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联系客服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游戏力 笑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 中文版10周年纪念版
字数: 28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美)劳伦斯·科恩
出版日期: 2022-04-01
商品条码: 9787521739503
版次: 2
开本: 16开
页数: 348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5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收藏
上架到店铺
×
Close
上架到店铺
{{shop.name}}
点此去绑定店铺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什么是游戏力?为什么游戏力有如此商的人气? 全新的育儿视角,帮父母读懂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合理需求。 理解孩子为什么总黏着妈妈,遇到小事就哭闹发脾气,经常打人,不好好写作业,总是欺负弟弟妹妹…… 突破传统的游戏方案,更主动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 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那么更好的方式是“玩给他看”,而不是“说给他听”。 帮我们更懂孩子和自己。 本书不是教孩子串珠子或搭积木的活动手册。 首先,它是孩子内心世界的揭秘。有些心事,孩子永远不会说给我们听,但一定会玩给我们看,只不过玩的方式有时会令人崩溃。退后一步,仔细观察孩子正在玩的内容,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正在诉说心中的喜悦、好奇、疑虑、失望、悲伤,甚至恐惧。 其次,本书提供的方法,能让孩子更容易地接受大人的教导。游戏是孩子的语言。用他的语言,才能有效地让孩子知道:我们听懂了他的心声,我们赞赏他的努力,我们相信他能合作。 最后,假如我们深入阅读本书,那么很可能会想起自己的童年——每个人都曾有过的那段快乐和纯净的时光。
作者简介
劳伦斯·科恩(Lawrence J.Cohen),美国杰出心理学家、儿童发展教育学家、亲子关系专家、游戏力养育理论提出者。 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博士,从事儿童及成人心理治疗工作30多年。2000年提出游戏力养育理论,在此后的20年实践中不断完善并形成科学体系,影响了全球十几个国家的家庭。多次出版游戏力养育理论相关书籍。曾定期为美国教育出版学会金灯奖杂志《小尼克家庭》供稿,并在《波士顿环球报》等很好学术期刊和知名媒体上发表文章。 畅销书《游戏力》获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金奖,享誉全球,被翻译成14种语言出版。 2016年与简耕教育共同成立游戏力养育中心,在中国建立并推进游戏力养育认证体系,毕业讲师遍布全国50多个城市。
目录
第1章 游戏力养育方式的价值
孩子为什么游戏?
培育亲密,远离孤独感
培育自信,远离无力感
培养情绪康复力,不再深陷悲伤
成为擅长游戏的父母
第2章 加入孩子的世界
重返童年——那个我们曾经熟悉的世界
向孩子伸出援手
放下身段的重要性
游戏,为什么对于成人这么难?
游戏,也是父亲的责任
不是父母的成人怎么做
与孩子调到同一频道
第3章 建立联结
联结—断裂—重新联结
蓄满我的杯子:依附理论和重建联结的动力
为联结而游戏
“目光之爱”的结束
“爱之枪”:随时随地的联结
走出孤独
抱你的是谁——从浅层联结到深层联结
第4章 培养孩子的自信
力量感与无力感
“臭狗蛋”的游戏——力量感的实验
帮孩子做好面对世界的准备
让批评的声音安静下来
重获失去的自信
第5章 乘着笑声的翅膀
一起大笑
冲破无力感的堡垒
缓和气氛
和好与装傻
放下身段,找回你的孩子
从笑声到哭泣:当好玩的游戏导致糟糕的心情
第6章 学会打闹
科恩的打闹规则
大人的参与,才能确保游戏顺利进行
开始打闹游戏
攻击性
运动游戏,好处多多
第7章 暂停现实,置换角色
角色置换
从悲剧到喜剧
用讲故事来疗愈恐惧
必要时担任演员和导演
假想游戏
发现原创的剧本
第8章 给女孩更多勇气,给男孩更多关怀
尽管我不喜欢,但为什么还要玩芭比娃娃(或变形金刚)
联结,既与男孩,也与女孩
男孩、女孩和无力感
男孩与情感
男孩女孩,一起游戏
第9章 跟随孩子
只说“好啊!”
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
注意安全,但不用过度担心
预留“游戏时光”
花些时间调整自己
让孩子主导游戏
第10章 主导孩子(在必要时)
轻推一把
坚持联结
挑战
引入重要的主题
让事情变得有趣
为孩子领航
第11章 加入你不喜欢的游戏
依赖(“我做不到!”)与独立(“我要自己做!”)
