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四时之外

四时之外

时空二者之间,中国艺术家更注重哪一个?人不过百年之身,中国艺术家如何演奏“千年之调”?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朱良志带我们体悟中国艺术超然时间的思考和表达!
  • 字数: 58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朱良志 著
  • 出版日期: 2023-09-01
  • 商品条码: 978730134362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64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四时之外”四字抓住了中国艺术的灵魂,朱良志教授从时间和历史入手,梳理中国艺术的基本观念,丰富了“生命超越美学”的内涵,打开了足与西方哲学和艺术对话的新天地。 2.朱良志教授为美学名家,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哲学和艺术关系的研究,著作广受欢迎,书粉众多。 3.本书延续了朱良志教授一贯的风格,行文优美畅达,富于韵味和意境,为读者提供了非常好的思想启迪和审美享受。 4.布脊精装,四色彩印,装帧典雅大气,可读可赏可藏。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重视生命境界的创造,追求形式之外的意趣,要在变化表相中表现不变的精神,时间性超越便是艺术家最为重视的途径之一。“四时之外”四字,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灵魂,也是造成中西艺术内在差异的本质方面。朱良志教授这本新著主要是从时间和历史入手,来讨论中国艺术的发展和核心观念的形成,发掘中国艺术在时间超越中所体现的独特的历史感、人生感和宇宙感。 朱良志教授在本社出版的《真水无香》,主要讨论“天趣”问题;《南画十六观》,以“真性”为线索,追踪文人画的发展;《一花一世界》,围绕“量”对传统艺术观念展开思考;《四时之外》,则是传统艺术中“时间”问题的探讨。四本书都是对中国艺术基础观念的研究,抉发新意,见解独到。
作者简介
朱良志 ---------------------------- 朱良志,1955年生,安徽滁州人。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观念研究,近年来又多在中国传统绘画研究方面投入心力。出版《南画十六观》《一花一世界》《石涛研究》《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石涛诗文集》《八大山人研究》《真水无香》《中国美学十五讲》《曲院风荷》等著作,受到学界和读者关注。其中《南画十六观》获首届“中国好书”、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著作特等奖,《石涛研究》获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类一等奖等。
目录
引 言

甲编 瞬间即永恒

第一章 永恒在何处
一、永恒在生生
二、无生即长生
三、天趣即不朽
四、一朝风月下
五、茶熟香温时
结 语
第二章 抹去瞬间
一、无时
二、有时
三、此时
四、及时
结 语
第三章 时间的突围
一、赵州功夫:做性灵的主宰
二、乾坤透视:引出生命的天光
三、红炉点雪:由外到内的切入
四、透关手段:由内到外的突围
结 语
第四章 真性的“秀”出
一、古秀
二、枯秀
三、隐秀
结 语

乙编 时间的秩序

第五章 不入四时之节
一、耻春
二、销夏
三、眷秋
四、必冬
结 语
第六章 时序的错置
一、四时并呈
二、寒暑失序
三、铁石面目
四、生物互变
五、乱入苍茫
结 语
第七章 时间方向的消失
一、复:见无舒卷的往还
二、住:定与不定的绸缪
三、通:不“待时”的通会
四、逆:逆入真性的腾挪
五、新:到者方知
结 语
第八章 桃花源时间
一、由张岱“桃源历”谈起
二、幻中天国
三、静中活泼
四、朴中人事
五、心中仙源
结 语

丙编 历史的回声

第九章 演“古意”
一、两种古意
二、古外求古
三、意与古会
四、复活古心
结 语
第十章 说“沧桑”
一、五百年的眼光
二、听回声
三、照古镜
四、望苔影
五、悲断碣
六、抚血皴
结 语
第十一章 品“包浆”
一、包浆的概念
二、手泽的绵延
三、光色的闪现
四、生命的“原浆”
结 语
第十二章 论“时史”
一、不入时趋
二、不落时品
三、不到人境
四、谱千年之调
结 语

丁编 盎然的古趣

第十三章 古雅
一、古雅
二、文雅
三、典雅
四、风雅
结 语
第十四章 高古
一、“高古”的概念
二、无有极者
三、涕泪千古
四、声希味淡
结 语
第十五章 忘时之物
一、听松
二、玩菊
三、引桐
四、问梅
结 语
第十六章 无劫山川
一、无山与有山
二、假山与真山
三、象征和示现
四、永恒和无劫
结 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