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季羡林-时代华语
  • 出版日期: 2018-04-01
  • 商品条码: 978755943497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3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一书,是一本体现季羡林人生哲学的作品。 全书共有四章,分别是“我的心是一面镜子”——对自我的体察;“人生自在常如此”——对世事的关怀;“散尽浮云落尽花”——对光阴的释然;“到头明月是天涯”——;对生命的反抗; 季羡林步入喜乐之境,告诉每一位对生命抱有思索的同路人,人生浮浮沉沉,要做到无愧于心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8.6-2009.7.11)山东临清人,中国有名文学家、国学大师、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终身教授。 季羡林在当代散文作家中别具一格。多篇散文曾被选入大中小学语文课本以及语文试卷。他倾心于讲述人生的感悟,赢得了跨越代际的读者群体的追随和关注。
目录
1
摘要
    笑着走
     走者,离开这个世界之谓也。赵朴初老先生,在他生前曾对我说过一些预言式的话。比如,1986年,朴老和我奉命陪班禅大师乘空军专机赴尼泊尔公干。专机机场在大机场的后面。当我同李玉洁女士走进专机候机大厅时,朴老对他的夫人说:“这两个人是一股气。”后来又听说,朴老说:别人都是哭着走,独独季羡林是笑着走。这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认为,他是十分了解我的。
     现在就来分析一下我对这句话的看法。应该分两个层次来分析:逻辑分析和思想感情分析。
     先谈逻辑分析。
     江淹的《恨赋》最后两句是:“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第一句话是说,死是不可避免的。对待不可避免的事情,最聪明的办法是,以不可避视之,然后随遇而安,甚至逆来顺受,使不可避免的危害性降至大力度优惠点。如果对生死之类的不可避免性进行挑战,则必然遇大灾难。“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秦皇、汉武、唐宗等等是典型的例子。既然非走不可,哭又有什么意义呢?反不如笑着走,更使自己洒脱、满意、愉快。这个道理并不深奥,一说就明白的。我想把江淹的文章改一下:既然自古皆有死,何必饮恨而吞声呢?
     总之,从逻辑上来分析,达到了上面的认识,我能笑着走,是不成问题的。
     但是,人不仅有逻辑,他还有思想感情。逻辑上能想得通的,思想感情未必能接受。而且思想感情的特点是变动不居。一时冲动,往往是靠不住的。因此,想在思想感情上承认自己能笑着走,必须有长期的磨炼。
     在这里,我想,我必须讲几句关于赵朴老的话。不是介绍朴老这个人。“天下谁人不识君”。朴老是用不着介绍的。我想讲的是朴老的“特异功能”。很多人都知道,朴老一生吃素,不近女色,他有特异功能,是理所当然的。他是虔诚的佛教徒,一生不妄言。他说我会笑着走,我是深信不疑的。
     我虽然已经九十五岁,但自觉现在讨论走的问题,为时尚早。再过十年,庶几近之。
     2006年3月19日
     我写我
     我写我,真是一个绝妙的题目;但是,我的文章却不一定妙,甚至很不妙。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我”,二者亲密无间,因为实际上是一个东西。按理说,人对自己的“我”应该是十分了解的;然而,事实上却不尽然。依我看,大部分人是不了解自己的,都是自视过高的。这在人类历史上竟成了一个哲学上的大问题。否则古希腊哲人发出狮子吼:“要认识你自己!”岂不成了一句空话吗?
     我认为,我是认识自己的,换句话说,是有点自知之明的。我经常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剖析自己。然而结果并不美妙,我剖析得有点过了头,我的自知之明过了头,有时候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