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无用之用
字数: 160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 潘小平
出版日期: 2017-07-01
商品条码: 9787533684549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58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
¥36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潘小平著的《无用之用(精)》为文学和艺术评论集,系“渡书系”第三辑之一。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作者对鲁彦周、刘克、王英琦、梁小斌、沈天鸿、许辉等作家、诗人的评论;第二部分为对吴雪、耿明、杨重光、陈宇飞等书法家、画家的评论。
作者简介
潘小平,安徽文学院院长、《安徽文学》主编、安徽作家协会副主席、安徽大学兼职教授。有《季风来临》《文化徽州》《前朝旧事》等散文随笔及长篇历史小说《翁同觫》出版。广泛参与电视策划与创作,担任多部大型文化专题片和纪录片撰稿。大型文化专题片《皖赋》获1999年度中国电视专题二等奖、安徽电视一等奖;电影《美丽的村庄》、长篇小说《美丽的村庄》(与曹多勇合作)分别荣获第十餍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大型纪录片《潮起江淮》获中国纪录片委员会改革开放三十年优秀纪录片银奖(学术奖)。已发表论文、散文、纪实文学、影视文学、小说约780万字。
目录
辑一
纸上走下的王英琦
泗水滩上的许辉
自古文人多倨傲
十点钟回家的男人
思想者欧老
天真杜仲
沉默志保
秋日的某个午后
辑二
“五〇后”作家群
“六〇后”作家群
辑三
屋檐下的风铃——读周伯文《感受真情》
严肃地面对历史——读季宇《共和,1911》
只研徽墨写徽山——读王永敬《焦墨黄山》
破碎的诗意——《天堂里的爱情》序
皖北才子汪晓佳——《住高楼》序
且倚黄山读红楼——读黄山书社版《红楼梦》有感
世俗理性,全新视角——读许岗《近看东西方》
历史深处的阳光——金科《桑梓前贤》序
回家的路有多长——读网络心灵版《回家》
灯花落处诗花开——李永波《闲挑灯花》序
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王蕾《谁将听我歌唱》
秀色发江左——读铜陵女作者散文集
一同承受,一同成长——刘政屏《就这样,我们赢了》序
呼啸而过——《五虎出列》序
穿透时空的鸣响——朱启方《听那遥远的钟声》序
意承唐宋,道接千年——观吴雪《翰墨情怀》书法展有感
如水的气息,复活的记忆——《风起大通》的民俗学意义
这一切才刚刚开始——《享受合肥方言》序
消失的村庄——读邱晓鸣《乡里·城里》
干净的笑容*温暖——电影《一个温州的女人》观后
秀外慧中,慨然中华——读姚中华《凝望与行走》
岸上风景,千载诗心——读陈春明《心岸踏歌》
互联网时代的个体焦虑——读赵昂、鲍传江手机对话录
挂霜——对于散文的个人化理解
辑四
《清明》卷前
《安徽文学》编后
摘要
纸上走下的王英琦
王英琦出道早,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在中国文坛就很有些名头了。那时我还在大学里混饭吃,课堂上常常举她的散文为例,感觉上,她的第一个特点是写得朴素。朴素是高境界。不认识,很想认识,可到哪去认识啊,也没有人给牵线搭桥。八十年代是中国文人的黄金时代,全民族都向往作家,向往文学。所以你别看我经常在课堂上口出狂言,对那些名噪一时的作家大加赞赏或大加鞭挞,其实是一个也没见过。
悲哀。
后来调到了省文联,就幸福多了,见到了很多人,王英琦也见到了。很瘦小,非常非常瘦小,以至我一看到她,就会忍不住伸出手去,拍她的脑袋,像拍一个孩子一样。她躲,一边躲一边叫,声音很高。
这时她已过了而立,渐近不惑,文风也变了,开始写一些很深奥的东西。尼采、康德、海德格尔什么的,绝对哲学。有人欣赏,也有人批评,她都不管,宣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很多人说过这句话,但说这话的人,未必真像王英琦那样一意孤行。结果是,无可挽回地失去了一部分读者。
所以有一次,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劝她说,别海德格尔了,海德格尔连我都弄不懂,你去弄它做什么?再怎么说,我在大学里教过十多年书,也得比你更哲学。她瞠目,异乎寻常地气愤,大声发问:这个世界怎么了?怎么了!
我说:怎么了?没怎么,都忙挣钱去了。
在举起酒杯的时候,我劝她说:学我,写点能卖钱的东西,多好!
那一瞬,她一定是感到了深深的寂寞。所以再见到我的时候,一向喜欢亢言的王英琦,就不再反驳我了。不说了,不和你说。但我后来知道,她回家去说,说给她的宝贝儿子王大可听。深夜,一两点钟,他们母子面对面地盘踞在卧室的地板上,讨论一些生与死的大命题,据她说,她儿子听懂了。
一个十岁的孩子,听懂了?
这之后不久,就听说王英琦练太极了,据说是行云流水,境界很高。又据说是得了一个什么国际性的金奖,一下子就确立了在武林中的地位。想来不假,因为我再拍她脑袋的时候,她会闪电般出手,然后飘然一跃。
我从此不敢轻举妄动。
外头,主要是北方,一些腕级作家,蒋子龙什么的,简直把她吹得神乎其神;笔会上,一些老朋友再见到她的时候,会显出非常吃惊的神色。
有一回,我们开会,《清明》出刊一百期纪念,邀请了一些作家,王英琦当然也来了。会议主持人请她说几句,她不说,说是留出时间给老作家们说:我反正还有几年好活呢,让老作家先说吧。话是真话,难听也真难听,相信那天每一位在座的老作家,听了这话,都有入耳惊心的感觉。我瞪她一眼,她就坐我边上,不难堪,没感觉。后来不知怎么,又打算说话了,一把抢过话筒,郑重其事地举到嘴边,左手呢,背在身后,昂首挺胸,看上去很是雄赳赳气昂昂。但一张口,就又把我吓了一跳,她说:“很多刊物都寿终正寝了,《清明》还在苟延残喘,很不错了。”我一点也不造谣,那两个成语,当时在我也是入耳惊心,绝对错不了。我负责记录,这时也不记了,再说也不能记啊,就伸出腿去,踩了她一脚。她跳开,继续慷慨激昂,批评一些社会现象。我就又伸出腿去,踩她一脚,踩她一脚,再踩她一脚!一共踩了她七八脚,她才总算说到祝福的话上来了。
后来,这几句祝福的话语,让我写进了会议纪要。
她一坐下来,我就大喊:王英琦!我们是让你扒豁子来了?中午你不要吃饭了!P3-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