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10后孩子的养育法则

10后孩子的养育法则

  • 字数: 1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 (美)约翰·达菲博士
  • 出版日期: 2022-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809748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7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你是否发现,自己看不懂10后?他们貌似不同于任何一代人:见识广、有主见、懂世故、正义感爆棚;但同时,手机电脑不离手、网络媒体玩儿得倍儿遛。10后是无可厚非的"网络原住民"。然而过早、过多接触数字媒介,给他们带来便捷和更广阔视野的同时,网络欺凌、自我认知混乱、学业压力剧增、抑郁焦虑情绪激增等新的问题也蜂拥而至。约翰·达菲博士基于其25年亲子关系研究、10000+真实案例分析,在《10后孩子的养育法则》中详细解读电脑、手机、游戏、社交媒体将如何改变孩子的大脑、行为和进化;深度剖析10后面临的巨变与挑战,并给出了12条智慧养育法则。约翰·达菲博士呼吁父母提早关注并修正自己的养育方式,尽早跟上10后孩子的步伐。
作者简介
约翰·达菲博士(Dr. John Duffy),美国公认的育儿和关系专家、临床心理学家。达菲博士在青少年、夫妻和家庭关系的临床实践中工作了近25年。其新颖和独特的方法为成千上万的个人和家庭提供了关键的干预和支持,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畅销书作家。2014年出版畅销书《有用的父母》(The Available Parent )。 知名媒体人。达菲博士是《史蒂夫·哈维秀》节目的常驻育儿和情感专家。接受过《今日秀》《福克斯新闻》《芝加哥论坛报》《赫芬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芝加哥太阳报》等多家报纸杂志的采访。
目录
第一章
10后孩子面临的新挑战
一、杰森的故事:我们错过了什么
二、父母的觉知:我们从不曾是这个“少年”
三、“10时代”意味着什么
四、10后孩子面临的新挑战
1.新型早期青少年
2.自我意识萌芽提前
3.更丰富的共情能力
4.热衷于各种社交媒体
5.运动变得空前重要
6.不容忽视的情感账户
7.期待与蔑视的微妙差异
8.多重身份切换自如
9.深陷自我认知困惑
10.追求狭义成功引发的焦虑
11.追逐“名牌大学”的陷阱
12.渴望借助社交媒体功成名就
第二章
每个时代的青少年共有的问题
一、过度焦虑问题
二、过早接触严酷元素
三、心理问题趋于严重
四、父母过度反应引发的危机
五、酒精问题
六、药物问题
七、沉迷游戏
八、早恋与性
九、自残问题
第三章
父母智慧养育的12条法则
一、营造充满爱意的家庭氛围
二、激发孩子的敬畏与好奇
三、把玩耍的权利还给孩子
四、让更多亲属参与孩子的生活
五、放弃给孩子制造“安全空间”
六、尝试和孩子一起投入音乐世界
七、帮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八、教孩子学会正确对待金钱
九、培养定期亲子交流的习惯
十、捕捉孩子状态不佳的时刻
十一、和孩子一起畅想未来
十二、爸爸在养育中的关键作用
后记养育孩子是一种精神实践
致谢
摘要
     三、“10 时代”意味着什么 首先,不管你信不信,我们都必须重新审视“青少年”一词的含义。自这个词出现以来,它一直代表着孩子身体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以及自我意识和情感发展的一个转变时期。在情感方面,青少年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建立自己独立的身份意识,学会脱离父母及其他熟悉的成年人而存在。过去,青少年会在十几岁的时候(通常是13~19 岁),在生理和心理上完成这一转变。一代又一代,很多父母和家庭都对“青少年”的这种定义表示认同,他们控制孩子接收的信息流,只让孩子接触适合他们那个年龄段的信息。当孩子长到十三四岁的时候,一些思想开放的父母会开始和孩子谈论性知识、社交困难和其他方面的问题,同时为孩子提供在他们看来适合青少年发展的信息。 我们的文化构建和驱动方式,以及我们过去养育孩子的方式,都认同孩子会在 13 岁左右步入青春期,在 19 岁前后形成自我的身份意识。当然,偶尔也有例外,但是一般情况下,孩子的成长轨迹是非常清晰的,让父母、学校老师以及周围的成年人能够及时干预,也能在孩子偏离正常发展路线时引导他们回到正轨。 