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尼克松录音带 1971-1972(2册)

尼克松录音带 1971-1972(2册)

  • 字数: 104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9-10-01
  • 商品条码: 978710806586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02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1971年,在自己一个总统任期里的尼克松决定在白宫的主要场所及电话线上安装声控的录音设备。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此事。这一决定的直接结果是超过3700小时的“尼克松录音带”。《尼克松录音带(1971-1972)》内容即根据解密的录音带整理而成。通过这些录音,我们可以知道尼克松在他重要的事关重大国际关系和国内问题的私下谈话中都说了哪些实话——与苏联人的争斗和谈判,与中国(包括台湾地区的)的关系,越南战争,印巴战争,金本位制的终结和总统连任竞选;当然,录音中也包括了尼克松对甘地夫人、泰德·肯尼迪(Ted Kennedy)、亨利·基辛格和犹太人、同性恋者以及其他人说的“坏话”。《尼克松录音带》是了解美国总统在现实中如何决策以及他的真实想法到底是什么的绝好材料。
作者简介
道格拉斯·布林克利,(Douglas Brinkley),美国知名历史学家,任职于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是多部《纽约时报》畅销榜图书和获奖图书的作者。
卢克·尼切尔,(Luke Nichter),美国有名尼克松录音带研究专家,任职于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Texas A & M University)。
张静,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长聘副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著有《美国国务院与中美关系缓和研究(1969-1972)》等,合译《冷战》(John Gaddis著)、《美国、俄国和冷战,1945-2006》(Walter LaFeber著)。
陈长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外交和冷战国际史,曾在《历史研究》、《美国研究》、Journal of Imperial and Commonwealth History、Australian Journal of Politics and History 等刊物上发表中英文论文多篇。
目录
前言
人名
缩写
第一部分
从录音开始到关于中国问题的声明
(1971年2月-7月)
第二部分
从金本位的崩溃到印巴战争
(1971年8月-12月)
第三部分
筹备峰会与越战升级
(1972年1月-5月)
第四部分
连任之路与越战的结束
(1972年6月-1973年1月)
大事年表
致谢
主题索引
人名索引
译后记
摘要
    “我们国内的评论人接近不知廉耻。”1971年12月8日,下午4:20理查德?尼克松,约翰?米歇尔和亨利?基辛格椭圆形办公室尼克松和基辛格一道,尝试缓解沮丧之情,因为在美国国内,针对尼克松“倾向”巴基斯坦的政策,许多知识分子和媒体界人士正持续不断地表达他们的反对意见。……尼克松:你瞧,这就是《纽约时报》和其他媒体大错特错的地方,他们说民主国家的侵略行为是无伤大雅的。基辛格:没错。尼克松:但是,独裁政权的侵略就是错误的。他们忘记了,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都是独裁专制——基辛格:是的。尼克松:——包括那些弹丸小国!……尼克松:我们国内的评论人接近不知廉耻。首先,他们声称,印度人数众多,达到六亿,而西巴基斯坦仅有六千万人,所以我们显然站错队了。我们应该和六亿印度人民站在一起。我说,我们什么时候根据一个国家人口的多少来决定我们的政策了?我跟他们说了他们之所以大错特错的第二个原因,然后他们说,印度是一个民主国家,而巴基斯坦是一个极权主义国家、独裁政府,所以我们不应该站到极权国家一边,而应该和民主国家站在一边。而我说,任何侵略,无论是哪个国家发动的,都是错误的行径。某种程度上,如果民主国家侵略他国,那更是错上加错,因为民主国家有着更高的道德水平。我还表示,如果你们固执地认为,一个民主大国可以为所欲为,那么国际道德就完了——联合国也将会名存实亡。我真的认为这帮狗娘养的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摘读3.“美国在亚洲的角色。”1972年2月14日,下午4:09理查德?