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漫长的余生 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字数: 190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作者: 罗新
出版日期: 2022-07-01
商品条码: 9787547743126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328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6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历史学家罗新历史非虚构力作,比小说还好看,用新的语言讲不一样的故事 在《万历十五年》《王氏之死》等著作风行多年后,中文世界终于迎来了一部学术基础扎实,具有学科意义,叙事简洁优美的原创佳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罗新打破常规写法,以小说一般的语言,把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用25幕“舞台剧”生动展示出来,诸如慈庆之死、天有二日、子贵母死、祖孙政治、悬瓠长夏等,让人读起来就放不下,余韵悠长。 ★利用墓志和传世文献,还原一个北魏宫女漫长的余生 抚育孝明帝的老尼慈庆出家前是北魏皇宫里的一名宫女,俗家姓名是王钟儿。成为宫女前,她生于、嫁于南朝刘宋的中下层官僚家庭,后因战乱,被掳掠到北方,沦为命如蝼蚁的官奴。那一年她30岁,正常的生命轨迹似乎骤然休止,剩下的便是暗黑无边的余生。可是谁想得到,她在北魏皇宫竟生活了长达56年,并在无意中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 ★关心权力舞台上的边缘人物,倾听被主流历史系统屏蔽的声音 罗新教授转换视角,捕捉到了很多被主流忽视、屏蔽的声音和画面,试图描述他们的情感与生活:因罪或战乱,母亲与年幼子女一同成为国家的官奴;不愿沾沐王化,为逃离国家控制付出惨重代价的“蛮人”;在深宫高墙内相互扶持的宫女们,她们情同姐妹、母女,为过世的姐妹料理丧事;官僚家庭的寡妇既没有再嫁,也没有留在夫家,而是遁入空门,享有了极大地社会自由和活动空间。 ★把北魏帝后、朝臣、嫔妃等当作人来看待,刻画他们的惊惧与忧虑 冯太后、献文帝、孝文帝、宣武帝、宗室诸王以及冯、高、于等外戚,人人都被去掉了面纱和脸谱,罗新教授首先把他们还原为具体的人,进而分析他们夺皇子、废皇后、杀太子、擅权柄、争宠昵、用亲信时的动机、心理和现实处境。经过罗新老师的刻画,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在史书之外的样子,还对历史叙述多了一分批判和辨析。 ★以宫女的一生为线索,把重大历史事件与个人命运编织起来,拼接出跌宕起伏的历史图景 王钟儿(慈庆)活了86岁,生于南朝刘宋,入魏后历经献文、孝文、宣武、孝明四朝,去世时南朝已是萧梁,真是漫长的一生。通过把她的命运嵌入南北朝近百年的历史动荡中,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时刻全都变得真实、生动起来:刘宋叔侄争夺帝位引发内外战争,南北对峙形势发生变化;权力的诱惑一再使“子贵母死”成为争权武器,朝堂的博弈延续至后宫,后宫的安排影响朝堂的格局,数代皇后不得善终,孝文帝杀子,宣武帝保护专享子嗣,无不迷雾重重;孝文帝迁都引起的暗流涌动,鲜卑贵族与汉人门阀的合作与冲突,王朝中后期的政治弊端,都通过具体的人的命运展示出来。
内容简介
公元466年,宋明帝刘彧与在寻阳称帝的侄子刘子勋二帝并立,内战几乎波及刘宋全境,继而演变为与北魏之间的战争。生于南朝中层官僚家庭的王钟儿,被迫卷入,家破人亡,两年后被掠为平城宫的普通宫女,时年三十岁。可是,她的命运却偶然地与“子贵母死”制度发生了联系,意外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先后以宫女和比丘尼的身份成为抚育两代皇帝的关键人物,竟在北魏宫廷生活了五十六年之久。 本书利用墓志等史料讲述了王钟儿漫长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并以她的眼睛去看她身处其中的时代,把皇帝、后妃、外戚、朝臣、宦官和宫女都还原为具体的人,看到他们面对权力时的喜悦、疑惧、张狂、绝望……随着王钟儿人生故事展开的,还有从献文帝、孝文帝到宣武帝、孝明帝近八十年的北魏历史,当然也有被时代的惊涛骇浪席卷的许许多多人。 我们关注遥远时代的普通人,是因为他们是真实历史的一部分,没有他们,历史就是不完整、不真切的。
作者简介
罗新,1963年生于湖北,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专业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古代民族史。专业代表作《中古北族名号研究》(2009)、《黑毡上的北魏皇帝》(2014、2022),著有旅行文学作品《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2018)和学术随笔《有所不为的反叛者》(2019)。
目录
引言 :慈庆之死
1 家在悬瓠
