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岁华谈笺录

岁华谈笺录 "铁一号"红楼与戴逸先生

  • 字数: 183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林健
  • 出版日期: 2024-03-01
  • 商品条码: 978730032624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0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岁华谈笺录:“铁一号”红楼与戴逸先生》详尽地介绍了当代有名史学家戴逸先生的学术生活,为我们展现出一位大学者在岁月变迁中投身学海、矢志不渝的学术情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学术抱负。
书中介绍了戴逸先生的家乡和其在北京的生活研究环境,展示出位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书中通过作者与先生的交往和通信,细腻描绘了先生的若干生活细节,展现出先生教书育人的方式与学术研究的脉络,从中可以看出先生对中国几千年历史理解的深度与厚度,同时也反映出一位学者高贵的人品更在学问之上。
通过戴逸先生撰写的《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等著作,书中介绍了先生从世界视角考察清朝历史的研究方法,以及由此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史学问题,这些都是首次公开于世。作者认为,戴逸先生的这些重要论点及研究方法,将会直接影响未来中国历史学的走向。
书中还介绍了戴逸先生在耄耋之年,组织起全国范围内两千多位历史学家的庞大队伍,耗费二十年之力,主持完成中国百年来一次重要的大型文化工程——国家清史纂修工程的细节。这一工程对中国的历史研究和社会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价值和意义影响深远。
目录
第一部分 我那时成了先生专享的学生
跑回北京,戴逸为我做了碗汤
“铁一号”红楼·常熟·北京
“铁一号”红楼里,戴家是最热闹的地方
先生借我《资治通鉴纪事本末》带回福建
在福建给在江西干校的戴逸写信
戴逸从福建的叶向高讲到意大利的利玛窦
我的老家福清是人口迁徙之地
第二部分 史学教案:五十年前先生的三十六封信
“学问与好奇心永远连在一起”
“如何读古书是一门学问”
“学习历史,应当知道历史书的各种体裁”
“《史记》写人写得好,《资治通鉴》写事写得好”
“读史书要串起来读”
先生谈得比较多的是汉朝和唐朝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