尼克松和亨利?基辛格椭圆形办公室在准备将于2月21日开始的中国行的时候,尼克松和基辛格讨论了外交的方方面面,从主要议题到战略细节再到基本共识的措辞。在这次产生深远影响的对话中,他们描述了有关亚洲各国的一系列的政策。尼克松刚结束了与安德烈?马尔罗的会谈。安德烈?马尔罗是一位法国作家,同时也曾在20世纪60年代担任法国的文化部长。他同时以善于辩论和虚伪扯谎著称,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尼克松:你知道的,当他(马尔罗)说“你会见到一位伟人,但是他()是一位时日无多的伟人”之后,他说:“您知道您身上哪一点最会让他印象深刻吗?那就是您还很年轻!”(笑声)那真是了不起!全能的上帝啊,那是对当下领导着这个世界的领袖的评价啊。这他妈太老套了。但是——基辛格:您会发现,总统先生,这些人——尼克松:如果他见到肯尼迪,他会说些什么呢?基辛格:他可能会认为肯尼迪是个无名小卒。尼克松:你这么认为吗?基辛格:一定很鄙视肯尼迪。他对肯尼迪的感觉应该和戴高乐一样。戴高乐对肯尼迪不屑一顾。尼克松:哦,我发现他还挺有意思。基辛格:这些历史性的大人物是不会被吓到的,而且他们也不会相信花言巧语。这些中国人,我是说,他们现在专享的安全感就是我们对国际形势的理解。战术上的细节相对不重要。您会发现,即使是周恩来,当然,我从没见过,即使是周恩来,在聊天时也总是以一种全局性的讨论作为开场。尼克松:你知道的,那是非常有力的演讲——基辛格:并且,但不是——尼克松: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需要注意,就是我感觉到马尔罗基本上,你知道的,一直在说越南,而其他事情提都没提,我对此很清楚。但同样的,每个人都会说美国应该滚出越南,大家也都说——但是我认为,我们在这一点上必须站稳立场,是不是想让美国成为一个孤岛,没有——基辛格:外国人从来没有想让我们从任何地方滚出去。那是我们国内的——尼克松:他不想让我们离开日本。他也不想让我们离开欧洲。他想继续让美国在世界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他只是说,美国应扮演一种明智的角色。基辛格:我们国内那些什么都不懂的批评家才想让我们滚出去——尼克松:我不那么认为;因为那是事实。我觉得,我认为,好吧,在整个过程中,我注意到,中国人一直在说美国应该从所有国家撤军。他们并不真的相信美国会这么做。他们不会真的相信。基辛格:好吧,您——周恩来告诉过我,他们(指中国)需要一个总的原则,但他们担心的是中国北部边境的百万大军。总统先生,当我们在中国的时候,我应该找机会向他们透露一些有关中国北部边境的苏联军队的部署情况。尼克松:他们是很担心;我应该这么说。基辛格:您不用那么做。但是,我会从赫尔姆斯那儿得到——尼克松:然而,我认为我应该做的,我应该采取的方法,是去说——基辛格:您下的命令。尼克松:说我向军队下了命令,而且我想让基辛格博士把它给 [******]或者是你们中意的人选。基辛格:是的,但只能在私下会谈中才这么说。尼克松:哦,是的,私下会谈,好的,我会这么说的。基辛格:不,您应该等到私下会谈上再说,而不是在全体会议上。尼克松:好吧,我希望那对你来说不会太痛苦。那是很艰难的,当一个男人——我的意思是,你同情可怜的人,他已经有了如此一个 [******]一直为之战斗。基辛格:我发现——尼克松:我很尊敬能够克服身体上不便之处的人。你知道的,对他来说,说话都会很痛苦吧?基辛格:我发现那很令人着迷;我并不觉得那全都是痛苦。首先,我接近赞同他对这些人的分析。现在,总统先生,如果我可以这么说的话,您倾向于把他们和苏联放在一起。他们是不同的情况——尼克松:不同的,我知道。基辛格:他们同样危险。事实上,经过一个历史时期,他们会更危险。但是,俄国人不觉得自己很讨人喜欢,而且俄国人没有内在的安全感。俄国人尚武,而且他们也乐意用武力来进行统治。对于他们无法统治的人,他们的确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中国人却对自己更加确信,因为他们在整个历史上一直都处于强国地位。而且,作为儒家,他们始终相信美德就是力量。尼克松: [******]基辛格:如今,他们的哲学与儒教不同,但基本的原则仍然是,如果你有正确的原则,那么你就可以统治世界。这始终根植于他们的文化中。尼克松:我明白这点。我认为——基辛格:不,就他个人而言,那是正确的,但我只是,我只是为了让您更好地和他们打交道而擅自这么说的。我认为,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他们比俄国人更加令人畏惧。而且,我认为20年后,您的继任者如果和您一样明智,就会最终依靠俄国人来对抗中国人。对于接下来的15年,我们应该依靠中国对抗俄国。我们必须接近理智地来进行这场均势的游戏。现在,我们需要中国人来矫正并俄国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