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边缘型人格障碍 针对情绪失调的接纳承诺疗法

边缘型人格障碍 针对情绪失调的接纳承诺疗法

  • 字数: 27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美)帕特丽夏·E.苏里塔·奥纳
  • 出版日期: 2022-09-01
  • 商品条码: 978711170870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4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恐惧、焦虑、不安、忧郁、压抑、猜忌……你可能是边缘型人格 边缘型人格障碍及情绪失调患者的接纳承诺疗法综合指南 解开以爱为名的束缚,拯救被情绪勒索的人生 深刻了解造成边缘型人格障碍和情绪失调的根本原因 用5项核心技能+16个疗程打造有归属感和自我价值的人生 走进边缘型人格障碍者的世界 你是否越爱一个人,就越想控制他;你是否看待事物总是非黑即白,爱的越深,反而恨得越深;你是否总是怀疑你所爱的人,不仅伤害了对方,也使自己痛苦不已;你是否总是委曲求全,不停地抱怨;你是否扮演着受害者的角色,希望以此博得同情;你是否渴望亲密关系,但总是逃避与疏离;你是否对人总是怀着防范、猜忌、控制的态度?这些都是典型的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的表现。这使你长期处于痛苦与煎熬当中。 我们都知道,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和情绪失调的患者经常会纠结于自己的负面信念—这些信念会给他们带来羞耻感、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各种危险行为。尽管辩证行为疗法已成为BPD的标准治疗方法,但是在帮助患者关注自我谅解和及其核心价值观方面,接纳承诺疗法(ACT)的良好效果已成为共识。不管你是ACT临床医生、辩证行为疗法从业者,还是希望寻求强化自身工作效果的其他专业人士,凭借这本具有突破性的专业论著,都能为你以ACT模式治疗BPD及情绪失调患者提供一种全面方案。 按照本书介绍的各个疗程,我们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自我认知,恢复情绪平衡,提高心理灵活性,并克服经验性回避等痼疾—这也是BPD患者面对的主要问题。此外,我们还将在本书中了解ACT方案的五项核心技能,并找到如何把这些技能融入到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实用技巧和策略。*重要的是,我们将学会如何针对造成BPD和情绪失调的根本原因,取得更好的治疗结果,给患者带来更快乐、更健康的生活。
内容简介
本书循序渐进地介绍了针对情绪调节的接纳承诺治疗方案。通过借鉴本书介绍的各个疗程,我们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自我认知、恢复情绪平衡、提高心理灵活性,并克服经验性回避等痼疾——这也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面对的主要问题。此外,作者还介绍了接纳承诺治疗方案的五项核心技能,并系统阐述了如何把这些技能融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实用技巧和策略。通过16个疗程的学习,我们将深刻了解造成边缘型人格障碍和情绪失调的根本原因,改善疗效,给患者带来更快乐、更健康的生活。
作者简介
帕特丽夏·E.苏里塔·奥纳加利福尼亚州注册临床心理学家。她的临床医学专业生涯的起点是一位学校的心理学讲师,而后成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她在治疗强迫症(OCD)、创伤、焦虑和情绪失调问题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被誉为“Z博士”的帕特丽夏是东湾行为治疗中心(East Bay Behavior Therapy Center)的创始人,这是一家高端专业治疗机构。她在该中心开展的重症门诊项目将接纳承诺疗法(ACT)与暴露反应预防(ERP)疗法结合起来,以帮助患者摆脱各种心理障碍的困扰,开启实现人生价值观的美好生活。帕特丽夏经常参与当地以及国内外的各种治疗项目,及时跟踪当前临床研究的*新成果,从而为她的患者提供*新、*高品质的治疗服务。除获得博士学位之外,她还曾被提名为语境行为科学协会(ACBS)会员。此外,帕特丽夏还是国际强迫症基金会行为治疗培训学院(BTTI)的毕业生,专攻儿童强迫症及成人强迫症的治疗。她是《当情绪遇上心智》(Mind and Emotion)一书的合著者之一,并因在该书中针对情绪障碍提出的通用协议,获得行为及认知疗法协会(ABCT)颁发的“自助学习奖章”。
目录
对本书的赞誉
推荐序
自序
第一部分 基础概念
第1章 什么是情绪调节
解读情绪调节的基础理论背景
情感科学
针对情绪调节的误解
本章小结
第2章 什么是ACT
功能性语境主义
语言的关系性框架理论
接纳承诺疗法
精神病理学对ACT的认识
ACT是一种跨诊断治疗方案
ACT是一种基于过程的治疗方案
ACT的治疗实践
本章小结
第3章 针对情绪调节的ACT治疗方案
目前的主要治疗
基于功能性语境对情绪调节的定义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ACT治疗方案
第4章 ACT治疗的前置措施
提供ACT治疗方案的灵活性
预处理疗程
治疗结构
本章小结
第5章 模块1:情绪意识
第1疗程 基础知识
本疗程的主题
即时练习
教学要点:情绪调节的基础
教学要点:价值观澄清
教学要点:承诺行动———言出必行
综合建议
每周练习
第2疗程 情绪意识
本疗程的主题
即时练习
每周练习概述
教学要点:情绪有什么意义
教学要点:对一种情绪进行命名
教学要点:区分情绪
教学要点:关于情绪的思考
综合建议
每周练习
第3疗程 情绪意识
