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嫉妒与社会

嫉妒与社会

“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别人?” 曝露深埋于每个人心底的嫉妒,社会学经典之作 考察个体心理与社会思维,研究当代社会的前奏 以嫉妒为透镜,审视不同领域的平等与竞争诉求
  • 字数: 40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 作者: (德)赫尔穆特·舍克 著 谭淦 译
  • 出版日期: 2024-03-01
  • 商品条码: 978754268370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92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8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一部经典的社会学之作,当今社会的前奏。德国社会学家赫尔穆特·舍克以通俗的语言阐述了嫉妒如何在无形中塑造着人性与社会。因其从嫉妒角度对个人心理、社会平等的研究,自1966年出版以来,本书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成为社会学经典之作,堪称研究当今社会的前奏。 以嫉妒为切口,重新看待个人心理与社会结构。个性的压抑源于兄弟姐妹间的妒忌?阶层跃升的最大障碍来自出身的阶层?专横的亲属影响了个人取得进步?“爱远方的人”只是与人接触能力弱的借口?……通过展示嫉妒在个人成长以及社会中起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新的视角重新看待自我与社会。 “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别人?”重述平等诉求。作为一部社会学之作,作者最终落脚于嫉妒与社会平等的关系,通过考察古代到中世纪的贫穷崇拜、区分“公正”与“平等”、论述所谓的“机会均等”,特别是通过描述作为平等实验室的基布兹,全面审视平等主义论调,指出完全的平等是不可能的。 在社交媒体兴起的当下,以嫉妒为透镜,透视社会心理。在每个人都在不断展示自我又被他人的展示吸引的时代,本书带领我们穿越嫉妒之地,以嫉妒为透镜,透视社会心理,重新看待个体心理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影响、“内卷”与“躺平”交织下的“竞争”。
内容简介
人会嫉妒;嫉妒总是发生在近似的人之间;什么都会让人嫉妒,特别是那些微小的差异。本书作者将历史作为研究嫉妒的实验室,从语言中的俗语、原始部落的习俗、古希腊的悲剧、文学、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到嫉妒对政治、经济政策以及人的行为方式的影响,带我们穿越嫉妒之地。作为嫉妒的社会学研究经典之作,本书被视为研究现代社会的前奏,特别是在社交媒体兴起的当下,为收入差异、阶级跃迁等问题,提供了一个治疗的开端。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赫尔穆特·舍克(Helmut Schoeck,1922—1993),曾于慕尼黑大学和图宾根大学学习医学、哲学和心理学,1948年于图宾根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50—1965年,任教于费尔蒙特州立学院、耶鲁大学和埃默里大学等美国多所大学。1965年,回到德国,于美因茨大学担任社会学、哲学研究所教席教授,直到1990年退休。 除了代表作《嫉妒与社会》,他自1969年不断扩展和补充的《社会学词典》成为社会学标准参考书。另著有《〈人性的,太人性的〉中的尼采哲学》《社会学及其问题史》《美国:动机与结构》《科学主义与价值观》《相对主义与人的研究》《精神病学与责任》《对内疚的渴望》《不平等的权利》等。 译者简介 谭淦,中国人民大学、德国雷根斯堡大学联合培养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德国奥格斯堡大学访问学者。译有《刑事责任论》《人格体 主体 公民:刑罚的合法性研究》《该当量刑概论》等。
目录
第1章嫉妒的人类
嫉妒者的世界观
嫉妒者的孤独
幸运与厄运
兄弟姐妹间的妒忌
嫉妒这个概念被排挤出去了吗?
行动,就好像嫉妒不存在
第2章嫉妒与语言
一种定义
谚语中的嫉妒
英语中的嫉妒和妒忌
嫉妒和竞争
嫉妒中的因果误解
归咎于嫉妒的动机
坦承自己的嫉妒
第3章文化镜像中的嫉妒者
有没有不嫉妒的社会?
第4章嫉妒与黑魔法
嫉妒与巫术嫌疑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