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海德格尔的最后之神 基于现象学的未来神学思想

海德格尔的最后之神 基于现象学的未来神学思想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张静宜
  • 出版日期: 2023-01-01
  • 商品条码: 978710021301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4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哲学论稿》是海德格尔最神秘、最晦涩的作品,生前一直隐而未发,直到他去世13年后的1989年才首次得以出版。他在这部著作中提出了“最后之神”的思想,这也呼应了其晚年在接受《明镜》周刊采访时曾说过的:“只还有一个神能救渡我们。”虽则国内的海德格尔思想研究已蔚为大观,但国内尚未见对海德格尔的“最后之神”思想进行专题研究的著作。张静宜博士的这本书揭开了海德格尔思想的否定神学之维,并基于现象学哲学的视角,在东西思想交会和融合的背景下追溯了最后之神思想的源头和影响,对于推进对海德格尔的后期存有思想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内容简介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海德格尔从“纳粹校长”的政治现实中回撤,先后写下了八个文本,并在遗嘱中约定需等他离世后才能出版,为这些文本覆盖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哲学论稿》是这八个文本中的第一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本,被认为是继《存在与时间》后海德格尔的第二部代表性著作。但就其思想内涵而言,《哲学论稿》比《存在与时间》更奇特、更艰涩、更神秘,其中就包括他在书中提出的、既有哲学意涵又有神学意蕴的新概念“最后之神”。海德格尔为什么生前不愿意出版这些文本?“最后之神”的思想内涵到底是什么?海德格尔为什么要谈“最后之神”?本书尝试通过对“最后之神”概念的多维度阐释,找出其思想渊源,为理解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给出方向性指引。
作者简介
张静宜,1973年生,湖北武穴人。长安大学环境工程学士,上海交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同济大学哲学博士。曾任中南建筑设计院工程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研究总院城乡创新设计院常务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兼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海德格尔哲学、基督教神学、日本京都学派思想。中国致公党成员,上海市徐汇区政协委员、区政协人资环境委副主任。
目录
终结,开端,在路上 (序一)
最后之神与四重整体(序二)
最后的人与最后的神(序三)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哲学论稿》中的最后之神
第二节 最后之神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第一章 海德格尔神学思想的路径考察
第一节 海德格尔论现象学与基督教神学
第二节 从形而上学的上帝到神性的上帝
第三节 天、地、人、神与最后之神:显隐与差异
第二章 最后之神的思想来源:否定神学传统
第一节 西方否定神学思想及其历史传承
第二节 海德格尔否定思想的文本考察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