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心境
字数: 8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作者: 何权峰
出版日期: 2018-12-01
商品条码: 9787555271529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24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36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掌控心境,方能掌控人生。?心境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态,化为上进的气力,这才是成功的保证。?作者何权峰是中国台湾的“拿破仑”、被誉为最贴近人性的心灵作家,首部作品《格局》销量良好,销量过百万册,特别推出他的力作《心境》。?本书提供了23个充满哲学意义的小故事与12类人生难题,既有简单扎实的理论支持,又有幽默生动的语言描述,文字和故事如涓涓溪流一般流入心底,给予心境最根本的力量。你的心境,真正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书中展示了全球各界名人的心境,比如:丘吉尔、胡雪岩、拉里?佩奇、马云、李开复、董明珠等,他们的人生哲学将让你感悟不一样的心态: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先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内容简介
当下人们最需要的修行就是修炼自己的心灵,从学习管理情绪,到培养良好心态;从关爱自身,到回馈社会;从认识自我,到超越自我,都是修炼心境的过程。因为心境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作者通过心理学的角度,从各个维度入手,指出了人们如何通过保持积极良好的心境来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心境由心而生,行为是心境的反应,行为和注意力反过来影响心境,行为的改变,可以带动心境的改变,心境的改变则影响能力的大小。心境的控制亦能决定一生的命运。如果你的情绪不好,那么专享使你变得快乐的办法就是振奋精神,使行动和言词带动你的心境。态度改变了,人就变了,事情也就变了。如果企业家缺乏高远广阔的心境,企业就很难有长远的发展,就很难成为一个很好的组织。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认为,当企业上升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人才、管理、产品、技术的竞争,而是企业家本人境界高度的竞争。境界愈高,企业就能走得愈远。因此企业家到最后拼的就是心境。
作者简介
何权峰,中国台湾的“拿破仑”,最贴近人性的心灵励志作家。医师兼作家,1995年开始写作,早期为《联合报》《常春月刊》《拾穗杂志》等撰写医学专栏。随后,因接触“心理神经免疫学”(Psychoneuroimmunology),触发了他对“心灵层面”的探究。于是改变了方向,开始写一些心灵成长和励志类作品,目前已出版四十多本心灵励志书。在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拥有众多读者。他的笔触细腻,平易中显哲理,妙趣中见智慧;对问题有很深的洞悉,不单只是“诊断问题”,同时还提供视野将心灵提升至更高的层次。
目录
目录前言心境,决定你的处境一 所有情绪都会随时间不停变化 003 二 一切情绪都与自己过去的经验有关 007 三 情绪会随着想法、认知而改变 011 四 情绪背后都有支持它的信念 015 五 情绪反应让我们看见自己的内心世界 019 第一步 观察我现在有什么思想或情绪 027 第二步 把“我”跟“我的思想及情感”分开来看 030 第三步 直接体验,全然接纳 032 问题一 引发我产生这个情绪的原因是真的吗? 039 问题二 这个情绪,是我自己选择的吗? 044 问题三 我要让这情绪影响多久? 