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爱与依恋的力量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

爱与依恋的力量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

  • 字数: 24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 (加)德博拉·布卢姆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1808382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7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20世纪惊心动魄的心理学实验,超越时代的研究,助推依恋理论的诞生与发展,改变几代人 的教养理念!心理学人应该读,儿童教育从业者更应该读的一本书! ●推翻了以约翰·华生和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对心理学的垄断,颠覆20世纪初的育儿理念。 颠覆“母婴关系发展的动力是喂养行为所导致的强化”这一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早在1958年, 哈利·哈洛就提出“成功养育的关键是接触安慰”,而不仅仅是母乳,父亲同样能在养育婴儿的 过程中起到母亲的作用,为育儿领域带来了一场飓风般的革命,并且入选“改变心理学的40项 研究”第十七项。 ●哈利·哈洛是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心理学大师,本书揭秘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他带来的 心理学领域的世纪之争! 有人说哈利·哈洛的理念至少提前30年,有人说哈利·哈洛是位用猴子做残忍的实验的心理学家, 有人说哈利·哈洛是一位站在真理对立面的科学家,也有人说哈利·哈洛在两性问题上站错了立场, 也有人说哈利·哈洛是一位改变了世界的伟大科学家。关于哈利·哈洛,从来没有缺少过争议,但 不可置疑的是,他改变了心理学领域,为我们留下了丰厚且宝贵的知识遗产。本书就向我们展示 了这位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心理学家的一生,揭秘了他一生研究的始末。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
在21世纪的育儿理论中,哈利·哈洛与依恋理论是一定无法绕开的。本书揭秘了哈利·哈洛在20世纪进行一系列以恒河猴实验(代母实验)为代表的惊心动魄的心理学实验。这一系列实验虐猴无数,却为一代婴儿夺回了父母之爱。正是这一系列实验,颠覆了以约翰·华生和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们对育儿理论的垄断,改变了“母爱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拥抱和关爱对孩子毫无益处”这些盛行于20世纪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与教养观点,助推依恋理论的诞生与发展,明确社会联系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为当代的育儿理论打下了牢不可破的基础。哈利·哈洛是一位非常富传奇色彩的一位心理学家:有人说他的理念至少提前30年,他的研究改变了世界;有人说他是用猴子做实验的残忍的心理学家;有人说他对女性的态度是大错特错的;也有人说如果没有他,还会有很多孩子悲惨长大。围绕着哈利·哈洛的争议从来都很多,而本书就为我们呈现了这位传奇心理学家精彩的一生。如果你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这本书如同教材一样,是你不可错过的学业补充读物;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那一定不要错过这本由普利策奖得主撰写的精准还原20世纪颠覆性心理学实验的书籍;如果你是父母或儿童教育从业者,这本书会告诉你依恋力量在亲子关系、儿童教育中的强大作用。
作者简介
德博拉·布卢姆(Deborah Blum),普利策专题报道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奈特科学新闻项目(Knight Science Journalism Program)主任、全美科普作家协会前主席。 1976年在佐治亚大学获得新闻学学位,之后在报业工作多年,并在1992年因为一系列关于灵长类动物研究中的伦理问题的调查获得了普利策专题报道奖。曾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担任新闻学教授15年之久。2015年,布卢姆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奈特科学新闻项目的第四任主任,其工作主要是培养和提高记者撰写具有人文情怀的科学报道的能力。 作为一名科普作家,布卢姆出版过多部作品且广受欢迎。其中《猴子战争》(The Monkey Wars)被美国《图书馆杂志》评为“年度科技图书”,《大脑中的性》(Sex on the Brain)、《投毒者手册》(The Poisoner’s Handbook)均在出版当年就成为《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
目录
中文版序一场旧梦唤醒多少爱/I
序言让心理学开始研究爱与依恋/III
引言踏上探索爱与依恋的旅程/001
第1章哈利·哈洛的“发明”/005
写诗画画的少年,出人头地的梦想/008
斯坦福大学与动物研究/013
从哈利·伊斯雷尔到哈利·哈洛/018
第2章在爱等于毒药的时代/023
如果真的爱孩子,就跟他保持距离/025
