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活在洪武时代 朱元璋治下小人物的命运

活在洪武时代 朱元璋治下小人物的命运

  • 字数: 26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谌旭彬
  • 出版日期: 2022-07-01
  • 商品条码: 978721310567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从朝廷文件里打捞湮没的历史真相 在帝王意志中管窥小民的生死祸福 一本书读懂朱元璋如何用《大诰》让明帝国所有人进退失据 《秦制两千年》作者谌旭彬新作,首次聚焦朱元璋颁布的《大诰》,一笔刺透洪武时代的统治面纱!
内容简介
本书将洪武帝朱元璋在《大诰》中写到的十二个案件抽丝剥茧,详尽地阐述了在这些毫无法理、常识和逻辑的案件背后的来龙去脉。从明初的军事、土地、政治、法制等政策制度入手,梳理涉案人员的行为动机,解读洪武帝审案和判决的依据和目的,从而勾勒出洪武时代各色人物的荒诞命运以及可怖的生存状态,再现了洪武帝“重典之治”的本来面目。在这些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毫无人身自由的卫所军奴,被捆绑在土地上不得离乡的农民,说错话连累邻里被没收家产的老妇人,不想做官只能切指的士人,遵行合理的立案程序却没能揣测出“圣意”的官员……通过这些小人物如草芥般的命运,我们看到一个脑回路清奇的开国皇帝,是如何欺骗控制官员,如何监视窥探民众的。这些案件,让我们看到了“洪武之治”的另一面。
作者简介
谌旭彬,笔名言九林,青年作家,资深历史编辑,十年原创经验,原为腾讯历史频道主编,对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颇有心得,现为“腾讯新闻•短史记”主编,在多家媒体上发表过历史类文章。出版书籍《秦制两千年:封建帝王的权力规则》《汉朝——被掩盖的真相》《权力脸谱》等,主张回归常识,寻找历史真相。
目录
第一章 四编《大诰》的基本主旨
一、“前代污染”太严重 1
二、洪武时代的官吏不行 3
三、洪武时代的百姓不行 4
四、朕的“控驭之道”已用尽 6
五、洪武时代的军官不行 8
六、《大诰》的极盛与速朽 10
第二章 史灵芝案:军民争妻事件
一、朱元璋笔下的案情 14
二、三大情理不通之处 17
三、残酷的军事农奴制 18
四、案件背后的真逻辑 22
五、被刻意遮蔽的事实 24
第三章 郭桓案:中产之家大抵皆破
一、空印案与胡惟庸案 27
二、郭桓案扩大化的根源 34
三、中人之家大抵皆破 40
四、“顽民”不知报答君恩 48
第四章 朱升一案:胥吏的绝望与反抗
一、胥吏殴打了钦差旗军 52
二、朱元璋的刻意误诊 54
三、其实是制度有病 57
四、却要让人性吃药 60
五、胥吏遭惩的比例与力度 66
六、拍脑袋的胥吏配备标准 71
七、匪夷所思的公文灾难 80
八、高压恐惧下的行为失常 86
第五章 陈寿六案:百姓人人自危
一、天字第一号百姓 92
二、倒霉的何添观与马德旺 96
三、可怜的优选典型王复春 99
四、进退失据的“富民” 103
五、没有人是安全的 110
第六章 杨馒头案:残酷的金融榨取
一、九十里路枭首相望 114
二、疯狂印发大明宝钞 115
三、畸形的纸币价值生态 117
四、杨馒头们走投无路 119
第七章 知丁连坐案:消灭社会活力
一、镇江百姓的无妄之灾 125
二、皇帝被打脸,百姓来背锅 129
三、可怕的“逸民自残事件” 131
四、路引抽干了社会活力 135
五、“空引案”里的民生困境 138
第八章 潘富案:前朝“顽民”的末路
一、皂隶潘富的大逃亡 145
二、“胡元之宽”下的江南 146
三、“荆杖”背后的玄机 150
四、必须被瓦解的“千乘乡僧寺” 154
第九章 剁指案:不合作有罪
一、朕是你的再生父母 160
二、朕所用之人全是坏蛋 164
三、夏伯启的教师身份 170
四、不容忍任何消极自由 177
第十章 彭玉琳案:被逼反的洪武百姓
一、朕来给你们讲讲道理 183