048 小链接 世界对你充满恶意,是因为你没有诚意 052 事实就是这样 063 生命的真相是不圆满 066 如实接受,然后随遇而安 069 一切都是为了学习 072 信任上天的安排 075 坚持下去,相信希望 078 你有快乐的自主权 082 只有你可以令自己恼怒 086 虽不如意也快乐089 小链接:如何维系长期亲密关系092 多留意美好事物107 你关注什么,就吸引什么111 平静的心灵114 放下完美,人生更美117 接受自己,接纳别人121 让别人做他们自己124 多爱自己一点128 这个人是我的镜子132 阴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照亮它们135 诚实接受自己的情绪138 说出心中的感受141 只要回到爱,正面的情绪就会自动显现145 观看你的思想149 快乐,就不要想太多153 小链接:内向是滋生心理疾病的温床156 忧虑的时候,列一张忧虑清单 173 愤怒的时候,先问三个问题 176 怀恨的时候,写下这件事对你后来的帮助 179 挫折失望的时候,拉长时间看 182 放不下的时候,扛着背包走 185 感情失和的时候,把对方当陌生人 188 寂寞的时候,主动伸出友谊的手 191 烦乱的时候,缓慢规律地呼吸 194 患得患失的时候,学习无求无我 198 懊悔的时候,首先要“问对问题” 201 抱怨不满的时候,去想想更惨的人 204 情绪低落的时候,转移你的注意力 207
摘要
第一章 情绪的五个“特性”一、所有情绪都会随时间不停变化若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我们的心念随时都在变化。比方早上你想去“买鸡蛋”时,突然想到洗衣机里的衣服还没晾,于是又回去晾衣服,接着朋友打电话来约吃饭,于是你想着要穿什么衣服,这时早已忘了“买鸡蛋”。一个想法出现,在我们的意识中逗留片刻,就会消失不见。遇到塞车,你可能这样想:“糟糕,快迟到了。”当这个想法进入你的意识后,又会有另一个想法进入:“真是急死人,前面的车怎么开这么慢。”“要是迟到,找什么理由解释?”想法是流动的,它总是来了又去。前一刻的念头这一刻已不见,昨天的问题今天已不是问题。回头看几天前的烦恼,你可能还会觉得好笑,再过几天,你可能都忘记它的存在。所有的情绪,也都会随着时间不停地变化,你很难保持快乐一整个月,也很难持续生气一整年。然而,为什么苦痛在事后很久都不会消失?为什么有时候,不愉快的感觉会一直持续下去?简单来说,这些情绪不会消失,是因为我们对念头紧抓不放。以前面塞车为例,你不断去想它,情绪就不断受它影响:“那家伙是不是不会开车!”“为什么就这么倒霉?”结果,你越想越生气,越想越沮丧。有念头并不是问题,若紧抓念头、认同念头,这才是问题。当我们为自己感到难过的时候,会陷入一种自怜的情绪中,认为这个世界跟我们过不去。然而,如果我们能暂时跳开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情绪立刻有所改变。试试这个实验吧:暂时停止阅读,去想一件你常担心烦扰的事。想到了吗?很好,现在你可以自问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你“去想它”之前,这个问题何在呢?只因为你没有去想,它就不存在。换句话说,即使你真的有烦扰的事,也不必一再去想,明白吗?我们可以从非洲草原瞪羚的行为中清楚看到,当豺狼开始追逐它们时,恐惧驱赶它们拼命地奔跑,一旦某只瞪羚被追上了,其他瞪羚马上若无其事地开始吃草,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下回,当情绪激动的时候,想想那些动物,应该会很有帮助。深呼吸一口气,聆听远处的鸟鸣,看着湛蓝清澈的天空,天空浮着一朵孤独的浮云,缓缓飘过天际,那些不愉快的事,在这一刻不都随风而逝了吗?认清“想法只是想法”“为何你要反复思索?为什么老是抓着那些让自己变糟的想法?”当我问那些反复思索的人为何要这样做时,答案很简单:他们相信这么做可以帮助自己克服痛苦与忧郁。人们以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然而,研究结果显示恰巧相反。原因是,当你陷入困局时,情绪会低落,低落的心情就会引发负面的想法,因此看到的都只会是否定的、消极的。就像轮子陷于泥沼,越去踩油门,车轮就陷得越深。那该怎么办?首先要认清“想法只是想法”。当你学会不去相信情绪低落时的想法后,才能脱离低潮;你学会不加理会,你的消沉感才会消失不见。?二、一切情绪都与自己过去的经验有关看着一棵大树而没有任何情绪,是很容易做到的事。可是看着一个朋友,一个伤害过你、欺骗过你的人,而不带任何情绪,就很难做到了。比方说,你和朋友约好一起吃饭,而届时她没有出现。如果你了解这位朋友是个守时的人,你可能会开始担心她的安危。