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显微镜向人们展现微观世界

显微镜向人们展现微观世界

  • 字数: 3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 作者: 无
  • 出版日期: 201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3476920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98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汲取科学滋养,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少儿科普很大程度上.科学探索故事》,让孩子在快乐地阅读中,触摸科学的轮廓。
内容简介
好奇心每人都有,对自然奥秘的好奇促使人类不断地进行科学探索,这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本书的故事记载了人类精彩的科学探索事例,使少儿读者对科学的进步有初步了解。
目录
哈雷彗星的暗示
星空中的“四不像”
月亮是怎样形成的
揭开死海的秘密
动物化石帮助地质发现
认识“陌生巨人”
中国发生过第四纪冰川吗
且听地震波诉说
海洋中的金银宝库
作怪的小东西
显微镜向人们展现微观世界
摘要
    月亮是怎样形成的
     每当月明星稀的夜晚,月亮像一盏长明不熄的天灯,高高地悬挂在空中。它那温柔、皎洁的光芒,洒向大地,使大自然披上了溶溶的月色,显得格外美丽。多少年来,这高照九州的明月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想象,在我国古代就流传着许多有关月亮的美丽神话。
     自从发明了望远镜以后,特别是近年来叉进行了登月考察,我们才探知了月亮上的秘密。令人遗憾的是,月面上没有水和空气,也找不到任何生命的迹象;只有环状的山峦和大片低洼的盆地。如果登上月球眺望一下,真是满目荒凉、死寂,哪里有神话里描绘得那般美好啊!
     然而,人们在知道了月面情况以后,总想进一步知道月亮是打哪儿来的?它为什么追随着地球运行?它同地球有没有“沾亲带故”?有关月亮起源的奥秘,吸引了不少科学家去探索,他们根据自己的观测和研究,纷纷提出了许多关于月亮起源的假说。
     月亮是从地球上分裂出去的吗?
     月亮像一名忠实的卫士,每隔27.3天绕地球运转一周;它比起其他天体来,离地球是那样地近,只有38万千米。于是,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也许月亮以前就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才从地球上分出去的吧?
     有一位有名的英国科学家叫达尔文,他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曾经这样解释过月亮起源的问题。
     他认为,在几十亿年以前,地球刚诞生不久,地球表面上还没有结成坚固的岩石外壳,正处于熔融状态。那时,地球物质和月球物质相连在一起,绕同一个自转轴飞快地自转着:它们转得很快,大约4个小时就转一周。在这样快速的旋转中,月球终于被地球抛了出去,独立成为一体。以后,在两个天体的相互作用下,月球与地球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并绕地球运行。
     他还认为,月球脱离地球的地方,就是现在太平洋的洋底。因为据科学考察,人们在太平洋的洋底找不到古老的花岗岩层,海底的地壳也很薄。
     乔治·达尔文的看法后来被一位古生物学家的意外发现所证实。那是1963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威尔斯教授在研究古珊瑚化石时,发现了距今约4.1亿年的珊瑚化石,每年生长有385个至410个环脊。因为珊瑚的生长受昼夜的影响,它生长时分泌的碳酸钙白天多、夜里少,所以每经过一个昼夜就留下了一条环脊。研究者认为,在4亿年以前,地球上的一年大约有400多天,而一天只有22个小时。按此推理的话,地球早期的自转还会更快一些。所以,古珊瑚化石的研究,为地球在旋转很快时能把月亮分裂出去的假说似乎提供了证据。
     但是,事情并没有那样简单。一个科学的假设需要有非常丰富的科学事实证明,才能得以成立.以后的科学研究证明了:熔融状态时的地球不会把物质分离出去。即使有可能从地球上分出去的话,那么,在刚分出去的时候,也一定会受地球的吸引力重新落到地面上来。同时,对太平洋底部的研究也知道了:太平洋的底部与其他洋底差不多,并没有特殊的地方;太平洋底的年龄只有1亿多岁,远比月亮年轻.
     因此,月亮是从地球上分裂出去的说法也就站不住脚了。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