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质生产力 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 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 字数: 2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作者: 刘典 著
  • 出版日期: 2024-04-01
  • 商品条码: 978752232992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4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核心要素和未来布局,系统地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演进、本质内涵、战略定位以及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新机遇及挑战的分析,揭示了新质生产力如何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强调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数字实体融合、绿色生产力等多元要素如何共同塑造了新质生产力的整体格局。书中通过插入实证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专业的见解和通俗的论述,对广大读者学习和理解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刘典,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长期在国家高端智库从事政策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央政策、国家政策话语、产业互联网、数字经济治理、数字文化治理、数字货币、网络与数据治理、国际政治经济学等。兼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战略与宏观研究项目主任、《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总编辑、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工业和信息化法治战略与管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基地研究员等职务。在《中国金融》《文化纵横》《人民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十多篇研究论文,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等数十家权威纸媒发表近百篇评论文章。
目录
第一章 时代呼唤:新质生产力的诞生与发展
一、概念演进:从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
二、本质内涵:新质生产力的结构体系
三、定位导向: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目标
第二章 新增长极: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系统结构
一、关键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三元引擎”
二、聚变因子:推动新质生产力跃升的“三元构造”
三、衡量标准: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
四、三维映射:“新”+“质”+“生产力”
第三章 解题方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破旧立新”
一、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二、时代背景:生产力变革的关键路口
三、破旧立新:生产力理论研究的问题导向
第四章 核心要素: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总航标”
一、创新驱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变量
二、强国战略:科技强国与新型举国体制
三、技术赋能:技术创新、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
四、 关键战役:打赢科技创新“三大战役”
第五章 布局未来:撬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杠杆
一、产业三角:以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战略三角:深度布局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关键抓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第六章 金融动脉:畅通新质生产力的“金融—科技—产业”循环
一、理论背景:金融在新质生产力中的战略角色
二、核心动力:“科技—金融”的双向驱动
三、内在逻辑:“产业—金融”的融合发展
四、实践路径:畅通新质生产力的金融动脉
第七章 数实融合:重塑新质生产力演变的底层逻辑
一、本体重构:重新理解新质生产力演变过程中的“虚”与“实”
二、数据驱动:新型生产要素的全局性乘数效应
三、融合共生: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路径
第八章 绿色生产力:未来发展范式的关键变革
一、格局之变:绿色发展中的中国角色
二、范式之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产力生态
三、体系之变: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四面体结构
四、“Green ×”:绿色发展的关键引擎
第九章 范式重塑: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
一、突破束缚: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全面深化改革
二、重要方向: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三、必然要求:生产过程中人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的变革
四、关键举措:面向未来的新型生产关系
第十章 重塑未来:新质生产力引领的社会发展新范式
一、中国坐标:作为关键变量的角色在理解新质生产力Xn中的体现
二、整体跃迁:从制造强国到新质生产力系统结构的整合升级
三、无界探索:新质生产力引领的人类发展新范式探索
结语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