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二十世纪之旅:人生与时代的回忆(全6册)
装帧: 盒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美)威廉·夏伊勒
出版日期: 2020-09-01
商品条码: 9787520161831
版次: 1
开本: 32开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42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威廉·夏伊勒是美国有名记者、新闻分析员和世界现代史学家,他的一生基本贯穿了整个二十世纪,而这个世纪又是世界和整个人类文明发生巨变的时期。他生于1904年,去世于1993年,其间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第三帝国的兴亡、美国文学的兴起、几次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民权运动、交通与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越南战争、美苏冷战、古巴导弹危机、肯尼迪遇刺和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以及苏联崛起和解体等等,他的长寿也让这部历史长卷成为名副其实的“二十世纪之旅”。
作者简介
威廉·夏伊勒(1904—1993),美国有名战地记者、作家。曾在《芝加哥论坛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担任驻外记者和广播员。他的成名之作《第三帝国的兴亡》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其他著作有《柏林日记》《第三共和国的崩溃》《甘地:一部回忆录》《阿道夫·希特勒的兴亡》等。
目录
《二十世纪之旅:人生与时代的回忆.第一卷,世纪初生:1904—1930》
(上册)
序
第一篇 从“大街”到左岸:1925
第一章 逃离美国
第二章 巴黎的好运
第二篇 芝加哥:1904—1913
第三章 我的祖先从德国来
第四章 芝加哥的忧与喜
第五章 父亲的早逝
第三篇 在爱荷华州的成长:1913—1925
第六章 锡达拉皮兹
第七章 肖托夸的风潮
第八章 寇伊学院
第九章 初涉报业
第十章 小镇奇人
第十一章 寇伊的校友
(下册)
第四篇 巴黎岁月:1925—1927
第十二章 报社诸君
第十三章 探索巴黎
第十四章 成为记者的夏天
第十五章 友人何往
第十六章 名媛芳踪
第五篇 驻外记者:1927—1930
第十七章 林德伯格的飞行
第十八章 驻外记者在伦敦
第六篇 巡游生涯:1928—1930
第十九章 列国游
第二十章 世纪之交的维也纳
第二十一章 故乡的大萧条
译名对照表
译者后记
《二十世纪之旅:人生与时代的回忆.第二卷,噩梦年代:1930—1940》
(上册)
序
第一篇 通往柏林之路:1930—1934
第一章 从印度返回维也纳(Ⅰ)喀布尔的小插曲:1930
第二章 从印度返回维也纳(Ⅱ)乌尔的中途停留:1930
第三章 维也纳的结婚与失业:1931—1932
第四章 西班牙的一年:1933
第五章 重返巴黎:1934
第二篇 在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生活与工作:1934—1937
第六章 对希特勒及第三帝国的第一印象:1934—1935
第七章 第三帝国的生活:1934—1937
第八章 希特勒的近臣
第三篇 决战之路:1935—1938
第九章 初露锋芒:1935—1936
第十章 闲暇生活:1935—1937
第十一章 全新领域的全新工作:
第十二章 回到维也纳,德奥合并,奥地利的终结,广播业的新突破:1937—1938
第十三章 慕尼黑阴谋:1938
(下册)
第四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1939—1940
第十四章 残存数月的和平:1939
第十五章 战争!征服波兰,西线的静坐战,铁蹄下的丹麦和挪威:1939—1940
第十六章 征服西欧:1940
第十七章 海狮计划与不列颠之战:1940
尾声第三帝国的终结——纽伦堡的审判:1945—1946
译名对照表
译者后记
《二十世纪之旅:人生与时代的回忆.第三卷,旅人迟归: 1945—1988》
(上册)
序
第一篇 重归故土:1945
第一章 战争结束
第二章 独裁者之死
第三章 对犹太人的最终解决
第四章 广播界的叛国者
第二篇 最初两年:1945—1947
第五章 旧朋新友
第六章 一炮而红
第七章 反共升温
第三篇 扫地出门,广播生涯终止:1947
第八章 旧友反目
第九章 最后的重聚
第四篇 潦倒的麦卡锡年代,为生计拼搏,写书出版:1948—1959
第十章 闲云野鹤
第十一章 我的首部小说
第十二章 影坛处子秀
第十三章 《赤色频道》
第十四章 惨淡的写作生涯
第五篇 《第三帝国的兴亡》,人生拐点:1954—1960
第十五章 浩如烟海的档案
第十六章 艰难的出版
第十七章 舆论风暴
(下册)
第六篇 时日无多:1960—1975
第十八章 一段旧日恋情
第十九章 玛莎·多德的故事
第二十章 政客离世
第二十一章 文人谢幕
第二十二章 故人驾鹤
第七篇 无望无惧,迟暮之年:1975—1988
第二十三章 分道扬镳
第二十四章 第三共和国的崩溃
第二十五章 再掀波澜
第二十六章 六十年代
