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 字数: 1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作者: [春秋]孙武
  • 出版日期: 2021-10-01
  • 商品条码: 978750575331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热剧《狂飙》里高启强“翻烂了”的书!兵学圣典,助力人生逆袭,不可不读,但学了要走正路哦!本版还附录《吴子兵法》《司马法》等六部谋略经典 "1.曹操批注版。他是历史上为《孙子兵法》作注的第一人,其思想最重实际。 2.有译文。通俗易懂,帮助读者扫除了阅读上的障碍。 3.有题解。每一篇都有曹操所写题解,概括了本篇主旨,有助于理解和启发。 4.版本有据。以明嘉靖三十五年谈恺本为底本,同时参校其他权威版本,质量有保障。 5.中国首部官方军事教材《武经七书》一本全收。附录含剩余6部作品:《吴子兵法》《司马法》《六韬》《三略》《尉缭子》《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6.影响世界的中国古人智慧,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谋略圣典,各行从业者不可不深入研究。 7.CCTV重点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6期已隆重推出了《孙子兵法》。 8.至今已被译成46种文字,更是美国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训教材。"
内容简介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孙武所撰,也是世界公认的现存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本书揭示了战争的若干客观规律,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在世界军事史中占有极高的地位,被译成英、法、德、日等多国语言,广为传布。全书共13篇。本书附录部分是“武经七书”其余6部,分别是《吴子兵法》《司马法》《六韬》《黄石公三略》《尉缭子》《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作者简介
孙武(约前545~约前470),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今山东北部)。中国春秋时期有名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孙子、孙武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祖”。 注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东汉末年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曹魏政权奠基者,也是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目录
"孙子兵法 原文 始计第一 /005 作战第二 /008 谋攻第三 /011 军形第四 /014 兵势第五 /016 虚实第六 /018 军争第七 /021 九变第八 /024 行军第九 /026 地形第十 /029 九地第十一 /032 火攻第十二 /037 用间第十三 /039 译文 始计第一 /043 作战第二 /046 谋攻第三 /049 军形第四 /053 兵势第五 /056 虚实第六 /059 军争第七 /063 九变第八 /067 行军第九 /069 地形第十 /073 九地第十一 /077     火攻第十二 /083 用间第十三 /085 附录部分 附录一 吴子兵法 /091 附录二 司马法 /109 附录三 六韬 /125 附录四 黄石公三略 /181 附录五 尉缭子 /197 附录六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239 "
摘要