但假使你等的是一位不太守时而又做事马虎的朋友,你发火的机会可就大了。我认识一位太太,她每回只要看到与她那有暴力倾向的前夫神似的男人,就会惊慌失措。另有一位学生,他说:“每逢有人对我绷着脸,我的脑海中便立即飞掠过父亲凶恶的脸孔。”所以他非常厌恶有人对他绷着脸。每一个生命的经验都会在我们心里烙印下痕迹。一个曾被狗咬过的人,只要一看到狗走过来就会紧张害怕;一个孤独或常被忽略的孩子,当被人忽略了,自然会感到沮丧。如果你在充满责难、贬损、嘲笑的家庭中长大,那么现在你很可能也成了同一种人——不是变得特别爱挑毛病,就是对别人的评论总是反应过度。有位女孩从小就被兄长骂“猪头”“白痴”“垃圾”这类的话,即使犯了点儿小错,也常被批评得一无是处。多年下来,女孩渐渐变得对别人所说的话非常敏感,即使只是别人善意的批评,也能让她陷入失落的谷底。有句话说得好:“痛苦的记忆如同魔鬼沾,愉快的回忆好比不粘锅!”人们心里受伤或恐惧的经验根扎得很深,尤其是早期的经历,产生的影响不错。伤痛的记忆与情感存在于一套相互连结的神经网中,如同复杂的蜘蛛网,牵动一丝线,就足以撼动整个蛛网。往往只要一点小事,就会触动人们伤心的回忆。曾获诺贝尔奖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Pavlov),最有名的是他对狗的研究。喂狗吃饭时,他会先摇铃。到最后,一听到铃声,狗就会开始“流口水”,即使它们并未看到食物。我们的情绪反应就像巴甫洛夫的铃声一样,记忆的“铃声”一旦响起——当有人瞄了你一眼或说了某个字眼时,当有人面无表情或没回你电话时,或当你的老板请你到他的办公室时,或是你的伴侣以某种语调跟你说话——如果外在发生类似的事件,就会唤起你失控受挫的记忆。许多人与伴侣争吵时,冲突很快加剧并恶化,即是:触动了过去的某个情境,以致一发不可收拾。我们经常会对某些人或某些事感到不满,甚至大冒无名火,其实我们是和“自己的过去过不去”,反之,别人对我们的反应也一样,他们很可能也携带着许多过往的伤痛。当你了解到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过去,你是否能有更大的包容心去接纳别人?是否能谅解别人所犯的错误?当你了解自己也可能是过去的受害者,是否能较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的挫折失意?能否让自己不再被过去的伤痛左右?别成了过往记忆的奴隶要如何分辨影响情绪的事件,是现在发生的还是以前留下来的?我们可借由静观来自我检视。当我们不明所以地小题大做、反应过度,或某事让痛苦持续很久,可以问问自己,你目前的感受,是否让你想起以前曾在“何时”“何处”“与谁”有过类似的感觉。有人对你发无名火时,多半也是曾在哪里受到打击或伤害。试着了解你厌恶的那个人,不管是自私、冷漠、无情……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请先了解他的成长背景、他的恐惧,慢慢地,你将发现:那些不懂得去爱的人,也是欠缺被别人爱的人。?三、情绪会随着想法、认知而改变有句禅语是这么说的:“美女在情人眼中是愉悦,在和尚眼中是杂念,在蚊子眼中,则只不过是一顿飨宴罢了。”这句话言简意赅:事物在眼中的样貌,会因为想法、认知而不同。比方下雪,对某些人而言,代表着冬天的乐趣,滑雪和堆雪人,是值得欢庆的。然而,对另一些人而言,下雪则代表灾难,天气酷寒,会让汽车熄火,会打滑翻车,等等。再比如,遇到蛇对许多人来说,会被认为是件倒霉的事,甚至被吓得半死。可是对一个喜欢蛇或专门捕蛇的人来说,那可是件幸运的事。若是印度教的虔诚信徒,可能还会将蛇视为神的化身,下跪膜拜呢!外在事件本身并不必然决定我们会产生怎样的情绪,反而是我们如何诠释事件,才是关键所在。曾读到一则案例。有个年轻人失恋了,一直无法接受打击,情绪低落。于是,他找到了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告诉他,其实他的处境并没那么糟,只是他把自己想得太糟了。心理医生问他:“假如有一天,你到公园的长凳上休息,把你最心爱的一本书放在长凳上,这时候走来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把你的书压坏了。你会怎么样?”“我一定很气,他怎么可以随便损坏别人的东西呢!”年轻人说。“那我现在告诉你,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么想呢?”心理医生接着问。“哦——原来是个盲人。”