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

  • 字数: 58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 作者: 刘建清
  • 出版日期: 2022-10-01
  • 商品条码: 978752162820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2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研究犯罪行为、犯罪心理与犯罪心理对策的应用学科。从本质上讲,犯罪心理就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认知、情感及其体现。本书涵盖犯罪心理基本理论、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分析与犯罪心理对策三大部分,对犯罪心理学的传统理论和各个学派的近期新观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全面的论述。本书力求以微观的视角来解析犯罪人的犯罪动机与犯罪人格,在结合典型案例的心理分析与探索中,重新认识形形色色的犯罪人。为我们了解、走近这一学科提供了一个兼具专业性和可读性的普及读本。
作者简介
刘建清1966年生,江西省赣县人,博士,现为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美国加州大学UCB心理系访问学者。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法律心理学研究所教授、犯罪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兼职: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犯罪与矫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1996-2000)中国政法大学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义务咨询员(2005-2010)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犯罪心理学?/003
第二节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008
第三节犯罪心理学简史/020
第二章犯罪心理学基本理论
第一节精神病理学犯罪理论/035
第二节精神分析犯罪理论/037
第三节行为主义犯罪理论/045
第四节人本主义犯罪理论/052
第五节犯罪认知理论/057
第六节犯罪心理结构论/075
第三章犯罪动机
第一节概述/087
第二节犯罪动机理论/100
第三节犯罪动机类型/108
第四节无意识犯罪动机/113
第四章犯罪人格
第一节概述/135
第二节犯罪人格理论/143
第三节犯罪人格形成/151
第四节犯罪人格的类型/154
第五章暴力犯罪心理
第一节概述/165
第二节故意杀人犯罪心理/172
第三节家庭暴力/179
第四节恐怖主义犯罪心理/189
第六章性犯罪心理
第一节性犯罪概述/203
第二节强奸犯罪心理/213
第七章青少年犯罪心理
第一节青少年犯罪概述/235
第二节青少年犯罪心理影响因素/240
第三节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250
第四节青少年犯罪风险评估、矫治与预防/256
第八章女性犯罪心理
第一节女性犯罪概述/271
第二节女性犯罪心理特征/279
第三节女性经济犯罪心理/285
第四节女性性犯罪心理/288
第五节女性团伙犯罪心理/291
第九章群体犯罪心理
第一节群体犯罪心理概述/299
第二节团伙犯罪心理/310
第三节有组织犯罪心理/318
第四节集群犯罪心理/323
第十章变态犯罪心理
第一节变态犯罪概述/337
第二节人格障碍与犯罪/349
第三节性变态与犯罪/366
第四节精神病与犯罪行为/375
第十一章犯罪心理测试
第一节犯罪心理生理测试技术/389
第二节言语测谎技术/403
第三节非言语测谎技术/410
第四节探索发展中的测谎技术/414
第十二章犯罪心理画像
第一节概述/431
第二节美国犯罪心理画像/442
第三节英国侦查心理学/453
第四节犯罪心理画像的科学性/461
第十三章审讯心理策略
第一节审讯心理概述/471
第二节审讯心理策略与方法/481
第三节国外审讯心理技术/496
第四节虚假供述/503
参考文献/513
摘要
     第一节 什么是犯罪心理学? 一、犯罪心理学概述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心理与犯罪心理对策的学科。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刑事科学与心理科学的交叉学科。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心理与犯罪心理对策。这是学科的特殊性所在,也是学科的目的指向所决定的。犯罪心理与犯罪心理对策之间紧密联系:犯罪心理是犯罪心理学研究内容的主体,是犯罪心理对策的基础;犯罪心理对策是犯罪心理基本原理的具体应用,是犯罪心理学应用于刑事司法实践的具体策略及技术。 (一)犯罪心理与犯罪心理策略 犯罪心理是影响与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包括犯罪认知、犯罪情绪、犯罪情感、犯罪意志、犯罪动机、犯罪人格、犯罪心理状态等。其中,核心的成分是犯罪动机与犯罪人格。 在犯罪心理的构成方式上,存在犯罪心理结构论与犯罪心理特征论两类观点。