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运河文化带(京津冀段)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大运河文化带(京津冀段)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字数: 5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天津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刘宇 等
  • 出版日期: 2022-12-01
  • 商品条码: 978756187387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将从大运河活态特征衍生出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特点进行系统阐述,充分关注大运河(京津冀段)文化遗产的整体价值,内容包括大运河的缘起与发展沿革、城市的兴起、文化遗产的构成、多维价值的再现、遗产体现的文化与智慧、物质与非物质的共生、遗传的活化保护、遗产文化的创意衍生等内容。用大运河文化遗产群的综合理念保护、传承、衍生文化遗产的价值,呈现全新的运河文化与智慧。本书不但能为研究运河遗产文化的相关读者提供新的研究切口和思路,本书将推动大运河文化遗产文化的普及,有利于大运河京津冀段文化遗产群的传承发展。
作者简介
刘宇: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运河遗产群的研究与活化,当代文化产业驱动力作用与方法理论研究、城市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聚集区协同创新研究、设计思维与创意表现的设计方法与理论研究。主要著作有《设计与手绘丛书-室内外手绘效果图》《手绘设计-室内马克笔表现》《手绘设计-草图方案表现》《室内外手绘效果图》等。周雅琴,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活化、博物馆馆藏资源转化理论与方法研究、博物馆教育与活动研究、文化创意思维与衍生方法研究、非遗创新实践与教育研究。主要著作有《字体与版式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与文案》等。师宽,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活化、博物馆馆藏资源转化理论与方法研究。王阁岚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活化、文化创意思维与衍生方法研究、非遗创新实践与教育研究。
目录
第一章 大运河京津翼段的边界划分
第二章 遗产分类与价值评析
第一节 大运河京津冀段文化遗产群分布
第二节 大运河京津冀段文化遗产资源分布
第三节 大运河京津冀段文化遗产群价值组成要素
第四节 大运河京津冀段文化遗产分类方法
第五节 大运河京津冀段文化遗产价值评价
第三章 物质文化遗产的智慧与呈现
第一节 大运河京津冀段突出价值文化遗产点
第二节 大运河京津冀段重要价值文化遗产点
第三节 大运河京津冀段一般价值文化遗产点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技艺
第一节 木版年画的艺术代表——杨柳青木版年画
第二节 妈祖信俗的文化代表——妈祖祭典(天津皇会)
第三节 茶饮文化的传承代表——花茶制作技艺
第四节 冶炼制造技术的代表——生铁铸造技艺(干模铸造技艺)
第五节 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灯彩(北京灯彩)
第六节 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津门法鼓
第七节 传统武术文化的代表——沧州武术
第八节 运河口头文学的代表——通州运河船工号子
第五章 大运河资源的多维关联
第一节 大运河资源与京津冀地区在文化维度上的关联
第二节 大运河资源与京津冀地区在空间维度上的关联
第三节 大运河资源与京津冀地区在产业维度上的关联
第六章 大运河资源的多元协同
第一节 “协同学”理论与区域协同发展
第二节 文化遗产点与区域资源的协同策略
第三节 文化遗产点之间的相互协同赋能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