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老子指归的哲学研究/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老子指归的哲学研究/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 字数: 3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巴蜀书社
  • 作者: 袁永飞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55311552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03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以汉严遵《老子指归》为基本文本,对其进行哲学方法论与本体论的系统建构,先是其‘形”哲学方法论的原型认定与理路推演,再推绎其“自然”哲学本体论的三个世界即生命世界、形物世界、人文世界与其主要理据的系统探索,最后概述二者认识模型与价值期望及应有的理论贡献。作者在《老子指归》 哲学原有认知基础上,对其方法论与本体论做了系统研讨与融贯构造。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严遵《老子指归》现有哲学观念阐释,到其哲学方法论与本体论的融贯构建可能性与可行性证明,主要讲作者、文本、综述、形、象、名、分、自然、道德、神明、太和、天地、万物、人类、意欲、言教、器事等的内涵及其关联与整体统系,进而构建“形”哲学方法论与“自然”哲学本体论;这在宇宙生命的超越理解上无限融通,在人类生活的经验认知上特定权宜。它不仅表现在其理论内部的要素分析上是哲学方法与本体的圆融互化,而且在其前后思想观念衔接上是生命现实与历史的兼容通达。这较好克解其哲学方法与本体的一元与多元的生成难题、主次与内外的合当疑虑,有效深化与细化并且更化现有哲学认知模式,重新提供可能理据与可行理路。
作者简介
袁永飞,1976年生,遵义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道家哲学,生命哲学,人文医学。出版专著有《哲思·诗化·图示——<道德经>问题研究启示录》(河海大学出版社,2013年)。发表论文有《<老子>“道生物”的理路推绎》(《中州学刊》2018年第10期)等。开设课程有“医学人文学导论”“医学伦理学”“《黄帝内经》释读”等。
目录

绪论
一 本书的研究缘由、对象与方法
二 本书研究之前的直接认知成果综述
三 本书研究的支点、思路与框架
四 本书研究的创新处、难点与意义
第一章 严遵其人与《老子指归》其书
第一节 严遵其人
一 严遵的生平事迹及历史评价
二 扬雄等人评述的严遵
第二节 《老子指归》文本辨识
一 《老子指归》非伪书辨正
二 《老子指归》书目序跋与编排注引
三 《老子指归》总体架构与上经要领
第二章 《老子指归》的“形”哲学方法论
第一节 论“无形”变化、体验、规制
一 变于无形,化于无朕
二 生不生之生,体无形之形
三 制以无形,系以无极
第二节 论“有形”浑融、生成、流衍
一 浑同为体,万物以形
二 生之形之,设而成之
三 品物流形,禀受性命
第三节 论“可形”比对、内蕴与表征
一 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形”
二 按本真的方式认识“形”
三 以呈现的样态认识“形”
第三章 《老子指归》哲学方法的理路推引:形→象→名→分
第一节 由“象”推证“人文”的“法式”
一 示以无象之象,立其法式
二 天地法象,万物自象,人文饰象
第二节 由“名”推理“形物”的“正实”
一 正法以正名
二 正名以覆实
三 审实以督名
第三节 由“分”推断“名实”的“度数”
一 分理
二 分度
二 分类
四 分数
五 分职
第四章 《老子指归》的“自然”哲学本体论
第一节 “自然”是宇宙生命的本因
一 自然的古今说
二 自然的虚实体
三 自然的内外用
四 自然的因应和
五 自然的五个我
第二节 论“道德”的原因、内涵与理路
一 “道德因于自然”的生命自觉
二 道与德及其道德之义涵辨析
三 道德本我的理路建设
第三节 论“神明”的原因、内核与本能
一 “神明因于道德”的自然本系与自觉开示
二 神明之神的核要阐释与纵贯推绎
第四节 论“太和”的原因、实质与本状
一 “和因于神明”的生命关联
二 “气因于和”的合当理解
二 “气化”“太和”本状的根源探索及其生命我之反思
第五章 《老子指归》哲学本体的形物世界生成:天、物、人
第一节 论天地的生成、意涵与能限
一 “天地生于太和”之原由与历程
二 天之意涵分析
三 天地之能与限
第二节 论物的生成、蕴涵与分合
一 万物生于天地之可能与全程
二 物之内蕴、能动与关联
三 物类之命分与整合
第三节 论人的始源、认知与本智
一 人物生于物类之判别与统合
二 人生、人性与人格之探讨
三 人类之知与智
第六章 《老子指归》哲学本体的人文世界觉解:意、言、器
第一节 意欲之术用
一 意与欲的基本界定
二 意欲的识解在人心
三 意欲的本义是人理解的自然
第二节 言教之术用
一 言教的识解在意欲
二 言与教的根本性澄明
三 言教的本文是人表达的自然
第三节 器事之术用
一 器事的识解在言教
二 器与事的主旨范导
三 器事的本职是人承载的自然
结语 《老子指归》哲学的要领统摄、认识定位与思想融贯
一 《老子指归》哲学要点归纳及得失检讨
二 《老子指归》哲学的理论贡献与价值定位
三 《老子指归》哲学融贯前后思想学说要素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