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运河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

大运河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

  • 字数: 29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作者: 田林
  • 出版日期: 2021-10-01
  • 商品条码: 978750397112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在研究中外运河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作者亲身参与的项目案例进行解析,从整体性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大运河遗产系统性保护理论与方法。本书图文结合,书中有许多作者亲身参与的大运河项目的图纸。
内容简介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规模大、流域长的运河。在中国历史上,大运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交流、融合与发展。她是中华先祖留给人类的珍贵物质遗产和精神财富,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与社会价值,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运河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作者长期从事遗产保护工作,在遗产保护领域积淀深厚,尤其在大运河保护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曾作为主要撰写人参编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先后主持完成省域保护规划、市域保护规划、大运河点段保护规划等20余项;同时主持了大量大运河水工设施修缮、环境整治、考古遗址公园设计及文物影响评估等大运河保护实践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大运河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长城、大运河和长征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研究”课题的系列成果之一。该书从国内外运河遗产保护实践、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体系研究、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理论、大运河遗产保护设计方法、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大运河遗产展示利用方法、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拓展、大运河涉建项目文物影响评估等方面,对我国大运河保护理论与方法展开系统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作者简介
1968 年 5 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专家,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理事,中国紫禁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 会副会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传统村落专家组专家,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从事中国建筑遗产保护事业 31 年,先后担任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河北木石古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法人及总经理、北京建筑大学历史 建筑保护系主任、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并主持行政 工作)、建筑遗产保护专业学科带头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公共艺术研 究所所长等职务,主持了百余项建筑遗产保护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项目。曾出版学术专著《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并在《文物》《建筑学报》《天津 大学学报》《古建园林技术》《人民论坛》等各类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 60 余篇。
目录
1 绪论
1.1 整体性的价值认知
1.2 多维度的保护思路
1.3 系统性的概念解析
1.4 整体性的价值研究
1.5 研究框架体系

2 国内外运河遗产保护实践
2.1 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综述
2.2 国际运河遗产保护综述

3 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体系研究
3.1 大运河遗产本体认定
3.2 大运河遗产价值阐释
3.3 大运河遗产系统性保护

4 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理论
4.1 保护规划的缘起
4.2 保护规划的管控内涵
4.3 保护规划的体系构成
4.4 保护规划的编制方法

5 大运河遗产保护设计方法
5.1 本体保护方法
5.2 环境整治措施
5.3 景观环境营造
5.4 相关遗产保护方法

6 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体系
6.1 管理机制现状分析
6.2 管理体系构建策略

7 大运河遗产展示利用方法
7.1 展示现状分析
7.2 展示内容界定
7.3 展示措施选择
7.4 展示场所营造
7.5 标识导览系统设计
7.6 展示景观营造

8 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拓展
8.1 国内外国家公园建设的启示
8.2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法研究
8.3 大运河遗产活态利用研究

9 大运河涉建项目文物影响评估
9.1 评估前期研究
9.2 评估理论方法
9.3 评估实施过程
9.4 评估结论与整改
9.5 监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