年轻人摸摸头,想了一下,接着说,“谢天谢地,好在只是放了一本书,要是油漆或是什么尖锐的东西,他就惨了!”“那你还会对他感到愤怒吗?”心理医生问。“当然不会,他是不小心才压坏的嘛。我甚至有些同情他。”心理医生会心一笑:“同样的一件事情——他压坏了你的书,但是前后你的情绪反应截然不同。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可能是因为我对事情的看法不同吧!”“没错,对事情不同的看法,能引起自身不同的情绪。很显然,让我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选择的解释。”世界就像一部默片,每个人各自写下自己的旁白。有人指责你,你觉得很生气,那是你的想法,换个解释:“他是在教导我,他很关心我,在乎我。”也许你会反过来感激那人,对吗?以前我开车出门,都会尽可能找离目的地最近的地方停车,为此还常在路上绕圈子,而让我感到懊恼。后来我把“多走路”转念为“多运动”,也就再没停车的困扰。人生际遇的好坏,并不取决于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那些事,而取决于我们用什么角度来看待。不快乐的情绪未必来自不快乐的事情。容易陷入情绪旋涡的人,并不一定要遭遇重大的创伤失落事件,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日常烦扰,都可能让他跌入忧郁的深渊,或持续处在不快乐的状态中。而不快乐的事情也未必会带来不快乐的情绪。前阵子,陪伴一位朋友十五年的爱犬死了。他说,过去这几个月来,它越来越受到痛苦的折磨,到最后几天,它接近没有进食,甚至站不起来。它的死让我很不舍,但也觉得很高兴──它再也不会受苦了。你能区分其中的不同吗?每当有任何不愉快的情绪产生时,首先,意识到此刻你正被情绪控制,而不是事情让你不愉快。也就是说,把不快乐的情绪和不快乐的事情分开看,而不是傻傻地把它们当成一回事。此刻的想法,决定你此刻的心情想象下面的情境:你正沿着一条街道走,你看到街道对面有一个认识的人,你微笑并且挥手,那个人没有任何反应,就这样走了。这让你有什么感觉?你心中出现了哪些想法?也许你觉得事实很明显,试着把这场景拿去问其他人,看看是否得到一堆不一样的看法。当你的想法不同,感觉是否不同??四、情绪背后都有支持它的信念我们常常听到“往好了想”这句话。但实际上,人的念头并不是那么容易转变的。不能轻易改变的原因,是有些念头与情绪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受到情绪覆盖的念头深植在内心许久,我们就会从内心相信它是真实的,一个所谓的信念就此形成,像是“事情做不好,我是失败者”“别人都吃定我”“我没有人爱”等。很多思想之所以会落入一定形态,都是因为你被自己的信念捆绑,以致看不到更大的画面。人为什么为小事感受到挫折?因为我们不把这些事情看作是小事,而把那个失误的一球、一分、一件事,视为失败者的证明。人为什么争吵?因为双方都坚持己见。为什么坚持己见?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为什么认为自己是对的?因为我们对这些信念早已深信多年,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很少质疑它们,甚至会不断去证实这些信念所代表的行为和事件。比方,你认为“我太胖才会没有人爱”,那么,你的一举一动都会散发出这种不安全感。而当其他人远离你时,遭到拒绝的感受又回过头来证实你的想法。假如认为“别人老是吃定我”,你很可能会先出现防御性的举动。而当其他人反击时,你就会觉得先前的预测果然是对的。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每当你产生情绪反应时,往往就在按照某种信念而产生行为。即使是与人争论,也是基于这信念。当然,越坚持自己的信念,越愈会跟人起冲突,就会变得没有弹性,自我设限,甚至不可理喻。赛斯说:“除非你知道你的信念,否则你不会了解你的情绪。”试着跟随自己的情绪,你会找到其背后的信念。以“事情做不好,我是失败的人”为例,这个信念令你产生一种感觉,然后你接受了这个感觉。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这个信念,你就不会有这个感觉。如果你能在这些情绪发生时,把它分解开来,知道哪一部分是信念,哪一部分是情绪的话,你就会比较容易释怀,被情绪牵动的折磨也会大大减少。然后,你要检视自己的信念:“实际吗?合理吗?”