但今天,我们会发现,“青少年”的定义不再像以前那么准确了,现在的青少年和过去的青少年已截然不同。由于现在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加之不断涌现的社交媒体和其他新型技术,以及不断增加的学业压力、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青少年时期提前到了 13 岁之前,延伸到了 19 岁之后结束。因此,我们需要在孩子还没到 13 岁时就和他们展开某些青少年话题的讨论,比如,性、抑郁、焦虑、自杀等。我们无法像从前一 样控制孩子可能接触到的东西,所以我们必须有所警觉,时刻准备着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前跟孩子展开讨论,而不是像以前一样等到孩子更大些时才讨论。 青春期延伸到 19 岁之后,意味着这些年轻人在十几岁时经历的信息冲击、情感困惑和身份认同困惑一直延续到了他们成年之后。他们到了 20 多岁仍然找不准自己的定位,这会压得他们无法呼吸。 十一二岁少年的消失? “Tween”这个词有一些独特的含义,所以我在为我的第一本书《有用的父母》命名时,在副标题里用上了它。它代表一个青春期前的阶段,介于十岁到十二岁之间。但是,如果你稍加警觉就会注意到,过去在十一二岁甚至更大一些的孩子身上才会出现的行为和态度,如今正出现在年龄更小的孩子身上。这些行为和态度包括但肯定不限于: - 沉迷于社交媒体 - 性别认同的发展 - 身体意识的觉醒 - 时常感到沮丧或焦虑 - 顶嘴 - 试探行为界限 从某种意义上说,十一二岁的过渡期已经消失了,我们的孩子会从童年期直接进入青春期,再没有那几年的缓冲期来帮助他们适应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如上所述,我们希望在这种青春期的思维和行为显露迹象之前, 孩子们的童真时光能够持续得更久一点。但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种全新的局面,年幼的孩子在发育上直接飞跃,跃过了“十一二岁” 的缓冲期。鉴于这些新的变化,我再次建议你尽快跟年幼的孩子展开交谈。你可以根据他们个人的成熟度和发展水平,讨论一些你原本打算等到他们十一二岁或更大时再谈的问题。你需要以一种温和的方式跟他们交谈,询问他们关于异性、不安全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交谈的关键在于,你要让孩子知道,你明白他们的处境,了解他们的情况,可以随时和他们谈论任何话题。如果你认为这样的谈话没有必要或为时尚早,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四、10 后孩子面临的新挑战 1. 新型早期青少年 我曾向许多同事和朋友描述过上述现象,即青春期的延伸和由此产生的后果,而他们往往会质疑我的话。人们普遍会问:“你怎么知道这种巨变真的发生了?” 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很理解。我在这里想说的不只是我们的孩子在越来越小的年龄段就经历了更多事情、接收了更多刺激。不,事实远不止这些。我的意思是,已经延续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孩子的发展模式,在短短几年内就发生了改变。我的意思是,我们的孩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早地发展出了自我意识和对他人的认知。我的意思是,童年的本质正在以靠前的速度转变,这种转变就发生在我们的眼皮底下,但很少有人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现象的发生及其给当今孩子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 最近,我和杰克一起聊了一个小时。这个 19 岁的年轻人深沉而睿智,他感叹自己和仅小他 4 岁的弟弟之间有明显的代沟。“我很担心瑞安他们这一代人。他们在 15 岁时承受的压力比我们 15 岁时所承受的压力大得多。他们出生在 iPhone 时代,社交媒体及相关的种种东西都刻在他们的 DNA 里。我很庆幸,我出生在这些出现之前。我还记得,我在瑞安那个年纪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总是在户外玩耍。但瑞安和他的朋友们从不外出,他们总是很安静:没有爱好,没有激情。他们只是坐在那里抽电子烟,虚度光阴(笑)。我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