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英格兰乡村漫步(全2册)

英格兰乡村漫步(全2册)

  • 字数: 48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张志雄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6423522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4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7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不同于苏格兰高地的广阔,英格兰乡村展现的是错落有致的美,油画般美丽的中世纪乡镇、迷人的领主庄园,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温馨的原色。作者的行程选择了逃离繁华与喧嚣的大都市,走入平静悠然的乡村中。乡村风光看似大同小异,但各地的建筑风格却有很大的差异。午后阳光洒在身上,蓝天白云近在眼前,绿色田野变幻起伏。作者自苏格兰高地游后,继续开车南下,深入英格兰的田野乡村、巴斯、莎翁故居、牛津剑桥等城镇,在走读中记录的不仅有英格兰的风土人情,莎翁、奥斯汀名人故居的拜访,世界很好名校的历史,还有对曾经日不落帝国日渐衰落的思考。作者分十六章,用三百多万字为读者展现的是一个需要静下心、长期居住于此才能体验到的“英国”。
作者简介
张志雄,香港万里路出版社社长,历任《上海证券报》编委和专题部主任、华夏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上海有线电视台财经频道副总监、《财经时报》副总编、《价值》杂志主编。
目录
《英格兰乡村漫步(全2册)无目录
摘要
     我只能不断预报它疯狂开来了。 它是在上坡路,速度不减,在转弯处突然出现在胡杨面前。 胡杨遵守规则,一直在自己的车道上行驶,但一辆大车就这么迎面而来,毫不减速,让胡杨和我毫无安全感。 前面还发生过一件事。 胡杨要左转,他让了一些直行的车,见后面直行的车的距离很远,就左转了。 我在旁边也看到了。我是个谨慎到近乎胆小的司机,当时我也觉得后面车的安全距离足够了。 没想到后面车的车主非但不减速,还疯狂按喇叭,好像冒犯了他。 两个回合下来,我们异口同声地说:“苏格兰司机牛,英格兰司机更牛。” 我发现英国人在没有开车时非常谦让,比如在超市里,他们无意识挡了你的道,都会说“对不起”。 可到了开车的时候,判若两人。这种毛病,其他国家的人有不少,但没有英国人这么多吧。 今天早上苏格兰下雨了,我们在高速公路上是雨中行。 希望湖区不一样,不下雨。 我们一直望着远方的光明处,希望那是蓝天的所在。 但一路上的天空依然是乱云飞渡。 到了湖区,天空还是乌云密布。不久,雨还是下了,并且没有停歇的意思。 天气也冷,只有15摄氏度。 我们抵达鲍内斯的乡村酒店已经快下午4点了。老板娘问我们是不是坐飞机来的,我们说是从苏格兰开车过来的,她听了后脸色有些奇怪。 我们冒着雨去鲍内斯镇上的意大利餐厅吃饭。我儿子从小就在上海国际学校学习,英语是他学校的第一语言。但不知怎的,他在苏格兰生活了两周就染上了当地乡音,餐厅的伙计不得不纠正他的发音。我们在旁忍俊不禁。 结账时,餐厅提出要给小费。 在苏格兰只有一家餐厅提出可以给也可以不给小费,其他地方没有收小费的现象。 英格兰人不是老嘲笑苏格兰人小气吗? 马上有朋友在微信上提醒我们,现在英格兰地区很多饭店都把小费直接打入账单了。他印象中是从2017年开始,一开始不知道,在包含小费的基础上又给了小费。 胡杨则冷冷一笑:“哪有农村人收小费的?都是城里人收的。” 雨中的鲍内斯小镇柔美朦胧,它和有名的湖区小镇温德米尔在一起,像一对姐妹。温德米尔有连通外界的火车,所以更为出名。 我很想继续冒雨在鲍内斯的湖畔走走,但这种想法不受欢迎。儿子和他的胡杨叔叔一路上买了几张碟片,一直没机会看,黄昏后的乡村酒店正是机会。 我很理解。 他们没有我曾经风餐露宿漫游的体验,他们更喜欢虚拟的现实,而我觉得风雨兼程是旅行的一部分。既然小伙伴们喜欢宅在室内,百无聊赖的我就去观察一下自己住的乡村酒店。 其实这种乡村酒店很讨巧,客房内连冰箱都没有,我从小镇超市买来的意大利火腿,只能寄放在老板娘房间的冰箱内。 这家酒店房间号称有37平方米,但根据我往日住酒店的经验,实际面积应该少了一半。可我还是看到了老板娘的用心之处。 酒店的洗手问都有很敞亮的窗户对着外面的绿地,透过窗口就可以看到远处草地上的羊。这很难得,我们在苏格兰或欧洲其他地方,几乎都没有见过。 酒店房间的装饰很别致。鸭子玩具门档很可爱,其他的灯具虽不豪华,却也有设计想法。我过去为了装修自家的房子,几乎跑遍上海滩,最难找的就是一件符合周遭环境的灯具。 我还有事情可做,阅读《乡村生活》。 我大半年前计划来英格兰乡村,在英国陪女儿读书的朋友就推荐我订阅《乡村生活》。这本杂志是周刊,每周都会从英国寄到我们公司。 我年轻时开始做媒体工作。1991年,我进入《上海证券报》,那时是全世界传统媒体(电视、报纸和杂志)的优选峰,没多久却江河日下,中国也不能避免。我在2002年创业,还是选择创办《价值》杂志,纯属延续年轻时的梦想而已,但没有顾及现实,坚持十多年后只能停刊。可我对杂志还是有情结的,所以对这份至少有百年历史的《乡村生活》很感兴趣。 我让同事萧亮等人将《乡村生活》的精彩文章与专栏翻译出来,然后大家讨论。我们很快发现,《乡村生活》杂志不同于我们熟悉的偏向大众的英文杂志,它有很强的乡土性、传统性和英国性,真不容易理解。p6-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