活条件,虽较以前有了很大改观,但依然十分艰苦。 山上所用的氧气,全是一罐罐从山下运上来的,只有在固定的房间里才能吸吸氧;遇有水毁、泥石流致使路断后,断氧是常事。吃菜全靠山下保障,险峻的新藏公路随处可见翻浆、沉降、过水路段,好不容易翻过达坂、冰河运上山的蔬菜,到了哨卡已冻坏了一多半;因为路远难行,冬季吃上绿色的蔬菜叶子成了一份奢求。哨卡的饮用水,一直靠冬季储冰或拉运泉水。 官兵上下山、休假探亲,爬大厢、搭便车,人人都饱受过颠簸的无奈之苦。通信不畅,山上没有地方线电话,家里遇有急事联系,大家发明了先接通山下军线电话,尔后将军用电话和市话的话筒捆绑在一起通话,或靠山下亲朋、战友接力电话传递。信息闭塞,专享能了解外界信息的报纸送上山后,新闻成了旧闻,真是“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几部电影看一年”。哨卡官兵患有疑难病症,基本上靠“电话会诊”“电报会诊”。那时候,通往高海拔哨卡的路况差,冰雪、泥石流一来路就断了,加上通信条件落后,电话线路中断后,常常是通过电报机发报沟通、会诊,来救治一线伤病员,由于电报收发讯息十分有限,很多时候战士的病情就耽误了…… 高寒缺氧,致使官兵们指甲凹陷、头发脱落、嘴裂唇乌,有的不同程度患有浮肿、高血压、心律异常等高山性疾病,因严重缺氧造成的猝亡也时有发生。那其中之苦、之难,是山下常人难以想象的。 五年的高原边防施工,当然也毫不客气地将高血压等高原疾病嵌入我的肌体,在我的生命中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这十几年来,我每次体检,医生总是惊讶,你这个年纪,这么壮实身子的人,不应该左心室肥大得超过常人的一倍呀!当医生知晓我在昆仑山边防工作的经历后,便又轻描淡写地说:“难怪这样。” 离开的日子久了,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对那片高原边防热土的依恋,那段日日携昆仑日出,日日携昆仑日落的岁月,令我不断地追想着。 正源于此,我虽然远离了昆仑山,心却时常被它牵动着,一直有着潮水般的涌动,我格外关注昆仑。 我一直在关注着神仙湾边防连的变迁。我曾先后两次登上神仙湾边防连。神仙湾边防连,海拔5380米,号称“高原上的高原”。当年,各级想尽办法,也攻克不了高原永冻层打井的难题。时至今日,我获知,神仙湾边防连虽然有了卫星电视系统,建成了保温蔬菜大棚,新型保温哨楼和高原富氧训练室也投入使用……但唯独在吃水的问题上,仍一直在距离神仙湾边防连7公里的冰湖上凿冰取水。 近年来,不断有昆仑边防上的战友途经乌鲁木齐时顺便来看我,给我讲述他们身边的变化。十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喀喇昆仑边防发生的如此巨变,让我振奋、感慨不已。 如今,高原边关用上了“氧二代”,制供氧设备实现“鸟枪换炮”。每名官兵床头都装有供氧设备,旋钮轻轻一旋,即可卧床吸氧;边防连队建起了富氧训练室,有了富氧室,官兵们可以借助较高浓度氧气空间开展散打、格斗等爆发力训练,从以前的躺着、坐着“静态式吸氧”,到现在的跑着、练着“动态式吸氧”,氧气保障能力今非昔比。 过去,在高原边防氧气是奢侈品,极少用于训练演习。如今,高原边防部队均建成了以制供氧站为支撑、吸氧点为依托,以高原制氧车与可以蓄电的便携式制氧机为补充、定点供氧与机动供氧相结合的保障模式,用氧保障贯穿演训、巡逻全程。 战友们的介绍,还有从他们在山上发来的微信视频中看到,如今的昆仑边防执勤、生活条件,那真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崭新变化。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