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某日的下午茶

某日的下午茶

  • 字数: 23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作者: 杨小凡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52121438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1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国报告文学奖、安徽省政府文学奖得主杨小凡全新小说,《人民文学》《收获》《当代》《十月》《中国作家》《芙蓉》《钟山》荐读作品
内容简介
《某日的下午茶》为小说家杨小凡近年来中短篇小说的精选集,共收入《寻找花木兰》《我们无路可返》《梅花引》《一条狗的前世今生》《缔结了就不会消失》《武松的爱情》等十四部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近年来均已在各重要的文学期刊发表。杨小凡小说的题材十分丰富,涉及当代中国各个阶层的生活,作者关注的是当下中国城乡的现实问题,并在作品中对社会场景做出开阔的描绘,以通过作品对当代城乡生活做深入思考。
目录
序中国经验的丰富性及其“相对化”/李云雷
寻找花木兰
武松的爱情
知青小金
英雄
大悲咒
我们无路可返
桥墩儿
某日的下午茶
尤里卡的笑声
一条狗的前世今生
桃花渡
梅花引
叫驴的套
缔结了就不会消失
摘要
     寻找花木兰 一年前,接到艾文化的电话时,我吃了一惊。 三十多年了,我们没见过一次面。中间收过他一封信,大约是他考取大学后。当时,我是给他回了信的,却没有再收到他的回信。后来,他大学毕业,从办公室给我打过一次电话,说他分到了省人事厅。这是他打给我的第一个电话,我依然记得他说话的声音,他一定是涨红着脸、暴着脖子上的青筋说的。他很激动。 那时,我刚从师范毕业分到一所乡镇中学,我弄不清他是如何知道我所在的学校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打长途电话不是件容易的事,得七转八转才能接到。那天,他的确很激动,大学毕业能分到省人事厅,前途自然很光明,他有理由激动。 这通电话后,他又“消失”了。后来,我到省城去,好像为着职称的事想找他帮个忙,曾试着给人事厅打过一次电话。接电话的人说,没有艾文化这个人。那时省城里的交通也不方便,没有出租车,公交车也少——其实,可能是我对他不敢抱什么希望,最终竟没有去找他。 一晃,又过了二十多年。大约是六年前,一个有点暖洋洋的春夜,我的手机不停地响,接通后,那边自称是艾文化。这是他打给我的第二个电话。那天晚上,他似乎喝多了酒,话说得颠三倒四,好像是说自己当了副处长,要我去找他。那个时候,我已经辞去教师工作在深圳混了十来年,有家自己的公司,有了点底气,但很少回去了。这次电话后,我还真动了要去找他叙旧的念头。但过几天打他那个手机,竟停机了。我为了生意上的事也没太多闲心去想他,然后又是几年过去了。 我们是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同学,而且同桌四年。现在想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为什么升人初中后我俩还一直同桌呢?但事情就是这样,过去的时间越久,少年时的情形反而越来越清晰,像细雨中的树叶支支棱棱地鲜活。 应该是一九七四年正月,这个不会错,那时候每学年都是从春节后开始的。开学那天,麦地里的积雪东一片西一片还没化净,在太阳下闪着亮光;通往学校的土路刚化冻,水和泥连在一起,脚踩上去再抬起来都有些费劲,但我还是欢欢喜喜地来到了学校。上课后,班主任孙老师进来了,他后面跟着一个腼腆的孩子,细高细高的,脸也出奇地白,与白菜帮子有一比。同学们立刻静下来。这时,孙老师领着他一步步走到我的桌子前,用手一指,他就坐在了我旁边。 后来,我们慢慢知道一些关于他的事儿。他父母从城市下放到乡下,他就从城里小学转到了我们班上。刚开始,他有明显的优越感,不跟同学说话,就连跟我这个同桌也好像没说过话,似乎怕我们听不懂他的话一样。下课了,同学们都疯子一样跑啊闹啊,他从来不参与。偶尔,别的同学碰着他,他会一遍一遍拍打蹭到身上的土。那时,我们还不知道什么叫“洁癖”,就是觉得他怪怪的。他说话的声音也跟我们不一样,慢腾腾软绵绵的,像广播里的播音员。 这自然惹恼了我们,就都说他“烧包”。我们那儿,说一个人装大、不理人就说他“烧包”,这是很让人生气的事。开始两个星期,同学们还都不惹他,后来就不一样了。有天中午下课后,刘玉兰突然大喊:“艾文化是右派羔子!”全班同学立即齐声喊:“右派羔子!右派羔子!”喊着喊着,刘玉兰就走到他面前,伸手拧住他的耳朵。他的耳朵像一块橡皮泥,被拉得很长,很薄,我竞看到了耳朵上的几根红红的血管。当时,他竟没有哭,一句话也没说。 直到老师进了教室,刘玉兰才松了手。 半学期后,他突然变了个人。下课也开始打打闹闹,抓张三一下踢李四一脚的。那时候,男女同学一起闹腾,毫无顾忌,不像现在的孩子早熟。当时,刘玉兰还不叫“花木兰”,但她是班上最泼辣的女孩,比男孩子还野。可能因为她爹是生产队长,从小没有人欺负她,她的胆子就可着肚皮长的吧。 有一天,大约夏秋之交,反正大家都穿着单衣。下课了,同学们兔子一样跳出教室。刚出教室门,艾文化就大喊:“我有糖果!”喊罢,一只手插在裤兜里,另一只手捂住那个裤兜,弯着腰就跑。 刘玉兰撒腿就撵,我和其他同学也跟着撵。学校是一座破庙,就前后两个院子,艾文化围着院墙一圈一圈地跑。刘玉兰快要撵上他时,他另一只手也从兜里掏出来,甩着两只细细的长胳膊转圈跑。其他同学就扯着嗓子喊:“抓住艾文化!抓住艾文化!”他已经大张着嘴喘粗气,硬着脖子挣扎着向前跑,刘玉兰紧跟几步抓住了他。艾文化倒在地上,刘玉兰用一条腿抵着他的一条腿,手就插进他的裤兜里。然后,就听到他一声大叫:“我的蛋啊!”那天,他捂着裆部哭了半节课。孙老师训刘玉兰时,刘玉兰说:“他骗人,说兜里有糖果,我伸手掏进去,里面啥也没有,就抓住了他的蛋蛋!”全班哄堂大笑。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