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这不是你的错:如何治愈童年创伤

这不是你的错:如何治愈童年创伤

  • 字数: 130000.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作者: 【美】贝弗莉?恩格尔(Beverly Engel)
  • 出版日期: 2016-10-01
  • 商品条码: 9787115435446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28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美国知名心理医师、知名家庭与婚姻治疗师、知名创伤治愈专家贝弗莉·恩格尔全新力作。哈佛医学院心理学博士克里斯托弗?吉莫大力推荐。国内知名心理学家、医学博士施琪嘉作序推荐。 ★作者分享了自身的受虐经历及多元的个案故事,循序渐进地陪伴读者从童年创伤中复原,减轻羞耻感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给予自己更真实的正面评价。 ★创造性地提出了治疗童年创伤的五步疗法:自我理解、自我宽恕、自我接纳、自我关爱和自我鼓励,是创伤心理学领域全新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遭受过童年创伤的人,在成年后会面临诸多问题的困扰,如过度的自我批评、忽视自己的需求、赌博、酗酒、吸毒、性行为不检点、人际关系混乱、做出危及自己及他人生命的行为等。其实,这都是羞耻感在作祟。 羞耻感是个体在遭到虐待后产生的一种自然反应,并且是各种虐待的核心,它深深贯穿于受害者的观念和行为中。《这不是你的错》深入探究了因童年创伤引发的羞耻感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对受害者造成的影响,在理论和实践的支持下,一直致力于治疗童年创伤受害者的贝弗莉?恩格尔创设了同情自愈项目,此项目结合了有关自我同情、同情心和羞耻感的开创性研究,其特定的流程和专门的训练可以让童年创伤的受害者减轻或消除自身的羞耻感,不再沉沦于过往。 这是一本操作性很强的自愈手册,如果你正遭受因童年创伤引发的羞耻感的折磨,本书将带你踏上逐步克服羞耻感的旅程,教你用一双不同的眼睛看世界——一双不被“我低人一等、残缺不全、毫无价值、不值得被爱”等观念蒙蔽的眼睛。
作者简介
贝弗莉·恩格尔,美国知名心理医师、知名家庭与婚姻治疗师,在儿童和成人创伤领域有30多年的从业经验,被认为是情感创伤治愈专家。她曾多次登上“奥普拉脱口秀”等电视节目,被称为“万千女性不知所措时很想求助的人”;著有《道歉的力量》《尊重你的愤怒》等20多本关于情感创伤的图书,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目录
目  录 引  言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羞耻感如何影响虐待行为的受害者 慈悲心和自我悲悯的治愈力量 悲悯自愈项目 第一部分  羞耻感与慈悲心 第1  章 童年受虐经历如何以及为何引发羞耻感 羞耻感是人在遭到虐待后产生的一种自然反应。作为人类,我们希望一切尽在掌控中,并且自认有能力自保,而当做不到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无助无力,这种无力感进而会引发屈辱感和羞耻感。 羞耻感:致命的人类情感 羞耻感与罪恶感的区别 “受害者”还是“幸存者” 为什么只有摆脱羞耻感才能走出童年虐待的阴影 悲悯自愈 第2  章 羞耻感为何如此折磨人 童年虐待引发的羞耻感不仅有多种源头,并且具有多个层面。因此,羞耻感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情感体验,而是由多种情感和经历交织而成,由此便能理解羞耻感为何难以摆脱。 羞耻感的各个层面 羞耻感不是一种单一的情感体验 羞耻感的影响 抵御羞耻感 持续的过程 第3  章 慈悲心如何治愈羞耻感 悲悯是触碰和感受他人的痛苦,  而自我悲悯则是触碰和感受自己的痛苦。 换句话说, 你要像对待遭受痛苦折磨的所爱的人那样, 认识、 接纳和支持自己。 慈悲心如何消除羞耻感 悲悯是一种验证形式 练习自我悲悯,打破虐待循环 第二部分  悲悯自愈项目 第4  章 自我悲悯的障碍 在成长过程中,  童年虐待的受害者大多没有得到过他人的悲悯, 而羞耻感更是让他们自我感觉糟糕, 自认不值得怜悯。 本章详述了童年虐待的受害者在进行自我悲悯时会遇到的障碍。 认为自我悲悯即自我放纵 担心自己变得软弱、懒惰或自私 归咎自己 拒绝承认自己的遭遇 不了解自己如何受痛苦的折磨 释放你的愤怒 应对麻木和悲伤 第5  章 接受他人的悲悯 很多遭受过童年虐待的人拒绝接受他人的悲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需要或不应该得到悲悯,或者认为悲悯毫无用处。本章重点讨论了那些阻碍你接受他人悲悯的常见障碍及克服的方法。 接受他人悲悯的障碍 接受你曾经不愿接受的悲悯 第6  章 允许自己感受伤痛 有时候,我们知道自己遭受过某些形式的虐待,但却本能地排斥这种认知,这导致我们将自己与内心的真实感受隔离开来。而自我悲悯的一个重要层面就是允许我们自由地体验、处理和接受自己的情绪和伤痛。 面对你的痛苦 正念疗法 正念与自我悲悯的结合 第三部分?  自我悲悯的五个练习 第  7 章? 自我理解 自我理解位居悲悯自愈项目五大要素之首,  是打开自我悲悯大门的钥匙。 一旦我们开始理解自己, 理解自己做出一些消极行为的动机和原因, 就能更轻松地进行自我悲悯。 创伤后应激障碍 复合性创伤 对创伤敏感与熟知创伤 在行为和经历之间建立起联系 重复虐待循环 练习自我理解 第8  章 自我宽恕 自我宽恕能舒缓身体、意识和心灵,让人远离羞耻感带来的痛苦,促进整个治疗过程。首先,要原谅自己曾被虐待;其次,要原谅自己曾对他人造成过伤害;最后,要原谅曾对自己造成过伤害。而本章将指导你完成这三个任务。 自我宽恕的障碍 宽恕受虐本身 原谅自己曾被性虐待 原谅曾对他人造成过伤害 原谅曾对自己造成过伤害 第  9 章? 自我接纳 遭受过童年虐待的人往往对自己极为苛刻严厉,  力求事事完美并对自己抱有不合理的期望。 改变自己有很多种方法, 但至关重要的是接纳当前自身的缺陷、 弱点和缺点。 本章将用自我接纳练习帮助你改变充满羞耻感的人生。 内心的评判之声 为自己设定更合理的目标 第  10 章? 自我关爱 自我关爱是自我悲悯的核心。由于长期处在被漠视、被虐待的环境中,儿童虐待的受害者很难相信自己值得被关爱,更别说关爱自己了,本章将帮助你找到适合你的关爱自己的方式。 自我关爱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定义自我关爱 练习自我关爱 满足自己的需求 成为你渴望的父母:鼓励、回应自己 第11  章 自我鼓励 自我鼓励是自我悲悯项目中最后且最关键的一步,能够增强自我悲悯其他要素的效果。本章的内容就是鼓励你以自我悲悯为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与梦想。 羞耻感如何让你丧失能力 抛开心灵的枷锁 练习自我鼓励 做好面对内心评判者的准备 结  语 后  记 致  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