从实际的角度来看,你想要完成某件事,并不代表你一定能如愿,或期望一定要被满足不可,对吗?再从逻辑的角度来看,事情绝对不是——你得不到,你就会是一个无能的人;别人不爱你,就表示你是没价值的人;你没做好某事,就表示你是失败的人。面对其他的信念也一样,你可以从更宽广的角度来探究,想想看:“这个信念,对我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生命,有什么影响?”答案可能是:始终处于紧张的状态,动不动就发怒或者经常跟人起冲突等,这些信念甚至让我们无法爱人与被爱,也难以融入生活。既然如此,你还要如此坚持吗?检视你的信念每当你经历一个负面的情绪,先停下来,用一分钟检视支持这个情绪的信念,问自己:“我为什么有这种感觉?是我的何种信念造成?是什么让我有这样信念?”接下来,不妨试试对这些信念提出质疑:“你的想法是专享一种可能吗?”“我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有理由每个人都要跟我想的一样吗?”最后,问自己:“如果没有这个信念,我的生命会如何?”一旦你能放下,负面情绪也随之消逝。?五、情绪反应让我们看见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常形容夕阳很美,你是否曾想过那个美来自哪里?是来自夕阳,还是来自你的心里?因为许多人也看到同样的夕阳,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这美是来自内心,对吗?同样的夕阳,你今天觉得很美,但隔天很可能就变了,因为你变得不同。如果变得悲伤,那你看到的夕阳也将是悲伤的,你看见的其实是自己的心。因为就在同一刻,同一个夕阳也有人被它的美感动,因为他们拥有不同的心境。就像独处的时候,有人觉得寂寞,有人自得其乐。听同一首歌,当你以不同的心情去听,感受接近不同。有个作家讲过一件让人很有感触的事。有一次,他走在乡间,忽然下起大雨,他狼狈地跑到一间农场的屋檐下避雨,并跟这间农场的农夫搭讪:“真是糟糕的天气!”这个农夫一边惬意地抽着烟,一边望着远处朦胧的田野,说:“哪里有坏天气,每一天都是好天气!”有时候,外面下着雨,心却是愉悦的;有时候,外面艳阳天,心却充满阴郁不快。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从内心投射出来的。一位民宿主人在墙上写道:“只要你心情美好,就能在这里看到好看好的风景。”这个老板无疑对心灵有着很深刻的了解。当你刚考完试、工作完成或是正要去度假,在那个时候,是不是放眼看去,一切都是美好的?星空是灿烂的,音乐是优美的,微风是舒服的,连路上的小孩也变可爱了……外境其实一点也没变,变的是你。如果没有度假的心情,无论去到哪里,都无法享受玩乐。你对生活不满,可曾想过你不满的是生活还是你自己?因为就在你的周围,也有人活得很美好。这个世界是心的画布,当你以欢喜创作,就看到欢喜的画面;以阴郁调色,得到的是悲伤的作品。生活的现况,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状况。如果内心平和善良,我们也会感受到外在环境及人物友善。如果我们充满烦躁、怨恨,周遭也不断会出现让人厌恶不满的事物。你怎么看这世界,它就是你想的那样。很多人一味想改变外在环境,那是搞错了。境由心生,是你的心境决定你的处境。你可以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一个工作换成另一个工作,一个伴侣换成另一个伴侣,但是,问题还是一样的——你无法逃离你自己。你如何能逃得开自己?不管你到哪里,你都会带着自己。套句《圣经》上的话:“由所结的果子可以认出它们来。”从情绪反应可以看见自己的内心世界,一团糟的生活是由一团乱的人所创造出来的。你的心境决定你的处境当情绪起伏时,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心是如何运作的。在不同的状况里,你内心的感觉是不同的。现在,就从观察你的内心开始。为某事烦躁时,观察内心:“此刻,是这件事在烦我,还是我的心太烦躁?”对某人不满时,观察内心:“此刻,是那个人不好,还是我的心情不好?”感觉到忙乱时,观察内心:“此刻,是我的心在忙乱,还是这世界忙乱?”比了解世界更重要的,是了解人心。比改变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自己的心。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