攻击性
性的感受和表达
邀请你不喜欢的行为
第12章 迎接情绪的暴风雨
情绪的压抑与释放
绐情绪一些时间
成人的隐藏情绪
应对“发脾气”
应对“愤怒”
应对“恐惧”和“焦虑”
应对“哭泣”
让“哼哼唧唧”停下来
另类“大哭”
游戏与情商
第13章 重新思考规则的方式
冷却自己
联结
“沙发会议”,而非“冷处理”
游戏
翻译行为背后的情绪和需求
事先预防,而非事后惩罚
了解孩子
给出明确的界限
意外出场的英雄
第14章 解决手足之争
跟多个孩子游戏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手足相争情结”,即便是独生子女
兄弟姐妹与蓄满空杯
年幼者的隐蔽力量,以及家庭互动的神秘模式
针对手足相争的游戏力原则
第15章 为我们自己充电
轮到我们自己了
蓄满我们自己的杯子
帮助其他的父母
当成人自己身陷孤独与无力时
成为出色的游戏伙伴
建立游戏力互助社群
译后记
摘要
第1章 游戏力养育方式的价值 还记得孩子在襁褓中,对你甜蜜的凝视吗? 还记得他蹒跚学步时,摇晃着扑向你怀里的情景吗? 还记得在床头给她讲睡前故事的温馨时光吗? 还记得与孩子手拉着手,谁也不作声,一起散步走过的那条小路吗? 身为父母的我们,一想到这些温暖的场景与时刻,再苦再累,也会觉得值得。 但幸福似乎总是那么短暂。我们更经常地发现,自己与孩子陷人战争状态,并且情况越来越糟,所渴望的亲密交流变得遥不可及。我们都尝过这其中的滋味:婴儿期怎么哄都没法让他安静,稍大点后他就开始发脾气、耍性子,读小学三年级了睡觉前还要生气,12岁时则开始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一个人闷闷不乐。 孩子旺盛的生命力与天生的好奇心,很容易演变成“无理取闹、惹是生非”。他们或者闷闷不乐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或者沉溺于电脑游戏。一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那份深厚的父母之爱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无奈、烦躁甚至愤怒。我们要么惩罚孩子,要么唠唠叨叨,要么就说:“好吧,你就自己待在房间里吧!”我们之所以会冲孩子吼叫,是因为无计可施,或者这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我们感到山穷水尽,很难再获得孩子的信任,因此实际上,我们心中是深深的孤独。我们很想重新联结起亲子感情(其实孩子又何尝不抱有同样的愿望呢),但我们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开始做。我们仍然爱着孩子,但那曾经清澈纯真、饱含信任的凝视,却渐渐退出了我们的记忆。如果还记得什么,那可能只有甘苦参半的回忆,而那种亲密之情似乎再也找不回来了。 几经探索之后,我们终于发现:游戏力——基于玩耍式游戏的养育方式——可能是重建亲子间深情联结的桥梁。游戏当中所激发的活力、所产生的亲密感,可以缓解父母的压力。游戏不仅能帮助我们进人孩子的世界,而且能帮助我们以孩子的方式重新建立自信和亲情。如果孩子在游戏中玩得开心尽兴,那么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创造力也往往会表现得淋漓尽致。游戏既能帮助孩子探索世界,又能帮助他们理解每天所接收到的信息,还能帮助他们从生活的挫折中重新振作起来。 不过,游戏对于成人而言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早已失去了游戏的能力。孩子和大人,即使同在一个房间里,也还是彼此陌生,就像来自两个不同的星球。我们都觉得对方热衷的事物太无聊、太奇怪:她怎么可以为芭比娃娃穿一整个下午的衣服?而他们又怎么能整个晚上都坐在那儿一动不动地聊天? 养育与游戏,似乎是两个不相干的概念,然而只需借助一点点外力,两者就可以联系起来。有一次,我带着9岁的女儿参加露天舞会,碰上了一对母子。这位妈妈想跟大家一起跳舞,但儿子(六七岁)却把双手抱在胸前,怎么也不肯跳。妈妈被孩子搞得很恼火,不停地数落:“是你把我拉到这里来的,你自己现在怎么又打退堂鼓了!”这些话使得男孩的双手抱得更紧,甚至连脚后跟都紧紧并拢了。假如情况发展下去,结果可想而知。于是我在一旁插嘴说:“咦,他发明了新式舞步吧?”我模仿着男孩的样子,抱起双手,并冲他灿烂一笑。他也回我一笑,手放松了一点,换了个姿势。我也认真学着他改变了姿势。那位妈妈的反应也相当快,马上如法炮制,学起了儿子的样子。我们都笑了。男孩开始随着音乐摆动起双肩,他妈妈喊道:“嘿,这舞步还真有创意!”男孩开始跳舞了,而且越跳越开心,在场的其他人也很高兴,包括我女儿在内。我的一句玩笑话使情况发生了逆转。 我想通过这个小事例说明:“游戏力”的方式并不只限于传统的游戏时间。实际上,它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游戏力”源于游戏,但其内涵要比游戏更为丰富:从枕头大战,到一起逛商场;从安慰哭泣的孩子,到一起修理自行车;从讨论规则,到准备上学;从运动受伤时帮他克服沮丧,到在床前聆听孩子讲述他的恐惧和梦想,都可以进行“游戏力”。 然而不幸的是,这些简单的互动,却时常因为我们自己心中的迷惑和低落,而变得遥不可及。 我们成人常常觉得,现实生活中早就没有游戏的空间了,压力、责任与工作让我们很难再去发现乐趣。在一天的辛苦工作或者家务琐事之后,即使我们坐下来想和孩子一起游戏,也往往会因为疲惫不堪而容易失去耐心,最后只好作罢。有时,我们可能也很想满足孩子的心愿——就像那个去参加露天舞会的妈妈一样,但是一旦孩子不能按照我们预想的那样去行动,我们就会感到非常气恼。 有些父母生性好强,不能放下他们强烈的控制欲,也让自己无法享受到游戏的乐趣。他们想教孩子学会正确的抛球动作,而孩子却只想着“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我们发火了,泄气了,感到失败了。我们总是抱怨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可我们却从没想过,自己又能坐下来多久,不发火、不生气地同孩子一起玩玩弹球、芭比娃娃或者其他游戏呢?又有多少次我们把孩子扔在一边不管,心中只想着完成手头的工作或者做好一顿晚饭? 我女儿还在幼儿园时发明过一个很棒的游戏,让我不用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