本疗程的主题
即时练习
每周练习概述
教学要点:直觉反应
教学要点:快速反应
教学要点:认识到对不愉快情绪的抵触
教学要点:选择去感受
教学要点:对感受的需求、宽容和意愿
综合建议
每周练习
第4疗程 情绪意识
本疗程的主题
即时练习
每周练习概述
教学要点:焦虑、恐惧和担心
教学要点:内疚和悔恨的感觉
教学要点:忧郁、沮丧、悲伤的情绪
教学要点:愤怒、暴躁、易怒的情绪
教学要点:情绪链
教学要点:接地
综合建议
……
摘要
     第1章 什么是情绪调节 我们或许会感到有点不可思议,在一本介绍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的书中,为什么要用一章来介绍什么是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我当然有自己的理由。 如果撇开BPD在诊断学或心理定位学(topographical)方面的描述,只关注这些患者正在面对的主要问题,那么,你可能会在他们身上发现一种长期的恶性循环:他们固执己见地试图摆脱压抑情绪,或是调整情绪体验的某个构成要素,但他们所采取的行为接近是徒劳、无效的。 目前,在针对BPD这一话题的大多数文献中,通常把这些障碍统称为情绪失调(emotion dysregulation)问题,其特征就是认知失调、情感失调、行为失调及自我失调。 在继续阅读本书之前,我想阐明的一点是,我强烈支持如下观点: 1.接受情绪调节的常态性,把它视为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自然的、有规律的和普遍的人类调节过程,而不是只属于BPD患者。不妨想想我们生活中的日常一天。你是否会发现,不管你处于温和、适度还是某种强烈的情绪状态中,在很多时候,你都需要对自己的情绪做出某种调整?你是否也会有从某种感觉出发而采取措施的冲动?重新回忆这一天,某种感觉是否会让你做鬼脸、来回走动或是坐立不安呢?在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调整针对某种情绪做出的反应,这种调整可能是有效的、成功的,而且始终与我们为自己设定的目标保持一致: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的调整可能接近是徒劳的,于是,我们只能自暴自弃地被情绪所支配。 2.解构(deconstructing)情绪调节问题不只适用于BPD患者。实际上,不管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ISD)、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恐惧症、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s disorder,即孤独症)还是药物滥用等其他表现,患者在管理情绪反应时都存在障碍。 3.不再把情绪调节理解为个人要么存在情绪调节问题、要么不存在情绪调节问题的两极状态;相反,每个人在处理不同情绪状态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或者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有还是无,而在于绝对有和绝对无这两种特别状态之间的不同程度。 4.将情绪调节定义为其他心理过程的后果、结果或影响。譬如,我们可以说,一个正在面对情绪调节问题的患者绝不会告诉我们,导致他在特定时刻采取无效行为的诱因到底是什么。 5.强调情绪调节失败与心理问题按不同心理定位所做描述之间的关系。这种描述可能涵盖抑郁、恐慌、边缘型人格障碍等诸多形态。 6.否认情绪是“行为之源”的观点,相反,主张“与故事或情绪规则的融合”是招致行为的原因。 7.不再把行为失调局限于自残、自杀或过度饮酒等特别冲动性行为,而是以新的视角出发重新解读这个概念,即它还包括无法与个人价值观始终保值一致的不可行的无效行为模式,这种与价值观的背离在程度上存在从轻到重的差异。 在接下来的三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概念,并解读它们的理论依据和临床依据,从而理解构造这种治疗方案的基本原则。此外,我们还将介绍情绪调节概念的转化与演变过程、目前对直接临床实践的影响以及临床治疗中对情绪调节问题的常见误区。 在本章的最后,为进一步澄清全书的主题,我们将解读针对情绪调节的主流定义,以及如何从这个定义出发,厘清不同类型的情绪调节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患者在单一或若干问题上存在的障碍。 解读情绪调节的基础理论背景 从概念出发,我们对情绪调节的定义首先需要从解读相关文献开始,并将其定义为控制、管理和克服情绪状态的行为中的一部分。 多年来,这种架构已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阅读临床心理学方面的资料,大多数临床医生已逐渐熟悉这个概念;但除临床心理学外,还有其他两个领域也对这个架构进行了全面研究:神经情感科学(neuro-affective science)和情感科学(affective science)。 在试图从总体上解释情绪调节的内涵之前,我们首先回顾一下各相关领域的主要成果、贡献和理论概括。 临床心理学 行为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因为对情绪或感觉的描绘含糊不清而备受指责,但这也仅仅是批评而已,因为确有迹象表明,情绪问题很早就已得到关注。 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hus Frederic Skinner)曾因忽视情感背景而受到质疑,他确实从未阐明这一点。事实上,他肯定认识到,情感等个人问题同样值得研究。但他从未研究过这个问题,尽管他也承认情绪固然存在,但认为它们是虚构的行为诱因,而不是导致行为的真正根源。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