约翰·B.华生,针对母爱的种种弊端进行改革/030
给孩子维多利亚式的严格的爱/034
孩子们的孤独王国/036
向传统观念发起挑战:把母亲还给孩子!/041
第3章行为主义的阴影:爱与依恋被无视/051
一个没有老鼠的动物心理学家/053
老鼠真的可以替代人类吗/054
从研究老鼠到研究猴子/058
如果要选择一种动物,那猴子一定比老鼠合适/063
目前第一个灵长类实验室的建立/066
第4章猴子的智力:爱究竟是不是一种实质的力量/071
桑代克的猫:动物真的没有智力吗/075
测试猴子的智商/080
猴子的好奇心/088
第5章爱与依恋:究竟是什么在影响人的智力/093
是爱的缺乏导致了智力下降吗/096
事业的发展是孤独的开始/099
爱在“暴力公园”/100
第6章母亲:依恋理论的突破性发展/109
从猴子饲养窥见情感科学的脉络/111
20世纪的心理学实验:恒河猴实验/115
第7章如何建立依恋关系/137
革命席卷而来———婴儿变成了真的人/139
依恋关系的双面性:挑战性经历是必不可少的/144
社会支持网络,快乐成长的必要条件/149
想要让孩子学会自立,就要先让他们学会依赖/156
关系不是一切,却可以影响一切/161
第8章探索爱与痛苦的复杂国度/165
只有在集体中,母爱才能发挥好的作用/168
爱能剥夺什么/171
绝望之井实验/175
如何治疗猴子的抑郁症/178
第9章母爱与女权的博弈/185
站在“真理”对立面的科学家/187
警报信号已经响起/194
最后的时光/197
第10章哈利·哈洛带给世界的改变/203
亲子互动产生的魔力/205
爱与社会联系,是一个人成为自己的根基/209
好的生活,要有一个基地/218
强调父亲的作用是一个好的方法/223
不良的早期经验会让人的脑回路更加敏感/225
重要的不是每次都做对,而是对错误的修正/231
后记/235
致谢/243
摘要
     他真是生错了地方,一个梦想家,一位诗人,却阴差阳错地出生在艾奥瓦州这片追求现实的土地上。这就像玉米地里长出玫瑰一样有着太多的不可能。哈利·弗雷德里克·伊斯雷尔(Harry Frederic Israel,也就是后来的哈利·哈洛)每次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就忍不住会笑。孩提的时候,他就是一个生错了地方的有趣的小不点儿,身处规整的田垄中,他那梦想的双翅总能顺着一垄垄的翠绿和金黄,飞向那与天相接的地方。 无论如何,这里是艾奥瓦州东南部,这里的人都是在玉米地里长大的。20世纪初的时候,这里就像一个驯养场。那个叫费尔菲尔德(Fairfield)的小镇,也就是很多年以后哈利出生的地方,于1836年获得建设许可,对传统的小镇广场做了精心的规划。此后几十年,这里一直是一个边疆小镇。那时候,科学对人们而言还是那么遥远,那么不真实,也那么无关紧要。“没几个人知道,也没谁会关心世界上到处是无数令人着迷的生物,或者他们脚下的岩石记载了地球的历史。” 待到哈利·伊斯雷尔出生的时候,那儿的边疆风貌已经被整治得荡然无存。镇上的广场铺砌得整整齐齐。一所由红砖砌成的医院以及更为欧化的药品取代了印第安人的药草疗法。以往长满灌木与高草的土地,被人们开垦、耕耘,变成了一块块良田。甚至那些热衷于科学探索的人也不再去野外搜寻动物的遗骨,当地的中学开始教授自然课。 “其重中之重则是对优选等级的脊椎动物,即对人类自己的研究。”想必哈利不会特别喜欢这个。多年以后,他会承认自己厌倦了接近条理化的科学。也许,他心里永远也接受不了所谓的“绝对的规则”。对于“人类自己”是完美进化的典范这种说法,他一直不服气。也许,应当说人类仍在进化当中。如果当时这个话题在费尔菲尔德能够公开辩论的话,哈利一定会很高兴地辩上一辩。哈利的家人也许会说哈利生来就是一个辩论家,他的那些伙伴也是同样的看法。中学毕业的时候,学校年度纪念册毕业合影照片下方是这么描述哈利的:“尽管他个子很小,但是我们都知道,在辩论方面,他做得优选。” 写诗画画的少年,出人头地的梦想 1905年10月31日,万圣节之夜,哈利在位于费尔菲尔德的家里出生。 哈利的父母是阿朗佐·哈洛·伊斯雷尔(Alonzo Harlow Israel)和梅布尔·洛克·伊斯雷尔(Mable Lock Israel)。如果说哈利这个小家伙生错了地方的话,那这种对错的标准也许最初就是父亲阿朗佐定下来的。阿朗佐原本是想当个医生的,他恨透了“阿朗佐”这个名字,尽管是个大人了,可无论谁叫他“阿朗佐”他都绝不应声。他在医学院念到三年级的时候退学,和梅布尔·洛克结了婚。不过,阿朗佐最钟爱的还是医药研究。他喜欢摆弄哈利所说的那种“断断续续的、不成功的发明”。他试着做了一些家用电器,还一度造了一台小型洗衣机。他弄起了一间修理厂,连带卖些电池。为此,他自学机械修理,疯狂阅读周末补习班提供的书籍和修理手册。他和父亲一起开办了一家小型的房地产企业。再后来,阿朗佐和梅布尔夫妻俩在费尔菲尔德附近的一个小镇上买下了一家杂货店,从此在那里定居下来。哈利出生的时候,他们已经结婚10多年,两个人也都到了30多岁的年龄。 伊斯雷尔夫妇有4个孩子,从长到幼分别是罗伯特、德尔默、哈利还有修。几个孩子都继承了妈妈娇小的骨架、爸爸浓浓的双眉和棕色的眼睛。在哈利的脸上,我们一样能够看出梅布尔那种精致的脸型以及稍稍有些方形的下巴。 伊斯雷尔夫妇下定决心要让孩子们比自己有出息。哈利刚刚3岁的时候,他哥哥德尔默就被诊断为波特氏病(Pott's Disease),这种病也被称作脊椎上的肺结核。芝加哥一家研究型医院的医生建议把孩子送到温暖且干燥的地方去,于是伊斯雷尔夫妇卖掉了房子,全家搬迁到了新墨西哥州。因为手头缺钱,所以这家人在罗斯克鲁西斯(Los Cruces)郊外的一个山谷中扎下了帐篷。生活在新墨西哥州明媚的阳光下,德尔默的病情的确有所好转。不过,对本就不富裕的全家人来说,现在的经济状况更是雪上加霜。在春季洪水肆虐的季节,他们失去了所有财产——有一次洪水冲进了他们的帐篷,阿朗佐不得不把孩子从不断上涨的小溪里一个一个地抱过去。刚过了一年多的时间,这家人就被迫回乡,在费尔菲尔德几乎一贫如洗地重新开始打拼。 如今,费尔菲尔德的居民差不多有5000人了。装饰华美、带有塔楼和围墙的房屋,住着鞋匠、杂货商、箍桶匠、裁缝、药剂师,以及服装店与家具店的店主。小镇的广场成了农夫们的聚会场所。 P7-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