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生

人生

  • 字数: 243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郑州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法)莫泊桑
  • 出版日期: 2022-02-01
  • 商品条码: 978756458115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5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科院荣誉学部委员、法语文学研究专家郭宏安导读法语文学翻译家吴岳添、余中先、袁筱一作序◎李青崖先生(1886—1969)是我国从法语原文翻译法国小说的第一人,毕生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无论战乱还是运动,都不曾让他放弃这项事业。“呕心沥血,精心结撰,只为了上不负原作者,下不负读者。”出版这套《李青崖译文集》,既是为了追怀这位译界先驱,也是向这位曾为一代国人提供文学滋养的优秀翻译家致以敬意。◎李青崖译文集的每部作品均附作者画像藏书票。◎本套书均为插图版。《人生》共16幅彩色插图,取自1942年英文版,法国画家埃迪•勒格朗(Edy Legrand)绘,为中译本首次引入。◎《人生》讲述了一个女性贯穿一生的悲剧,故事背景虽与今有时代差异,但女性生存环境中的种种无形束缚在今天依然不曾退去。每个女性都会从小说中得到警示,反观现实,勇于争取,找回自己。◎莫泊桑善于从平凡琐碎的生活中挖掘出生命和生活的本质意义与美学价值的内涵。高超的叙事技巧、细腻的女性心理描写和迷人的景物描写,更增添了小说的魅力。
内容简介
《人生》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朴实细腻的笔调,描写一位出身破落贵族的天真少女姌娜,最初怀着对生活充满美好憧憬,却在人生旅程中,先后遭遇丈夫背叛、父母去世、独子离家出走等一系列变故,在失望中逐渐衰老的过程。小说显示了莫泊桑在长篇小说上的创作功力,同时也体现了莫泊桑主张的表现自然主义观点,具有他所追求的“以单纯的真实来感动人心”的艺术效果。从总体上来说,全书内容完整、翻译水平较高,故事情节细腻感人,刻画人物入木三分。
作者简介
居伊•德•莫泊桑 (Guy de Maupassant,1850—1893)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师从福楼拜。1880年,因中篇小说《羊脂球》一举成名。其一生创作了350多篇中短篇小说,以及《人生》《俊友》《温泉》等6部长篇小说和3部游记。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与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善于从平凡琐碎的生活中挖掘出生命和生活的本质意义与美学价值的内涵,侧重描摹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其小说题材丰富,语言简洁而优美,清晰而犀利。李青崖(1886-1969)名允,字戊如,号青崖,湖南湘阴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仕宦之家。其祖父李辅燿,官浙江候补道,被称为“清末修塘第一人”,他思想开明,将李青崖送入震旦学院攻读法语。1907年,李青崖考取官费,赴比利时列日大学理学院攻读采矿专业。留学期间,他对法国文学产生浓厚兴趣,同时选修文学课程。1912年学成归国后,先后在多所高校任教;为支持进步学生留法,曾在自家开办预备班,教授蔡和森、蔡畅、向警予等人学习法语。1921年,李青崖加入文学研究会,投入五四新文化运动,又在长沙组织湖光文学社。从此开始译介法国文学作品,并一生致力于这项事业。李青崖堪称我国从法语原文翻译法国小说的第一人,对莫泊桑小说的翻译用功尤深,以二十余年心力,独自译出莫泊桑的所有作品。其他主要译著还有《包法利夫人》《饕餮的巴黎》《三个火枪手》《波纳尔之罪》等,为中国文坛与文学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新旧译名对照表
摘要
     第一章 拾掇过箱子之后,姌妮走到了窗子跟前,但是雨并没有停止。 上一天夜里,狂雨在屋顶上和玻璃上扑了个通宵。被黑云压低了的天空仿佛满是裂缝似的,把它盛着的水向地上倾注,泥土浸成浆了,融化得像是糖浆了。一阵阵的急风从炎热的空气中间鼓荡,在行人绝迹的街道上可以听见那些从水沟里溢出来的急溜的响声,街边的房子都像海绵一般吸收着那种窜入内部的水蒸气,使得各处的墙壁从地下室直到阁楼全是汗淋淋似的。 姌妮上一天从教会女学里搬出来,她从此是永远自由的了,心里正预备领略种种经过多年梦想的人生幸福,现在害怕的,就是她父亲为了天气不好因此把动身的日子耽搁下来,所以从早上她就向天空探望了好几十次。 随后,她发现自己忘了把年历收在旅行袋里,于是从墙上把它取下来。那是一方不大的硬纸板,按月份分成十二行,围在一幅图案当中,用金字载明着一八一九年的日子。随后她拿起一支铅笔抹去头里的四行,抹去每一个基督教圣徒的圣名,直到五月二日为止,这五月二日正是她出校的日期。 屋子的门外有人叫着:“姌袅蒂[!” 姌妮回答道:“进来,爸爸。”末后她父亲进来了。 那就是勒贝尔狄雨·伏德男爵,他的教名是西蒙-雅格,性情偏执而又仁慈,道地的十八世纪式的清门子弟]。他是卢梭的热烈信徒,对于自然、田园、森林、飞禽和走兽有一种情人式的爱抚。 出生于贵族家庭,他从本能上憎恨九三年[“的大时代;不过他的气质是达观的,教育又养成了他的自由思想,所以他用一种于人无害的和直言不讳的憎恨去排斥暴君政治。 他的优点是秉性厚道,他的弱点也是秉性厚道,那种厚道为了爱怜,为了给予,为了掌握,都是魄力不够的,简直是一种造物主式的厚道,散漫而没有抵抗力,仿佛像一种意志上的神经迟钝,一种毅力上的缺陷,几乎近于一种过失似的。 他是个注重理论的人,指望把自己的女儿造成有幸福的,长厚的,正直的和温柔多情的,为着她,他考虑过整个一套有关教育的计划。 她在家里一直待到十二岁,随后才被人送到圣心女学读书,尽管她母亲为了这件事情哭过好多次。 她父亲当时的主张是把她严格地关在学校里,既不使人知道她又不使她知道人世间的一切事物。他指望自己的女儿在十七岁从学校里出来养成了纯洁贞淑的品德,然后由他本人去使她濡染一种理智的诗意;并且仗着田园,在肥沃土地的环境中间去启发她的性灵,利用动物的种种简单爱抚,利用人生的种种显著的定律,去启发她那种在外表上天真得毫无猜忌的愚昧。 现在她从学校出来了,神采飞扬,精力充足,渴望着幸福,从前,她在闲着的白天里,在漫漫的长夜里在抱着希望的孤寂境界里,早已神驰于一切欢乐,一切可爱的偶然,现在她一心预备接受这一切了。 她的面貌很像一幅由委罗内塞"画的人像:金黄的头发是有光的,可以说是由于皮肤的色泽它显得更其清浅,皮肤是极其细润的,白里略带粉红,覆着一层薄薄的毫毛,一层只在日光下面隐约望得见的薄绒样的毫毛。一双蓝的眼睛,蓝得像是荷兰陶质小人儿的眼睛一样。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