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考上北京电影学院

考上北京电影学院

  • 字数: 20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作者: 张会军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2-03-01
  • 商品条码: 978751530525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7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考上北京电影学院》一书由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主编,本书总体上对专业考试中重要的问题,进行了相当清晰、详尽的论述,也涉及了考试中所有将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很有针对性和务实性,对我们的准备和开阔思路有非常多的帮助。《考上北京电影学院》还有很多教授、专家、学生对考试经验的详细介绍,有非常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目录
  序 梦想的希望与理想的实现 张会军
我们挑选学生的眼光――学院领导,院、系主任,教授招生访谈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
纳天下贤才,育电影精英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
构筑中国电影教育的“鸟巢”
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谢晓晶
招生教师要能“慧眼识英才”
文学系主任黄丹
创作实践与史论研究并驾齐驱
导演系副主任王红卫
以教学促进创作、用创作巩固教学
表演学院院长陈渑
不以培养明星为终极目标
摄影系主任穆德远
文化与专业并重
美术系主任敖日力格
专业影视美术人才的培养基地
录音系主任黄英侠
培养电影声音创作、音乐录音专门人才
管理系主任俞剑红
影视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
“产学研”一体化,引领国内动画教学、创作
摄影学院院长宿志刚
热门的“边缘”学院
电影学系主任杨远婴
集教学、科研于一体
影视技术系主任刘戈
数字电影时代的中坚力量
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现代创意媒体学院院长王鸿海
北京电影学院专享的独立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扈强
培养电影产业的蓝领人才
导演系教授谢飞
用影展促进教学
导演系教授郑洞天
要能自出有人文价值的作品
表演学院教授崔新琴
最重要的是真诚
光年的考学成就了今天的我――有名校友的考学故事
摄影系 张艺谋:“一根筋”的胜利
导演系 陈凯歌:积淀与成功
导演系 陆川:子承父业的辗转之路
文学系 贾樟柯:不止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光荣
表演系 蒋雯丽:燃烧生命之火
表演系 徐静蕾:秀心插柳柳成荫
表演系 黄晓明:一波三折终有果
表演系 :有一个忘带准考证的姑娘
表演系 陈坤:一曲惊四座
表渲系 姚晨:舞蹈女孩儿的梦
北京电影警院改变了球的命运――有名校友的校园回忆
导演系 郭宝昌:她曾经给予我的记忆与期冀
美术系 尹力:当导演得益手通识教育
丧演系 张铁林:北京电影学院决定7我的 生
美术系 霍建起:北京电影学院的4年对我很重要
表演系 黄磊:永远做学院的 棵树
摄影学院 宁浩:学院坚定了我从事电影事业的信念
导演系 王小帅:记忆中的85班
表演系 郭晓冬:与梦想同行
录音系 陶经:做电影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我这样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在校生谈考学经验
BFA的七日纪事 2007级导演系 常笛
当梦想遇上生活 2007级动画学院 刘春江
我是怎样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的 2007级动画学院 孙怡然
我是怎样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的 2007级管理系 孙陶
“平常心”带我来到这里 2007级管理系 李迪
这么近,那么远2007级录音系 高晗
我的考学之路 2007级美术系 杨华
“四心”成就梦想 2007级美术系 邹米茜
别无选择 2008级导演系 沙漠
我是怎样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的 2008级导演系 马一鸣
我的北京电影学院入学记 2008级表演学院 窦骁
考进北京电影学院的起承转合 2008级动画学院 鲁明
我是怎样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的2008级录音系 孙?
光?影 2008级摄影学院 陆倩
我―路坎坷走来 2009级表演学院 甘杨
我是怎样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的 2009级表演学院 褚正亮
梦想照进现实 2009级表演学院 崔?
