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唐山到汶川 我的地震预报人生

从唐山到汶川 我的地震预报人生

  • 字数: 3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 作者: 汪成民
  • 出版日期: 2021-08-01
  • 商品条码: 978752072215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4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我国的权威地震专家汪成民先生—青龙奇迹创造者之一的心路历程
内容简介
作者以回忆录的形式讲述了我国地震预报事业的发展历程,在周恩来总理的领导下,我国开创了群测群防的地震预报体系。作者作为我国地震事业创立和发展的亲历者和执行者,曾带领团队成功地预测了海城等地震,在唐山地震时,创造了青龙奇迹,虽然环境不断变换,始终坚持科学精神,努力推进我国地震预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汶川地震后的余震预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受到国务院的表扬。本书不仅是一部传记,更重要的是它对我国地震预报事业的发展的一个较为完整客观的回顾,对未来我国乃至全世界的防震减灾事业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一部很有学术和资料价值的著作。
目录
序一如何在大灾面前做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张金景/001
序二请听一听老地震人的汇报宋瑞祥/009
序三老而弥坚的地震预测专家汪成民赵文律/011
引言命中注定/001
第一部分难忘的年少岁月(1935-1960年,25岁以前)
一、我的父母与兄弟姐妹/003
1.为民所用/003
2.我的父亲/005
3.我的母亲/012
4.我的哥哥/020
5.我的妹妹/024
6.我的弟弟/030
二、九死一生/038
1.人生第一劫——吴淞口遇险/038
2.人生第二劫——碧湖江落水/040
3.人生第三劫——衢州遭鼠疫/043
4.人生第四劫——银坑堕深渊/046
5.人生第五劫——朱溪堡患怪病/048
6.人生第六劫——衡阳车轮下逃生/051
三、感恩北京四中/053
1.妈妈启动三兄妹竞争模式/053
2.北京四中果然名不虚传/056
3.德、智、体全面发展/058
4.不断激励超越自我/061
5.第一次走上国际舞台/064
四、难忘苏联情怀/066
1.鲍家街的挚友们/066
2.美丽的第聂泊尔河畔/069
3.路边执着的劫持者/072
4.不相识的同班同学/074
5.忠贞的苏联姑娘/078
6.中国学生是好样的/079
第二部分走上地震预报之路(1961-1975年,26-40岁)
一、中国地震预报的摇篮/087
1.邢台地震现场的第一夜/087
2.地震现场见到周总理/088
3.李四光指导我识别地震前兆/089
4.周总理力挺李老升帐挂帅/094
5.李老打响了胜利的第一枪/096
6.追踪井陉、沧州烈度异常区/100
7.河间6.3级地震如约而至/102
二、密切注视京津地区地震动向/104
1.另辟蹊径打好京津保卫战/104
2.令人难忘的张山营事件/107
3.第一次面对面向总理汇报/109
4.渤海地震的两个烈度异常区/111
5.周总理要求具有蜜蜂精神/114
6.李老在病床上听最后一次汇报/116
三、五年内果然就大放异彩/118
1.周总理要地震队伍向“两弹一星”学习/118
2.周总理对地震事业的五大创新/119
3.宁可错报遭埋怨,决不死人受谴责/122
4.国家地震局8341部队的建立/124
5.国务院发布69号文件/126
6.追踪海城地震预报成功的脚印/128
7.海城地震预报成功的核心经验/133
第三部分唐山大震与青龙奇迹(1976-1980年,41-45岁)
一、唐山大震的漏报/139
1.唐山大震前的“东西之争”/139
2.抱着烫手山芋的京津组/146
3.苦思冥想谋对策/149
4.我的六项措施/151
5.我的第一张大字报/162
二、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日日夜夜/169
1.中南海的汇报会/169
2.“老子毙了你!”/171
3.树上都捆绑着人/174
4.“这是谁家的胳膊”/177
5.强余震预测的定音鼓/180
6.我的人生第七劫/183
7.我们成了“漏报犯”/185
三、青龙奇迹的始末/189
1.“我们县一个人都没死!”/189
2.尽心尽责的王春青/191
3.敢于担当的冉广岐/193
4.青龙奇迹的必然性与偶然性/197
5.地震局的17号简报/200
6.京津保卫组被解散/203
第四部分二十年潜心磨剑终成器(1981-2000年,46-65岁)
一、十年“水龙头”/211
1.人生陷入低谷/211
2.重新回归老本行/219
3.四十次地震现场调研/225
4.确凿无误的地震前兆/231
5.地下流体十大怪/235
6.前兆敏感点的发现/248
二、十年“863”/252
1.地震预测水平的大滑坡/252
2.钱学森指点迷津/253
3.参加国家“863”项目/257
4.五年后喜获成果/262
三、扬眉剑出鞘/268
1.人生难有几回搏/268
2.青龙奇迹被国际舆论关注/272
3.联合国派来了调查团/274
4.在世界舞台上华丽亮剑/278
第五部分汶川地震成了终生遗憾(2001-2020年,66-85岁)
一、“地震不可知论”的泛滥/289
1.国际学术界的地震预测“新潮”/289
2.老邢台们中流砥柱/293
3.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的成立/299
4.告别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303
5.与陈鑫连主任正面辨论/307
6.和陈建民局长的对话/310
7.我的人生第八劫/315
二、围绕汶川地震预报两种意见的博弈/319
1.比唐山更大的地震如期到来/319
2.大震前百天内三次突出事件/332
3.咨询委火线救场三战三捷/342
4.香山会议上的激烈交锋/349
5.内的隆重盛会/353
6.参加汶川震区考察队/357
7.悲壮的HRT波事件/361
第六部分周恩来的愿望能实现吗?(答媒体记者问的录音稿)
问题1按目前的科技水平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测?/376
问题2为什么对地震预测水平的评估分歧如此之大?/379
问题3能不能复制海城等地震预报成功的经验?/382
问题4盲目崇拜西方预测理念是导致我国预测水平下降的关键吗?/385
问题5为什么说“两条腿走路”是中国地震工作的国策?/389
问题6中国地震预报之路如何走?/393
问题7如何让人相信你开出的药方?/398
附录“四件大事”与“99个足印”/40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