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联系客服
|
搜索
热搜:
巴比伦首富
|
巴比伦
|
毛选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印度文明史/华文全球史015
字数: 267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作者: [日]常磐大定
出版日期: 2018-07-01
商品条码: 9787507550986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92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收藏
上架到店铺
×
Close
上架到店铺
{{shop.name}}
点此去绑定店铺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一部影响了日本与中国几代学人的学术珍品 一部深受学术大师王国维、章太炎推崇的文明史佳作 根据有名的博文馆典藏版译出
内容简介
《印度文明史》以印度文学、宗教、社会制度的发展为主线,讲述了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1400年印度文明的发展过程,展现了古印度光辉灿烂的文明盛景。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先民创造了富含哲理、独一无二的哲学,向世界输出了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与此同时,它是“有名的没有历史的国家”,以万恶的种姓制度闻名于世。本书作者常磐大定将印度文明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吠陀时期、梵书时期、全印时期、佛教时期和婆罗门教复兴时期,按时间顺序细细梳理印度文明的发展脉络,将神话传说、社会发展、宗教演变、文学创作和社会制度变革等种种因素整合在一起,详细解读彼此的关联和影响,剖析印度文明的起源、发展和衰落的过程。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常磐大定,日本伟大的佛教学者。他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哲学科。他先后东京帝国大学印度哲学讲师、东洋大学教授、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研究员和评议员。 他曾五次来到中国,实地考察佛教史迹。《印度文明史》是常磐大定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王国维认为,《印度文明史》是常磐大定的重要学术贡献;章太炎认为,《印度文明史》颇具深意,值得沉思。 ?译者简介 陈景升,福建人,毕业于日本首都大学东京,日本语教育学硕士学位。日语古文师从于浅川哲也教授。现为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讲师。
目录
绪论 印度文明概述 ………………………………………………………… 001 第1节 印度文明的特色 ………………………………………………………… 001 第2节 印度文学概况 …………………………………………………………… 003 第3节 印度文学的缺点 ………………………………………………………… 004 第4节 印度研究的影响 ………………………………………………………… 005 第5节 印度见闻录 ……………………………………………………………… 008 第6节 近代印度研究简史 ……………………………………………………… 011 第7节 佛典汉译简史 …………………………………………………………… 019 第8节 印度的纪元 ……………………………………………………………… 021 第9节 印度文明的五个时代 …………………………………………………… 022 第1篇 吠陀时代 雅利安人的宗教起源和征服 第1章 概 述 ……………………………………………………………… 027 第2章 印度民族和当时的文学 …………………………………………… 029 第3章 吠陀时代的宗教 …………………………………………………… 035 第1节 天上的神 ………………………………………………………………… 036 第2节 空中的神 ………………………………………………………………… 041 第3 节 下界的神 ………………………………………………………………… 044 第4 节 其他神 …………………………………………………………………… 046 第5 节 对待神的态度 …………………………………………………………… 053 第6 节 怀疑思想的起源 ………………………………………………………… 053 第7 节 古仙人 …………………………………………………………………… 056 第4 章 社会生活 …………………………………………………………… 059 第1 节 种姓未分 ………………………………………………………………… 059 第2 节 女 子 ……………………………………………………………………… 062 第3 节 结 婚 ……………………………………………………………………… 062 第4 节 死 者 ……………………………………………………………………… 063 第5 章 社会概述 …………………………………………………………… 065 第1 节 农 业 ……………………………………………………………………… 065 第2 节 畜 牧 ……………………………………………………………………… 065 第3 节 贸易和交通 ……………………………………………………………… 066 第4 节 家 畜 ……………………………………………………………………… 066 第5 节 工 艺 ……………………………………………………………………… 067 第6 节 军 事 ……………………………………………………………………… 067 第2 篇 梵书时代 经典文学的创作和种姓制度的诞生 第6 章 概 述 ……………………………………………………………… 073 第7 章 当时的疆域 ………………………………………………………… 075 第8 章 当时的文学 ………………………………………………………… 077 第1 节 四吠陀的集录 …………………………………………………………… 077 第2 节 梵 书 ……………………………………………………………………… 081 第3 节 森林书、奥义书 ………………………………………………………… 082 第9 章 梵书概述 …………………………………………………………… 087 第1 节 仪 式 ……………………………………………………………………… 088 第2 节 神 话 ……………………………………………………………………… 091 第10 章 奥义书概述 ……………………………………………………… 099 第1 节 宇宙精神论 ……………………………………………………………… 099 第2 节 创造论 …………………………………………………………………… 102 第3 节 轮回论 …………………………………………………………………… 103 第4 节 解脱论 …………………………………………………………………… 103 第5 节 奥义书的起源 …………………………………………………………… 106 第6 节 吠陀、梵书和奥义书出现的地理位置的区别及出现时间的先后 …… 107 第11 章 摩诃婆罗多 ……………………………………………………… 109 第1 节 俱卢、般阇罗两族 ……………………………………………………… 109 第2 节 故事梗概 ………………………………………………………………… 110 第3 节 结局以及完成年代 ……………………………………………………… 121 第12 章 罗摩衍那 ………………………………………………………… 123 第1 节 故事梗概 ………………………………………………………………… 123 第2 节 罗摩王子和悉多公主 …………………………………………………… 130 第3 节 《罗摩衍那》的完成年代及其与《摩诃婆罗多》的比较 …………… 133 第13 章 日月王统 ………………………………………………………… 135 第14 章 社 会 ……………………………………………………………… 139 第1 节 种 姓 ……………………………………………………………………… 139 第2 节 其 他 ……………………………………………………………………… 142 第3 篇 教派学派兴起 全印时代的到来 第15 章 教派学派兴起时代概述 ………………………………………… 149 第16 章 雅利安人扩张概述 ……………………………………………… 151 第17 章 摩揭陀王朝 ……………………………………………………… 155 第18 章 当时的文学 ……………………………………………………… 161 第1 节 经 典 ……………………………………………………………………… 161 第2 节 教派学派一览 …………………………………………………………… 163 第3 节 第一类:吠陀六分 ……………………………………………………… 166 第4 节 第二类:六派哲学 ……………………………………………………… 169 第5 节 第三类:佛教和耆那教 ………………………………………………… 170 第6 节 从正统思想来看各种教派 ……………………………………………… 171 第19 章 吠陀、梵书和经典的比较 ……………………………………… 173 第20 章 《法经》概述 …………………………………………………… 175 第1 节 种 姓 ……………………………………………………………………… 175 第2 节 行 政 ……………………………………………………………………… 178 第3 节 法 律 ……………………………………………………………………… 179 第21 章 《家经》概述 …………………………………………………… 183 第1 节 印度人一生的四个时期 ………………………………………………… 183 第2 节 家居期的生活 …………………………………………………………… 185 第22 章 《补经》概述 …………………………………………………… 189 第23 章 六派哲学 ………………………………………………………… 193 第1 节 数论学派 ………………………………………………………………… 193 第2 节 瑜伽派 …………………………………………………………………… 200 第3 节 正理派 …………………………………………………………………… 204 第4 节 胜论派 …………………………………………………………………… 207 第5 节 弥曼差派 ………………………………………………………………… 210 第6 节 吠檀多派 ………………………………………………………………… 214 第7 节 哲学是宗教的一门学科 ………………………………………………… 217 第24 章 六派以外的教派学派 …………………………………………… 219 第1 节 六十二见 ………………………………………………………………… 219 第2 节 六师外道 ………………………………………………………………… 221 第3 节 顺世外道 ………………………………………………………………… 222 第4 节 耆那教 …………………………………………………………………… 223 第25 章 佛 教 ……………………………………………………………… 227 第1 节 佛陀成名的年代 ………………………………………………………… 227 第2 节 佛陀略传 ………………………………………………………………… 229 第3 节 佛教的特色 ……………………………………………………………… 238 第4 节 佛说的概况 ……………………………………………………………… 243 第4 篇 黑暗时代来临前的印度文明 第26 章 第四时代:佛教时代概况 ……………………………………… 257 第27 章 第五时代:婆罗门教复兴时代概况 …………………………… 261 专有名词英汉对照 …………………………………………………………… 265