我是怎样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的 2009级表演学院 刘真君
我考北京电影学院的那些事 2009级电影学系 王斐弘
等你在北京电影学院 2009级录音系 张
叩响梦想之门 2009级美术系 温馨
当引力远远大于阻力 2009级摄影系 王亚南
暧昧的电影与我 2009级文学系 孙晓辉
终于抵达 2009级文学系 甄世磊
不懈的坚持 2009级摄影系杨 柳林清
机会和缘分 样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的努力 2010级表演学院 杨紫
托起理想的太阳进入梦中的殿堂 2010级表演学院 张一山
2011年考北京电影学院 2010级表演学院 周冬雨
摘要
    当所有的学生都怀着梦想进入电影圣殿,当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自己可以成为电影大师,而我们要做的,恰恰就是,始终树立培养电影精英和大师的意识,构筑中国电影的精英教育。 秉持着这样的信念,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坚持“教艺术与教做人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北京电影学院确立了“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电影专业能力扎实,富有艺术创新精神,具备较深厚的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的,符合社会主义电影事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艺术人才”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并且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本科培养方案。北京电影学院要培养“一专多能”的电影创作专业人才,营造中国电影艺术教育的“鸟巢效应”;也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保证一代人都有成才的可能性。 谈到“一专多能”,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电影学院是一个以培养电影创作专业人员为主、实践性很强的高等院校。因此,学生毕业进入社会以后,至少要精通自己所学专业的所有相关知识,保证录音系出来的毕业生一定是一位合格的录音师,美术系出来的一定是一位合格的美术设计师,摄影系出来的一定是一位合格的摄影师。但同时在培养过程中,学院还特别注重学生的学科及专业交叉学习。作为“新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北京电影学院所构建的电影艺术教育体系.就是要营造出中国电影艺术教育的“鸟巢效应”。如同国家奥林匹克中心的“鸟巢”体育场一样,通过庞大的钢柱,通过受力传递,实现彼此支撑、相互作用、浑然一体的效果。电影学院内部各个专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是如此。以导演系的建设为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正是学院摄影系、表演学院、美术系、录音系、管理系等其他院系的支撑才构筑了导演系今天的辉煌,而其他院系也是如此。这就是互相支撑,交叉影响的“鸟巢效应”。 与此相对应的,学院在课程整体设计上也体现了一种“大制作”的概念。尽管每个学生只是考入了某一个系,选定了某一个方向,但是学院在课程体系、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共同课的安排上都存在着交叉。学院会为学生提供各个系的专业课程选择,使其在选择学习、自主学习时实现真正的学科交叉、一专多能。每年,学院都会依托科学的学科设置,在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制定上充分利用专业环节齐备的师资、教学资源优势,抽调各系教学经验最丰富、教学效果优选的教师,来为全院学生开设《视听语言》《剧作基础》《画面造型》等大量共同课。以前,只有导演专业的学生才能当导演,而现在,文学、美术、摄影、录音、表演、动画、制片管理、电影理论等各种专业的学生都能够通过共同课程,学习到专业知识,加入到导演创作的队列中来。非本专业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担任其专业的角色,从而拓展了学生发展和创作、创新的途径。此外,北京电影学院坚持每周对学生放映两部国产影片和两部外国影片的教学观摩。本科学生在大学期间,平均每年要观看电影160~180部,四年中总计大约会看650-800部。如果加上专业课、创作课程及自己学习观看的录像带、DVD、VCD形式的电影,数量会更多。而且,学院还坚持不定期举办世界各国有名电影导演的作品放映活动,并邀请有名电影导演和电影专家到学院讲学或进行学术交流。张艺谋、陈凯歌、李安、冯小刚、波兰斯基等电影名家都曾携其佳作走进北京电影学院,与学生进行电影创作交流,使我们的学生大有收获。 多年来,北京电影学院已经通过上述多种方式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较具有代表性的如,78级的张艺谋,毕业于摄影系,却从事了导演工作,并享誉国际影坛;学表演的徐静蕾,也从事了导演工作;贾樟柯是文学系学生,现在也成为了有名导演。这说明,我们以本专业为主体,涉猎其他专业的学生教育理念是正确的、可取的、非常成功的。当“鸟巢”体育场底座矗立的几根庞大钢柱,通过受力传递实现彼此支撑、相互作用,从而使几十万吨的钢架悬空而立,我们的电影学院也在各个专业相互支撑、彼此传递力量的基础上,共同构筑起了中国电影艺术教育的巨大“鸟巢”。 再谈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作为全国专享可以独立完成故事片和动画片创作的学校,全院师生在电影电视艺术创作中积极实践、不断创新,也取得了大量成果。我院的学生人均教学科研设备价值近10万元,所有的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视听教学系统。通过组织毕业联合作业的拍摄,学生们每年都会完成多部风格各异的35mm杜比数字立体声故事短片,并进入市场,为中国电影市场首创了短故事片类型。近年来,我们还增加了高清数字长故事片、高清纪录片、高清数字实验片的创作实践和数字动画转换胶片的创作实践。可以说,电影学院融合所有的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采取特色型的创作实践教学方式,创造条件使学生通过创作实践,参加科研、艺术、创新活动,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0年是北京电影学院建院60周年,据统计,60年来,中国国产电影的产量近8000部,其中90%以上由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生参与和创作。有人说,北京电影学院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但我们更要强调北京电影学院是新中国电影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我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北京电影学院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它作为全国专享国有的、独立的、公办的电影专业院校,其招生仍然是遵循着精英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具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向。我们要培养的是电影专业的从业人员,是职业的电影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加关注中国电影产业的实际发展,针对国家电影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和产业发展的需要量来制定培养计划。如近几年,更加强调电影剧本的策划和创意、院线经纪人的培养、制片和发行人才的培养、数字技术和特效人才的培养。我们将不断地调整专业方向,依托产业人才需求设定招生的目标和方向。 学院领导寄语: 2012年到来了,北京电影学院也将迎来新的一年招生工作,在这里我特别欢迎有志从事中国电影事业的人能够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我们学院的大门也始终是敞开着,欢迎所有热爱电影的人才与我们一起为中国电影强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北京电影学院一直坚持在综合素质较高的考生中,选拔出很优秀的人才。考生不要因为艺术类院校对文化课程的要求相对较低,而将报考艺术专业视为上大学的捷径,而是要在平时就应该注意知识积累,培养对g术的感知能力。我希望所有考生能够认真研读招生简章,针对其中所列专业,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具备的专业素质来选择报考。不要抱有盲目、侥幸的心理。认真了解所报考的专业和科目,进行相应准备。祝你们依靠自己的努力,考上理想的学校!P010-0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