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德国技术史:从18世纪至今

德国技术史:从18世纪至今

  • 字数: 52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德)约阿希姆·拉德考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469298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7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1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在德国社会学界,约阿希姆·拉德考(Joachim Radkau,1943— )是一位十分独特的学者,不仅惊人地多产,而且跨越众多领域,从技术史、环境史、核电站史到人物研究(马克斯·韦伯的传记、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统豪斯的传记),都在他的研究视野之内。他视野恢宏,观点独特,从不人云亦云,总是对既定“真理”提出质疑。每有新书出版,都会引起学界热议。这本《德国技术史》也做到了这一点。
内容简介
代达罗斯为自己和儿子伊卡洛斯制作了一大一小两对翅膀后对儿子说:一定要在中间飞行,如果飞得太低,翅膀就会被海水浸湿而变沉,你就会被拖入海浪深处;但如果你在天上飞得太高,你的羽毛离太阳太近,你就会化为灰烬。”这是源自古希腊的智慧,也是对中庸之道的阐释。虽然代达罗斯在艺术和文学目前不如伊卡洛斯有名,但是他的智慧为我们处理现代技术提供了神话样本。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基本的问题其实都是古老的问题,它为成功创新带来的是谨慎和经验。只有小心翼翼地走中庸之道的人,才能保持领先,继续前进并存活下去。
作者简介
约阿希姆·拉特卡奥(Joachim Radkau)是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北莱茵—威斯特州,德国西北部)科学史和哲学系的新史学教授,研究领域有技术史、环境史、精神史、历史教学法等。其他著作有:《德国工业和政治:从俾斯麦到当代》《德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和危机:1945—1975》《木材:技术史中的天然物质》
目录
中文版序言
导读
导论
1.对技术的全新思考——现有技术史研究的缺陷
2.蒸汽机的缓慢进步:技术作为推动力,技术作为大事件
第一章 技术史与“德国道路”——理论基础、模式与原则
1.历史上的“适应性技术”——技术史中的地域研究
2.关于工业和技术领域中“德国道路”的话语历史
3.“美国体系”与“瑞士模式”:国家技术风格的对比
4.德国的科学技术理想与经验的再发现
5.合理化、体制和规模:技术中的“专制元素”
6.技术史分期中的人类学标准
第二章 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为标志的技术(18世纪到19世纪初)
1.人类历史上的“木材时代”
2.“木材时代”的创新行为
3.德国—一个欠发达国家?18世纪到19世纪初德国的地区技术概况
4.技术转移及对新技术的适应
5.国家、技术创新以及主导技术
6.节约木材带来的动力
第三章 德国生产体制的形成
1.从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规模经济”的解放与
2.铁路作为使国家走向统一的技术,汽车作为德国式迟缓的对照
3.“价廉质差”——世界博览会与技术的民族主义
4.抽象与权威——论科学的作用
5.发明者的产业化和专业化——技术的发展观
6.美国模式与“美国危险”
7.在机械化的临界点
8.进步观念与安全管理的技术化——现代环境观念的建立与大量的表面化解决方案
第四章 战前、战中和战后阶段:大规模生产的合理性,权力与困境
1.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到20世纪50年代:各种生活领域的技术化周期
2.战争的不接近技术化,技术人员的“背后捅刀”和闪电战概念
3.电气化与化学合成作为技术路径和集团化过程
4.合理化运动、心理技术和“为工作的乐趣而斗争”:泰勒制和福特制在适应德国国情时所面临的问题
5.唯能论要求、煤气经济和大型技术
6.机动化的德国道路
第五章 大规模量产的边界
1.联邦德国技术目前的断层:从消费的主导地位到对高科技的狂热
2.环境对汽车的适应性
3.一场新的工业革命?
4.技术愿景和能源经济之间的核能:德国、欧洲和美国的核技术发展之路
5.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技术的人性化,又或:人类友好和环境友好是技术变革的意外副产品?
6.民主德国技术目前的德国道路与技术困境
后记 工匠人、游戏人、智慧人以及协同问题
注解
文献选编
插图来源
人名翻译对照表
地名翻译对照表
关键词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