摘要
1第1节 印度文明的特色 印度是位于南亚的半岛国家,现在是英国的殖民地。国破山河在,到了春天,城里娑罗树的颜色依旧很浅,就像印度文明一样,在人类文明目前显得无足轻重。不过,随着对印度文明研究的不断深入,就会发现印度文明史占据了人类文明史中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属于同一人种,印度的语言与西方各大洲的语言是一脉相承的;因为有宗教作为媒介,印度的思想又传播到了亚洲各国。印度三千年的文学详细记录了雅利安民族的发展轨迹。三大宗教、六派哲学的出现更是人类精神世界发展的里程碑。印度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兴起于18世纪,引起了学者们极大的兴趣,研究发展的速度之快令人惊叹不已。 研究印度文明,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该文明产生的背景。在印度北方,有印度“长城”这一天然的屏障,使印度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少之又少,形成了印度独有的一片天地。公元前4世纪末,在亚历山大大帝侵略印度西北部时,不受外国影响独立发展起来的、具有印度特色的文化已经达到优选峰。近代成为英国殖民地前,即使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印度还是保持了原有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语言、文学、宗教、仪式和风俗习惯等都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像这样的国家,除了印度也就只有中国了。拥有这样悠久历史的印度,保留了许多和其他国家迥然不同的风俗习惯。譬如:一、一般人早已不再使用梵语,但有学识的僧侣还是用梵语进行口头交流和书面写作。这一状况就跟公元前几个世纪的状况一模一样。即使引进了印刷术,僧侣们还是保留着古代的传统—手抄梵语的经典。可以说梵语还依然活在文学的世界里。二、和亚历山大大帝侵略印度前一样,僧侣们还是保留着背诵吠陀的习惯。因此,就算抄写的经典悉数被烧毁,据说僧侣们也能一字一句、原原本本地背诵出来。这也是一件令人惊叹不已的事。三、关于日天赞歌的创作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这些赞歌现在在日常的祭拜中还依然被世人诵读着。最初作为日天别名的毗湿奴如今也依然为世人所膜拜,随处可见日天的皈依者。四、用两棵“树”摩擦取火的风俗可以追溯到史前,如今该方法依旧保持不变,并成为获取圣火的专享方法。综上所述,这么多传统都以原样保存至今。我们能清楚地追踪到这些传统演变的痕迹。这种情况简直少有。因此,世界各地的学者们对印度最古老的吠陀文学保持着高度的关注。 第2节 印度文学概况 众所周知,吠陀的内容非常丰富,蕴含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思想,展现了人心发展的轨迹。这就是研究吠陀的乐趣所在。特别是,成了印度各教派学派起源的奥义书中的哲学,更是让亚瑟·叔本华为之陶醉。亚瑟?叔本华大呼奥义书中蕴含的真和美就是他生前的安慰、死后的慰藉。 印度文明在各个领域都是出类拔萃的,特别是在宗教和哲学方面更是卓绝不凡。在宗教领域,除了波斯人、希腊人、缅甸人、凯尔特人、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其他雅利安民族都只是照搬了其他民族的信仰,毫无自己的学说。印度不仅是伟大的国民教派婆罗门教的发源地,而且是重量的伟大宗教—佛教的发祥地。在哲学领域,印度很少和其他国家交流,仅凭自己的力量就成立了各种各样的教派、学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号称与毕达哥拉斯有着历史渊源的数论派,和号称印度哲学精华的吠檀多派。翻开世界文明史,绚丽多彩的历史让人为之动容,特别是研究古代印度、希腊和中国的文明史,最能够让人体会到研究的乐趣。因为这三个国家的文明史既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又几乎同时产生并迅速发展。 在文学领域,印度有号称世界第一的长篇叙事诗《摩诃婆罗多》和超长篇的《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以实战的记忆为框架,通过描写主人公阿周那王子,歌颂了处于民族崇拜中心的天帝;《罗摩衍那》通过描写化身为罗摩王子的天帝,保护田埂化身的悉多公主的故事,讴歌了天帝将农业活动传播到全印度的伟大事迹。世人无不对印度古代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感到惊叹。在戏曲领域,印度有号称“印度莎士比亚”的迦梨陀娑。他的一曲《沙恭达罗》让德意志的约翰·哥特弗雷德·赫尔德和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叹为观止。