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母亲的菩提树

母亲的菩提树

  • 字数: 15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琦君
  • 出版日期: 2015-07-01
  • 商品条码: 978702011089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16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怀念母亲,照亮今生。小小的金手表跨越时空与山海,无名的菩提树传递慈母的爱与信念。 ◆书中既有人情练达,又充满至情至性,像落花一片天上来。共收录琦君经典散文74+53,共127篇。 ◆琦君一生都在书写母亲,她说:“我常常感到心头酸楚,是因为悼念母亲。” ◆纯正典雅的白话散文,文辞优美,言之有物,被译为英、韩、日等多种文字,成为语文典范。 ◆琦君的作品多次被选入当地中学语文教材,使人读来知世事、懂人情,更加圆融通透。
内容简介
《母亲的菩提树》那是一棵无名的树,种在故乡老屋的后院,姿态很美,不高不矮。母亲坐在树下做活儿、发呆、对树讲话,对树许愿心,就会舒坦,就会安心。老师说那是母亲的菩提树,还说任何草木都是有生命、有知觉的,不要去伤害它。本书精选琦君散文74篇,分三辑,怀念童年、故乡、亲人、师友,也谈读书、写作等心得与经验,内容涵盖七十多年岁月,风格清新、清澈、自然,在质朴动人的故事中寄托真挚的思念,于岁月流逝的无奈之中坦陈淡然的心态。
作者简介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师承“一代词宗”夏承焘,文学造诣颇高。著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四十余本。作品经常被选入中学课本,并被译为英、日、朝鲜文,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著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等散文作品,晚年创作的小说《橘子红了》被改编为电视剧,由周迅、黄磊主演,一时掀起收视狂潮。
目录
代序
琦君: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林海音
卷一童稚情怀
我的佛缘
我爱纸盒
新春的喜悦
冬夏阳光
万花筒
字典的故事
幼儿看戏
电影与我
伞之恋
和妈妈同生肖
妈妈的小脚
粽子里的乡愁
敏感的童心
万水千山师友情
……
摘要
     我的佛缘 我幼年时随母亲住在乡间,父亲请了位吃素念佛的老师教我认字读书,却带了长我三岁的大哥去北京定居。把我们兄妹硬生生分开得那么遥远。母亲是虔诚奉佛的,对父亲的安排都逆来顺受,只有命我每天一大早随她在经堂里上香拜佛,保佑父亲和大哥身体健康。我和母亲并排儿跪在蒲团上,颈上套着佛珠,边拨边念一圈阿弥陀佛、一圈释迦牟尼佛、一圈地藏王菩萨、一圈观世音菩萨。念得我空肚子咕咕直叫。只好敲着姑婆从普陀山带回给我的小木鱼,再看母亲仍旧眼观鼻、鼻观心地念心经、大悲咒、白衣咒,听得耳熟能详,也就饿着肚子跟她念。念完经,拜了佛,才吃早餐。早餐一定是素的——咸菜炒蚕豆、腐乳卤蒸豆腐。母亲说:“早餐吃素,一天心清。”因此我相信我们母女的心都很清。 吃完午餐该读书了。老师又要我跪在他的佛堂前拜佛。-我说:“已经拜过佛念过经了。”老师说:“读书之前拜佛,保佑你记性好。”拜完佛,老师会给我一粒供过佛的麦芽糖,还要喝那杯面上飘满香灰的净水,他说净水会给我添智慧。幸亏麦芽糖很好吃,我就皱着眉头把飘满香灰的净水喝下去。 老师教我认方块字,第一个字就是“佛”字。他说:“你每天拜佛,一定要认识佛字。”因此我翻开任何书本,就先找“佛”字,有时把“弗”字也当作“佛”字。老师说:“人修行、得道,以后才成佛。所以‘佛’字。老师定有个‘人’字,意思是佛跟人是很接近的。” 我有一位比我大八岁的小叔。他聪明绝顶,读书过目不忘,却不肯正式考学堂念书。他听我琅琅地背白衣咒,问我:“什么是广大灵感,你懂吗?”我摇摇头。 他说:“广大是无边无际、灵感是心。就是说你的心和世间万物的心都能相通。草木虫鱼鸟兽,甚至朝生暮死的小菌都是有灵性的,我们都要对它们抱同情心、怜悯心,不要伤害它们。真正修行的人连吃菜都只吃叶子不吃菜心,因为菜心是有生机的。” 我被他说得心慌意乱,觉得自己天天都在杀生。真想发个愿心不吃荤菜。但是妈妈煨的香喷喷红烧肉、煎的新鲜黄鱼实在太好吃了。就问小叔叔:“妈妈天天拜佛念经,怎么也烧鱼、肉呢?” 小叔说:“你妈妈是为了疼你,只得烧荤菜。她不罪过,罪过的是你呀!所以屠夫要边杀猪边念:‘猪呀、猪呀,你莫怪,你是人间一道菜。人不吃来我不宰,你向吃的去要债。”’听得我又好笑又害怕。 小叔又说:“你不要怕,你现在还小,修行还早呢!长大了就跟你妈妈吃三净素吧。” 我奇怪地问:“什么是三净素呀?” 小叔慢条斯理地说:“你听着,我也是刚刚从庙里听来的。三净素就是不亲自动刀杀的、没有亲眼看见杀的、不是为你杀的。这不很容易吗?你几时杀过鸡鸭呀?每年过年时长工杀猪,你妈不是都抱着你躲到佛堂里念往生咒超渡它们吗?哪有看他们杀呢?还有,一头猪、一只鸡,杀了以后分成无数块,大家都吃到了,罪孽大家分担,因为不是为你一个人杀的。” 小叔说来头头是道,我听得半信半疑。再去问老师,老师也点点头说:“这是佛家劝爱吃大荤的人的通融说法,因为戒杀极难,只好放宽点。”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