犯罪心理结构论主张犯罪心理是以结构化的方式存在的,即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之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犯罪心理结构作为行为人整体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是行为人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而犯罪心理特征论则主张,犯罪心理主要是以行为人特异化的人格特质方式存在的,如犯罪思维特质(模式)、冲动性人格特质,这些特质是产生犯罪行为的直接动力。 犯罪心理对策是指运用犯罪心理原理,在预防、揭露、打击犯罪及罪犯矫正刑事司法实践中采取的心理策略及技术。它是犯罪心理学服务于刑事司法实践的体现,是实现犯罪心理学学科目的的具体策略与技术。主要的犯罪心理策略有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测谎术)、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审讯心理策略技术、证言可靠性评估、犯罪风险评估、罪犯矫正技术等。 (二)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 犯罪是危害社会、触犯刑事法律、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犯罪人是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犯罪行为是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与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触犯刑事法律、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危害性行为,以实施的行为为客观标准;“无行为则无犯罪”已经成为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简言之,犯罪心理是产生犯罪行为的内在原因,具有独立性与隐蔽性,它不依赖犯罪行为的发生而存在;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在具体社会情景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依存性。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必定以存在犯罪心理为前提,而具有犯罪心理的行为主体未必实施犯罪行为。 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一、犯罪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发生,没有犯罪心理就不可能有犯罪行为的发生;二、犯罪行为是剖析犯罪心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从犯罪行为入手,才能更为客观而可重复地对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作归因分析与验证;三、犯罪行为的性质往往由不同的犯罪心理状况决定。 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主要区别在于:一、犯罪心理具有内隐性,而犯罪行为则具有外显性;二、犯罪心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犯罪行为则具有依存性;三、在形成、发生的时序性上,犯罪心理形成在前,犯罪行为发生在后。 (三)犯罪动机与犯罪人格 犯罪动机与犯罪人格是犯罪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动力。 1.犯罪动机是推动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力量 犯罪动机指向行为人邪恶的心理本源,是所有犯罪心理及犯罪行为的直接起因。犯罪动机是以犯罪人因性需要为基础,在具体的社会情景中形成的指向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力。它存在于故意犯罪心理与过失犯罪心理中,包括意识到的犯罪动机(如清晰犯罪动机)与未意识到的犯罪动机(如潜意识犯罪动机)、常态的犯罪动机(如贪利型犯罪动机、情绪一情感型犯罪动机、权欲型犯罪动机、信仰型犯罪动机等)与异常的犯罪动机(如智力障碍者的犯罪动机、性变态者的犯罪动机、人格障碍者的犯罪动机、精神病患者的犯罪动机等)。 2.犯罪人格是犯罪人或潜在犯罪人所具有的反社会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种严重的反社会人格,它是严重的反社会行为倾向的身心组织 它包括常态的犯罪人格(如物欲型犯罪人格、性欲型犯罪人格、情绪一情感型犯罪人格等)与变态的犯罪人格(如精神病态者的犯罪人格、偏执狂的犯罪人格、精神分裂症者的犯罪人格、智力障碍者的犯罪人格等)。 犯罪人或潜在犯罪人可能具有犯罪人格,但并不是所有的犯罪人或潜在犯罪人都具有犯罪人格。犯罪人格是犯罪人或潜在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产物。犯罪人格是反社会的心理特征与行为倾向统一的身心组织系统,具有稳定性与持续性,它支持与维持着犯罪冲动,但并不必然导致犯罪行为。 3.犯罪动机与犯罪人格的内在联系 行为人的人格由以需要、动机、价值观为核心的动力系统与以性格、气质、能力为核心的特征系统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