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作诗赞颂《沙恭达罗》道:“春华瑰丽,亦扬其芬;秋实盈衍,亦蕴其珍。悠悠天隅,恢恢地轮;彼美一人,沙恭达罗。” 在寓言领域,佛教文学中的《本生经》构思的巧妙可以说是举世无双。后世婆罗门教徒将《本生经》改编为《五卷书》和《嘉训》,并奉为自家的教义。通过《伊索寓言》和《一千零一夜》的广为流传,再借以法国文豪让·德·拉·封丹之手,《本生经》中的很多故事都成了欧洲寓言的原型。 在其他领域,从数学、天文学、医学,到犍陀罗式建筑,印度都与西欧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其中有很多值得学者们研究的地方。特别是《摩奴法典》和《帕尼尼语法》,这两部作品各自作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宝典,被世人视如珍宝。这两部作品的水平之高,据说曾让当时的学者一读三叹。 在政治领域,从远古时期波斯的大流士一世侵略印度西部到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再次侵略印度西部,直至近代蒙古民族的侵略,印度古文明几乎消失殆尽。雅利安人多次遭到外来势力的入侵,虽然屈服于外来势力的淫威,但在思想方面仍然守护住了古文明的闪光之处。雅利安人先天继承了来自祖先的善良基因,再加上后天一代代克己勤勉的努力,印度文明终得以代代相传。时至今日,婆罗门依旧享有古代婆罗门作为优秀种族的美名。这也是十分罕见的。印度文明其实就是婆罗门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第3节 印度文学的缺点 印度文学存在巨大的缺点,那就是历史的不完整性。严格来说,印度是一个接近没有历史的国家。印度史实全部消逝在了无穷无尽的黑暗中。我们对印度文明钻研得越深入,就越觉得仿佛坠入五里雾中,彷徨而不知所措。根据着眼点的不同,史实可以被捏造,也可以被掩盖,这种情况非常之多。譬如,对于天才诗人迦梨陀娑所处年代的推测,各家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不同观点间的时间差甚至长达一千年。经历了几个世纪的质疑和非议,学者们现在终于对该问题有了一致的看法。再譬如,关于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学者们对于释迦牟尼所处年代的推测就多达十种。最古老的年代和最近的年代间竟然有数千年的差别。此外,从马鸣、龙树到无著、世亲,从阿育王到迦腻色迦王,学者们都无法获得他们存在的准确年代。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印度文学的话,人们一定会怅然若失,直到放弃研究。印度历史上的人物所处年代都只有一个模糊的范围。好在人们可以从文学的角度找到确定历史人物所处年代的方法。人们可以从文学作品中使用的语言形式、文体形态或者文章中被征引的内容出发,间接地推测出人物所处的年代。不过该方法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如果是传记,人们就更无计可施了。个别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综合两三个传说中对同一个人物的描述来推测其存在的年代。而且,印度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惟妙惟肖,根本无法区分哪部分描写是实,哪部分描写是虚。归根到底,这些情况还是要依靠研究者自身的判断。印度被认为是没有历史的国家,是下面两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希腊发动了希波战争,罗马发动了布匿战争,这都激发了雅利安人的国民情怀。印度取消了部族,让所有人都成为国民。这让雅利安人可以不用考虑生存竞争的问题,在政事方面大放光彩。二、雅利安人中以教学为本职的婆罗门控制了人们的思想,成了至高无上的存在。人生百般皆是苦,皆是恶。为了远离苦恶,婆罗门对按年代记录史实丝毫不感兴趣。所以,公元500年前的印度历史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根本无从考证。 第4节 印度研究的影响 近代欧洲人从事印度研究仅有一百五十年,却凭借着他们天生坚韧不拔的精神出版了很多有意义的著作和译作。这些书的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其中,孟加拉皇家亚洲学会出版的杂志以及《东方圣典丛书》《印度古学丛书》对学术界的影响极其广泛。近代没有哪一项研究可以像对印度的研究这样风靡一时。印度研究对学术界的主要影响有:通过研究梵语产生了最早的比较语言学,迎来了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纪元;研究吠陀产生了比较神话学,奠定了宗教学的基础;通过调查吠陀,追寻古代民族迁移的路线,人们探求到了人文史的发展进程—这对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影响都是不容小觑的;南传佛教的调查结果为研究佛教历史带来了光明。正如麦克斯·穆勒所言:“若有人问我19世纪伟大的发现是什么,我一定会用下面这个简短精辟的公式来回答: Dyaush Pitar=Zeus Pater=Jupiter=Tyr 麦克斯·穆勒还表示,19世纪关于吠陀的研究成果实在太少,吠陀还有待20世纪的学者们进行深入研究。所以,他希望后来的学者都可以研究吠陀文化。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