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贸易的真相

贸易的真相

  • 字数: 20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 作者: 李俊慧
  • 出版日期: 2021-07-01
  • 商品条码: 978754845969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1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国际贸易,我们每天在新闻上都能听到的词儿,现在更是全球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发动机。但你真的了解国际贸易吗?它实质上是如何运作的?国与国之间为何会产生如此多的贸易纠纷?各种贸易政策背后的动机是什么?贸易各方是如何勾心斗角、运筹帷幄,优选维护自己的利益的?     国际贸易真的不只是进出口那么简单。《贸易的真相》是继《经济学讲义》后,又一本未上市就在读者中私下争相传阅的经济学力作。作者深入浅出,对国际贸易的概念和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当前国际贸易教科书中存在的错误一一修正,更旁征博引,从政治、历史等多角度,让人对贸易有全方位的了解。 翻开《贸易的真相》,领略国际贸易的玄机和奥妙,看透贸易背后的经济和政治格局,做复杂世界的明白人。
作者简介
李俊慧,女,1977年生。在广州中山大学攻读经济学与管理学课程,获博士学位。期间曾以交换留学生身份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就读一年。现从事经济学、国际贸易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001年在张五常教授到中山大学讲学之际与之认识,获其青睐,从此结下亦师亦友的深厚交情。2006年起在网上主持张五常博客。
目录
第一讲 国际贸易的体系 01 第一节 国际贸易在经济学体系中的位置 002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体系 003 第二讲 重商主义 09 第一节 为什么“重商主义”如此重要 010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爆炸性增长 011 第三节 一个破解“中国历史之谜”的全套解释 015 第四节 西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 047 第五节 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与政策主张 050 第六节 重商主义的错误 055 第三讲 绝对优势理论 59 第一节 局部均衡分析 060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065 第三节 分工的意义 072 第四节 几何分析 077 第四讲 比较优势理论及其扩展 83 第一节 比较优势理论 084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从边际成本不变到边际成本递增 091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从物物交易到引入货币 097 第五讲 提供曲线 103 第六讲 H—O 模型 107 第一节 要素丰裕度与要素密集度 108 第二节 H—O 模型的重大意义 112 第三节 自由贸易可令所有人受益 116 第四节 民主制度阻挠自由贸易 122 第五节 不同要素的流动性 128 第六节 H—O 模型的几何分析与验证 137 第七讲 关税壁垒 145 第一节 关税的基本概念 146 第二节 关税的福利分析——小国情形 147 第三节 关税的福利分析——大国情形 153 第八讲 非关税壁垒 157 第一节 为什么会出现非关税壁垒 158 第二节 进口配额 163 第三节 自愿出口 174 第四节 倾销与反倾销 186 第五节 反补贴 196 第六节 其他非关税壁垒 200 第九讲 贸易保护主义的理由 211 第一节 保护幼稚产业 212 第二节 其他贸易保护主义的理由 216 第十讲 区域经济一体化 219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五个阶段 220 第二节 关税同盟的福利分析 223 第三节 主要的贸易集团 224 代后记:想起我的国际贸易老师 227
摘要
     第一节 国际贸易在经济学体系中的位置 在讲解国际贸易本身的体系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国际贸易”在整个经济学体系中的位置。 学过经济学的人都应该知道,现代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而我在《经济学讲义》中就已经指出,这种划分毫无意义,倒不如划分为“价格理论”与“货币理论”。在这所谓的“微观”与“宏观”之中,隐含着一个假设,那就是它们所研究的经济体是处于封闭状态的,即“closedeconomy”。也就是说,这个经济体是闭关锁国的,对外没有交往。现实中各国或多或少都有些交往,属于“open economy”(开放经济)。如果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对所研究的现象是重要的局限条件,就不能假设为封闭经济,而是要把前提放宽为开放经济。所谓的“微观”与“宏观”理论的结论推广到开放经济条件之下难免要做一些调整,这就构成了“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Economics)。 也就是说,国际经济学并不是新的理论,使用的仍是经济学课程里的基础理论,只是将之推广到开放经济环境(局限条件)下加以应用而已。 而国际经济学本身,又可根据研究对象是物的流动还是钱的流动,划分为“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与“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国际贸易”当然是研究物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动,而“国际金融”则是研究钱的流动——钱的流动最初是伴随着物的流动而产生的,但现在已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立于物的流动的。事实上,国外教材只有“国际经济学”,而没有独立的“国际贸易”,只是我国在引入国外教材时将之切成两本,独立成书而已。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体系 接下来看“国际贸易”的体系是如何构成的。 准确来说,这门课的名字应该叫“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顾名思义,“国际贸易”本身由两大部分构成: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前一部分是学习国际贸易方面的理论,后一部分则是对各国政府采用的国际贸易政策进行所谓的福利分析(这一部分对应于“微观”中的“福利经济学”,实际上是将“福利经济学”应用于分析国际贸易政策的效果)。 根据有关理论,“国际贸易理论”部分在历史上的发展阶段可细分为三部分:古典经济学时期的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的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古典经济学时期的国际贸易理论包括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的比较优势理论、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的相互需求理论,其中比较优势理论是处于正统地位的核心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它的前身,相互需求理论是对它的补充。而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的国际贸易理论包括 H-O 模型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理论,处于正统地位的核心理论当然是 H-O 模型,其他衍生出来的理论是对它的补充与发展。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泛指在“二战”之后出现的一些新的国际贸易理论。然而这些理论都未取得众所公认的正统地位,因此不同教科书可能会讲授不同的理论。这些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中,名气较大的有规模经济及不接近竞争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战略贸易理论等。 然而,在我看来,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全都有着不对之处。如规模经济及不接近竞争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基于“微观”中的规模经济、垄断经济进行分析的 ;产业内贸易理论中最关键的定义“产业内”本身就含糊不清——把产品定义得很宽(如凡是有四个轮子的东西都叫汽车),产业内贸易的数量就会大增;把产品定义得很窄(如通过不同的定义将轿车与卡车界定为不同产业), 产业内贸易的数量就会大跌。改一下概念就能使得现象大变,试图解释可以如此随心所欲使之变幻莫测的现象的理论,谈何科学验证?而战略贸易理论是用博弈论来制定贸易政策的——对,不是解释现象,而是指导政府制定政策——更是异想天开地甘被政府,甚至只是被一小撮利益团体利用。《经济学讲义》中早就对博弈论的问题剖析得很清楚,而战略贸易理论更大的问题是它不以解释现象为本,而以做政策建议为目的。政治场上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政府一换届,上届政府信奉的理论很可能就会随之被扫地出门,作为一门科学的尊严从何而来?总之,我认为那些所谓的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还没有一个能成为“国际贸易”中的经典理论,因此本书是不会讲授这些理论的。 而“国际贸易政策”部分,则可根据它所分析的对象再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析一国政府的贸易政策(其实就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如果是自由贸易,根本不需要政府搞任何政策)的福利影响,包括对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的福利分析。第二部分是分析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或经济一体化的福利影响,包括对区域性的一体化(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和全球性的一体化(如WTO)的分析。传统教科书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分析虽然谈不上大错,但肤浅得很。因为它的理论根基是“微观”中关于政府对价格的干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