     始计第一 孙子说:军事是国家大事,它关乎一个国家、民族和百姓的生死存亡,因此不能不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接下来将从五个方面来研究战前形势,一一比较其内外各项要素,借以判断出敌我双方胜负态势的走向:其一是政治,其二是天时,其三是地利,其四是将领,其五是法令。政治层面是说要使百姓和君主上下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唯有如此,民众才愿意与君主荣辱与共,同生同死,才不会违背君主的旨意。天时层面是说要分析昼夜、阴晴、寒暑、四时等气候节令,既要把握和利用气候节令,又不可逆自然规律而行。地利层面是说要勘察清楚战场的远与近、险隘与易失、广阔与狭窄、生地与死地,它们关系到部队的进攻、撤退、固守和败亡。将领层面是说身为军中统帅,必须具备智慧、威信、仁德、果敢、严格五种品质。法令层面是说军队要有合理的组织编制,下级将领的任用、分工、管理,以及军费开支等要符合军规法制。以上五个方面,是每一位将领都应当知道的,但只有深入研究并严格执行才能取胜,否则就不能取胜。所以要想对比出敌我双方优势和劣势的详情,就必须回答以下问题:其一,哪一方更能处理好君与民的关系,赢得民心?其二,哪一方的统帅能力更为出众?其三,哪一方更善于把握和利用天时地利?其四,哪一方的部队更能认真地执行军规法纪?其五,哪一方的军备更优、实力更强?其六,哪一方的兵卒更训练有素?其七,哪一方更能做到赏罚分明?根据这些,就能分析和判断出胜负的基本态势了。如果为将之人能够虚心采纳这些建议,其领兵打仗就必然能够取胜,那么就可以继续任用他;如果为将之人不能虚心采纳这些建议,其领兵打仗就必然会失败,那么就不能再任用他了。 一旦有利的战略决策被采纳,就要抓住时机积极营造态势,以利于即将到来的对敌作战。军事态势的营造,必须根据己方的优势条件,随机应变做出相关调整。军事领域必须以诡诈多变为原则。所以,能战能胜却伪装成不能战不能胜,已经出击了却伪装成没有出击,出击时间的早晚和距离的远近也应突破常识,反其道而行之。能用小便宜诱惑敌军的就诱而灭之。能通过扰乱敌军以取胜的,就扰而歼之。若敌军军力充实就时刻防备它。若敌军兵锋正盛就避而不战。若敌军将领性情易怒易躁就设法激怒他,使其决策失误,进而歼之。若敌人谨慎或骄傲,就用自轻自贱的办法进行迷惑,使其上当。若敌人休整充分,就采用各种手段将其拖疲拖垮。若敌人团结一致,就设法离间,使其军心散乱。应攻击敌方薄弱之处,应攻击敌方无法意料之地。这是领兵打仗能够取胜的奥秘所在,需灵活运用,并非事先讲明就可无往而不胜的。 如果在未战之先,军中智囊既已多方筹谋,并得出我处优势敌处劣势的结论,那么我方胜算就更大;如果军中智囊经过多方筹算,得出的结论是我处劣势敌处优势,那么我方胜算就小。筹谋得越全面越详细,胜算就越大;筹谋得不全面不详细,就很难取胜,更何况那些接近不筹谋的,自然是未战就已先败了!假如根据以上这些进行分析,那么在未战之前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谁胜谁负了。 作战第二 孙子说:但凡举兵对敌,动辄就要出动轻重型战车数千乘,全副武装的兵卒数十万,还要跋山涉水运送粮草辎重。前后方的军费开支,比如外派使节费,制作和修护兵车、战甲等材料费,各类武器的保养费,每天都是巨额资金的消耗,必须经过精密计算,得出国家和百姓确实能够承担得起,才可以命令部队开赴前线。 对敌作战要速战速决,时间一久,部队就会疲累,士气也会受到挫伤,攻城拔寨就很难一鼓作气拿下。如果部队长期在外作战或对外作战,国家财政就很容易吃紧,从而影响民生,甚至影响政局稳定。若部队疲累,士气低迷,人力、物力、财力都被耗尽了,其他诸侯国就会乘势起兵围攻,到那时,就算再厉害的统帅和谋略家,也不可能挽回败局了。所以,我只听说过那种指挥笨拙而速战失败的,却未曾听说过那种指挥巧妙而战事久拖致败的。战争拖得越久,对国家越有利,天底下没有这样的事。因此,不能深入了解用兵的危害,也就很难明了用兵的好处。 但凡善于用兵之人,都不会向百姓多次征兵,也不会多次运送粮草去前线。武器装备会从国内取用,但粮草会从敌方补充,如此粮草供给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国家之所以会因战事导致贫困,原因就在于粮草要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前线,这就要耗费民力,就会影响百姓的农事、商贸和生活,使他们陷入贫困。有驻军准备战事的地方,物资极易匮乏,物价就会上涨,物价上涨就会导致国家财政枯竭,财政枯竭,就只好通过征税来解决。军力耗损、财力枯竭,上至国库,下至民力,都会空虚拮据。百姓的资财会因此耗损掉十分之七;而国家也会因为战车、马匹、甲胄、弓矢、剑戟、盾牌和牛车等武器辎重,被耗损掉十分之六。 睿智之将总是想方设法从敌国解决粮草问题,只要消耗敌方一钟粮食,就相当于从国内运来二十钟粮食;消耗敌方一石草料,就相当于从国内运来二十石草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