二、遍地暴动的洪武时代 188
三、民生凋敝的洪武时代 189
四、告密风潮逼反底层百姓 194
第十一章 陆仲和案:消灭富户运动
一、刁民猜忌下的“陆仲和案” 199
二、刁民猜忌下的“唐谦案” 205
三、陆仲和倒霉的真正原因 211
四、消灭大族富户的三大办法 213
第十二章 《大诰武臣》:两百万农奴
一、洪武士兵“不如猪狗” 223
二、两百万军户实为贱民 226
三、逃跑是专享的希望 231
第十三章 老人治国:临死前的妥协
一、刘老汉让朱元璋失望了 238
二、别出心裁的“耆宿制度” 242
三、权力来自谁,便对谁负责 245
四、“老人治国”的玄机 247
后 记 254
附文:朱元璋“丢脸”考 257
一、丑像明代便已出现 258
二、项上奇骨与穆穆之容 260
三、父亲“继承”儿子的样貌 261
四、丑脸是相术语言的具化 265
摘要
     第一章 四编《大诰》的基本主旨 一、“前代污染”太严重 自洪武十八年(1385)年底起,至洪武二十年年底止,短短两年时间里,明太祖朱元璋先后亲自写定、颁布了四部以被诛杀者事迹为主要内容、“充满血腥气味”的刑典,分别是:《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大诰武臣》。 国家自有典章制度,朱元璋为什么还要在典章制度之外颁布《大诰》,实施“以诰治国”? 对于这个问题,《御制大诰》的序言里有一番解释。 朱元璋说:“朕听闻古代的君臣,担当天下重任,关心民生疾苦,制定纲纪造福百姓。真可谓君臣同心,志气相投。皇天后土被感动,四海五岳也愿意显灵,于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给人足。这些君臣故事载入史册,君子们今天读到,仍会感动仰慕,恨自己没机会耳闻目睹。反观我大明朝,情况却全然相反。官员办理政务总是私心胜过公心,贪赃枉法层出不绝,最后搞到罪愆深似大海、重如山岳。前一批被杀者的尸体还没清理干净,后一批死刑犯又送到了刑场。如此这般前赴后继,倒在尸山血海之中的贪腐官员不计其数。” 据此,他发出一项设问: 呜呼!果朕不才而致是欤?抑前代污染而有此欤? 意思是:这到底是为什么?是朕治国的才能不足,还是前朝恶政的污染太严重? 答案当然只能是后者,否则朱元璋就该去下罪己诏,而不是颁布血淋淋的《大诰》来恐吓明帝国的官民。《御制大诰》序言里说得很明白:败坏世道、败坏读书人节操的,是元代的“九十三年之治”。这些节操败坏的读书人,进入明帝国后出来做官,个个“私胜公微”,即私心膨胀公心衰微j万般无奈,我朱元璋只好拿起屠刀,一批接着一批将他们诛杀。 类似的解释,在《大诰》正式颁布之时,朱元璋也曾对群臣现场演说过: 上叹曰:华风沦没,彝道倾颓。自即位以来,制礼乐、定法制、改衣冠、别章服、正纲常、明上下,尽复先王之旧,使民晓然知有礼义,莫敢犯分而挠法。万机之暇,著为大诰,以昭示天下。且曰:忠君孝亲、治人修己,尽在此矣。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以取祸。颁之臣民,永以为训。 大意是:朕自登基以来,制礼乐、定法制、改衣冠……该恢复的传统都恢复了,该施展的教化也都施展了。还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写了这本《大诰》。忠君孝亲、治人修己的法门,全包罗在该书当中。朕现在正式颁行《大诰》。天下臣民须永远服从该书的指示。遵从指示者有福,不遵从指示者要倒大霉。 二、洪武时代的官吏不行 朱元璋颁布的四部《大诰》,虽俱以天下臣民为教育对象,但每一部的侧重点仍有不同。 先说《御制大诰》。 《御制大诰》的正式颁布时间,是洪武十八年(1385)十一月。它的主要批判对象是明帝国的官吏集团,核心主旨是“洪武时代的官吏不行”——《御制大诰》序言里说得很明白,该书旨在“将害民事理,昭示天下诸司,敢有不务公而务私,在外赃贪,酷虐吾民者,穷其原而搜罪之”,目的是曝光大明朝官吏集团贪赃枉法、祸害百姓的种种罪行。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