2 天有二日
3 淮北入魏
4 淮西惊变
5 北魏奚官
6 青齐女子
7 宫女人生
8 斛律昭仪
9 文明太后
10 子贵母死
11 祖孙政治
12 文昭高氏
13 冯家有女
14 夺宫废储
15 元恂之死
16 悬瓠长夏
17 大冯梦破
18 投迹四禅
19 宣武皇帝
20 晖光戚里
21 帝舅之尊
22 皇子不昌
23 胡嫔充华
24 高肇之死
25 灵后胡氏
余音 :时间休止
后 记
摘要
1 家在悬瓠 墓志说慈庆“俗姓王氏,字钟儿,太原祁人,宕渠太守虔象之女也”。北朝墓志记女性的“字”(以及北族人物的所谓“小字”),其实都是本名。王钟儿生于南朝刘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可惜我们不知道她家本来住在刘宋境内何处。墓志虽说她是太原郡祁县人,但只是郡望,郡望在那时主要用于表明自己的姓族来历。即使王钟儿的父祖的确出于汉晋名族太原王氏,经永嘉之乱及随后的百年动荡,南迁北人早已定居南方各地,很多还经历了“土断”,算是南方州郡本地人了。墓志说王钟儿的父亲王虔象担任过宕渠太守。刘宋梁州本有宕渠郡,后又立南宕渠郡,元嘉十六年此南宕渠割度益州,故梁、益二州均有宕渠郡,不知王虔象是在哪个州任职。 墓志用常见的赞美文辞来描述出嫁之前的王钟儿:“禀气淑真,资神休烈,理怀贞粹,志识宽远。”当然都是套话,墓志作者不了解实际情况,或即使了解也必须只说好话,写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话,因为墓志写作的格套要求在志主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给予评价。评价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这样抽象的德行概括,然后是这些德行的外部表现:“故温敏之度,发自龆华;而柔顺之规,迈于成德矣。”说王钟儿年少便温敏有度,柔顺不逾规矩,超过了一般的成年人。 接下来就进入王钟儿人生的另一个阶段——离开父母,嫁入夫家:“年廿有四,适故豫州主簿行南顿太守恒农杨兴宗。”王钟儿二十四岁出嫁,算是晚婚,那时女性婚龄大概以十三至十五岁最为常见。王钟儿的晚婚必有特殊原因,当然也许这并不是她的第一次婚姻,可惜已无从知悉。她的丈夫杨兴宗,郡望恒农,即弘农(因北魏献文帝名弘,故避讳改弘农为恒农)。弘农杨氏更是汉晋第一流高门,当然杨兴宗家是不是攀附就难说了,和王钟儿家自称太原王氏一样。杨兴宗的官职“豫州主漳行南顿太守”,应该是他生前最后的职位,即他以豫州主簿的身份临时代理了豫州所领的南顿郡太守的职务。王钟儿的父亲官至郡太守,她的丈夫(年轻时)为州主簿,可见两家为同一阶层,算得上门当户对,大概都属晋宋社会中的“次门”,也就是“低等士族”。 墓志对婚后女性的描写有自己固定的套路,反映那时的女性理想或伦理要求。墓志说王钟儿“谐襟外族,执礼中馈”,就是社会伦理对一个年轻媳妇的要求:谨慎处理内外亲族的各种关系,履行包括手工劳动在内的各项家庭职责。因此,王钟儿在夫家“女功之事既缉,妇则之仪惟允”,就是不仅家务劳动做得好,各方面也表现出堪为楷模的女性品德。所谓“谀墓”之辞,男女有别,官民有别,上下有别,老少有别,道俗有别,华夷有别,针对志主无不各尽谀美之很好。这些看似虚美无实、空洞艳俗的谀辞,其实饱含着时代内容,后人可借以观察那时的规范和理想,而在一个礼法纠缠的社会,规范和理想又意味着荣辱明暗的巨大黑洞。 王钟儿婚后自然住到夫家,而她的丈夫杨兴宗那时家住汝南。墓志解释杨家何以会住在这里:“于时宗父坦之出宰长社,率家从职,爰寓豫州。”据此,杨兴宗的父亲杨坦之担任过长社县(在今河南长葛)县令,因此举家迁至豫州。长社县传统上属豫州颍川郡,除晋末宋初不太长的一个时期外,并不在南朝军政范围内。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大举北伐时,淮西军就是从汝南和上蔡出发,攻克长社,之后继续北进。不久北魏太武帝全线反攻,长社自然失守,宋军沿原路退回汝南。杨坦之任长社县令,也许在元嘉北伐时,也许只是刘宋的侨置,并无实土。侨置的长社,属于侨置于豫州的司州。刘宋前期的司州治汝南,所以司州官吏及家属多在汝南。 豫州汝南郡治悬瓠城,为刘宋淮西边境的要塞,地据汝水上游,战略意义极大。此城立于汝水南岸,据说因汝水在这一段迂曲旋绕,形如一枚悬垂的葫芦,故得此城名。这个说法首见于《水经注》:“城之西北,汝水枝别左出,西北流,又屈西东转,又西南会汝,形若垂瓠。”《元和郡县图志》可能就是据此说道:“汝水屈曲行若垂瓠,故城取名焉。”隋唐蔡州治悬瓠,李想雪夜入蔡州,就是袭取这个悬瓠城。刘宋时以新蔡郡帖治汝南,即新蔡与汝南两郡共享悬瓠城,二郡太守常由一人兼领。从后来的史事发展看,我认为杨坦之一家住在悬瓠(今河南汝南县)。 《水经注》叙及汝南郡悬瓠城时,郦道元还引述当地老辈的话提到悬瓠有名的土特产板栗:“耆彦云:城北名马湾,中有地数顷,上有栗园。栗小,殊不并固安之实也。然岁贡三百石,以充天府。”郦道元认为自己家乡范阳郡固安(或作故安)县的板栗才是天下第一。,觉得悬瓠板栗个头小,“殊不并固安之实也”,但也承认洛阳朝廷挺看重这个特产,额定每年从悬瓠收取板栗三百石。他又提到汝水河里有个小岛,岛上多板栗树,故称栗州(洲):“水渚,即栗州也。树木高茂,望若屯云积气矣。林中有栗堂、射埠,甚闲敞,牧宰及英彦多所游薄。”北魏孝文帝南迁后多次南征,两度驻扎悬瓠城,郦道元对此也有记录:“其城上西北隅,高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