第二十七章 写作《二十世纪之旅》
第二十八章 苏联见闻
第二十九章 重返柏林
第三十章 告别欧洲
译名对照表
译者后记
摘要
逃离美国 1925年6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大学毕业没几天,和叔叔开车上了林肯公路,离开了爱荷华州小镇上的家。我们想去芝加哥,然后再去美国最东部的几个没有去过的地方。那个夏天我计划去华盛顿和纽约,接着是伦敦,终点竟是巴黎——说起来,我自己都不大相信。 从小镇上的“大街”《大街》是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的代表作,他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一个美国小镇,以辛辣的笔触对美国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和讽刺。作者在这里以大街比喻他所处的典型的美国小镇。到“左岸”!许多大学生毕业之后都像我一样去旅行,虽然只在夏天的几个月。我们厌倦了柯立芝执政时期的空虚,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称之为“荒唐的年代”。对在美国荒原上长大的我们来说,巴黎是远处隐约可见的人间天堂,这座城市充满了光明与欢乐,是文明的中心。我们想逃避禁酒令、基督教原教旨主义、清教徒主义、“柯立芝繁荣”、市侩作风、夸大其词、扶轮社——那些主导我们国家的资产阶级的废话。我们认为,是这些把美国变成了一个没有思想、充斥着冒牌货的地方。 尽管大学老师不让我们接触现代文学,我们仍然读到了辛克莱·刘易斯的小说《大街》和《巴比特》,还有抨击美国内地昏聩教众的H.L.门肯的《美国信使》杂志。它们使我们成熟长大,让我们觉醒,看清楚我们从小经历的一切:中西部小镇的文化匮乏,被要求遵守狭隘保守的清教徒规范的专制压迫,巴比特式的小镇暴发户的空虚,道貌岸然的基督徒对商业利益和发财致富的崇拜。 几个月前的一天——那真是个伟大的日子——我收到了伟大的门肯的来信,那一定是他亲手在打字机上打出的,他感谢我为他的“美利坚”专栏寄去一段剪报。 亲爱的夏伊勒先生: 谢谢您的剪报。我相信平托博士开展的运动必将席卷全国。各处的基督徒一旦听说,一定会热衷于此。我现在正尝试从南方开始。 您真诚的, H.L.门肯 我现在记不起这位平托博士到底是谁,他的运动又是什么,但我相信这是件愚蠢的事。我在我们当地的《公报》上看到过有人对滑铁卢的扶轮社说:“扶轮社是神灵的显现。”这个人好像就是他。 这种胡说八道不只限于玉米带,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在《美国信使》杂志上,在激进的周刊上,甚至在日报上,经常会有神迹降临在生意场上和商人身上的内容。有位帕克斯·卡德曼博士,不知疲倦地在各种商人大会上发表题为《商业里的宗教》演讲。他的宣传册由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印刷,册子里他所做的导言标题是《摩西,伟大的劝说者》。他宣称:“摩西是历史上很优秀的推销员和地产促销员……在一场载入史册的伟大促销中,显示了他强势、无畏、成功的品性。” 就这方面而言,耶稣基督被当成一位更加伟大的推销员。那年夏天,布鲁斯·巴顿的《无人知晓之人》荣登畅销书榜首。甚至在我们这个不讲究读书的小镇(我们这里忙碌的商人说没有时间),此书也卖得很好,甚至吸引到了一些清教神职人员。这个无人知晓之人到头来是耶稣,“现代商业的奠基人……一位伟大的管理者……关于他的寓言在任何时候都是最有力的广告……如果他生在当代,一定是重量的广告商……”他从下层商贩中挑选出十二人,并将他们组织成一个征服了整个世界的教会……这种组织能力的成功典范,举世罕见。这种无稽之谈被当作福音,受到全美国的追捧,并且,那年夏天我离开时,有名的“猴子审判”正在田纳西州的代顿市展开。这件事离奇得让人难以置信,但确是真事。在我向东的旅行中,它占据了所有报纸的头版。24岁的中学生物老师约翰·托马斯·斯科普斯因为触犯了田纳西州的“反进化论法”,被告上法庭。这条法律禁止学校教授“人类是由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因为这违背《圣经》所称人是由神创造的叙述”。田纳西州1925年公法第27条:“州内所有由州公立学校基金提供全额或部分资助的大学、师范及其他公立学校,均不得讲授任何否认人是神创的《圣经》教义,而代之以人是由一类较为低等的动物演化而来的说法,否则即非法。”田纳西州立法的动机主要是缓和公众反对进化论的情绪,以博取社会各界对科学课程的认可与支持。斯科普斯按照一本州政府批准的亨特所著《大众生物学》课本,把达尔文物种起源的简要观点教给了他的学生,他因此被捕并被审判。后来大家才知道,在鲁宾逊药店,斯科普斯和几个聪明的年轻人一边喝着汽水,一边半开玩笑地想出了这个计划,故意让自己受审。 审判一夜之间轰动全美,演化成一场基督教原教旨主义与现代科学之间的斗争。原告律师是三次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曾任美国国务卿的威廉·詹宁斯·布赖恩。首席辩方律师是来自芝加哥的克莱伦斯·达罗,一位精明的刑事辩护律师和不可知论信奉者。他曾为无政府主义者、劳工领袖辩护,不久前成功代理了有名的利奥波德和洛布杀人案1924年,芝加哥两名大学生——19岁的利奥波德和18岁的洛布经过数月的策划,合伙劫杀了一个17岁的少年,两名被告均面临死刑判决。达罗律师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