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接纳承诺疗法(ACT) 100个关键点与技巧
字数: 199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 (英)理查德·贝内特,(英)约瑟夫·E.奥利弗
出版日期: 2021-07-01
商品条码: 9787122389107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1.引进英国老牌出版社Routledge 的心理学经典系列,以要点式呈现接纳承诺疗法(ACT)的关键点与技巧。 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祝卓宏教授领衔翻译。 3.中科院心理所、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心理系等多家知名高校教授联合推荐。
内容简介
《接纳承诺疗法(ACT):100个关键点与技巧》全面而简洁地概述了ACT的哲学、理论和实际应用的核心特征,解释并展示了一系列可用于帮助人们提高心理灵活性和幸福感的接纳、正念和行为改变策略。
本书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涵盖了该疗法的“头、手、心”,从行为心理学基础,到关系框架理论和心理灵活性模型的主要原理,再到如何进行ACT实践的详细描述,为读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以便其用以进行相应的ACT心理干预。最后总结了在实践中治疗师需做出的主要决策及如何优选地致力于治疗过程。
作者分享了自己再ACT临床应用和知识技能的培训及督导方面的丰富经验。本书可帮助心理咨询从业者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操作技能,对于咨询师全面实践ACT可提供有益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 “头”
1 ACT之“头”——哲学与理论
行为主义原理
2 CBT中的“B”
3 联结式学习
4 “结果”反馈式学习
5 欲望控制和厌恶控制
6 功能性语境主义
7 实用主义真理
8 行为的功能
9 功能与形式
10 语境的重要性
11 通过语言和认知进行学习
关系框架理论(RFT)
12 RFT的背景
13 关系反应
14 不同的关联方式
15 刺激功能转换
16 一致性
17 语言是礼物,也是诅咒
18 控制的错觉
19 经验性回避
20 认知融合
21 规则支配下的行为
ACT的主要过程
22 ACT的目标
23 心理灵活性
24 辨别与追踪
25 拓展行为功能
26 关注过程
27 灵活六边形模型
28 接触当下
29 以己为景
30 接纳
31 解离
32 价值
33 承诺行动
第二部分 “手”
34 ACT之“手”——技术与实践
评估与案例概念化
35 ACT——认知行为疗法的分支
36 体验式学习
37 隐喻的效用
38 聚焦过程
39 开放、觉察、行动
40 重点评估
41 创造性无望
42 有效性
43 ACT模型分享
44 维持循环
45 趋避行为
46 ACT矩阵
推动ACT过程的技术
47 接触当下的技术
48 非正式正念
49 正式正念的练习
50 以己为景的技术
51 “天空与天气”的练习
52 观点采择
53 接纳技术
54 “拔河”练习
55 “中国指套”练习
56 解离技术
57 “我有这样一个想法……”
58 外化练习
59 价值澄清技术
60 “十大高光时刻”练习
61 其他形式的“奇迹问句”
62 承诺行动技术
63 “价值、目标和行动”的练习
64 暴露和抑制性学习
构建干预过程
65 安排治疗流程
66 构建每次治疗议程
67 总体隐喻的应用
68 “公交车上的乘客”练习
69 “行走生命线”练习
第三部分 “心”
70 ACT之“心”——语境、策略和过程
语境下的ACT
71 人类的痛苦不是病
72 人类基本需求
73 我们的来访者不是“病”了,只是被卡住了
74 治疗立场
75 文化语境下的ACT
76 ACT与医学模式
在实践中做决定
77 过程还是流程?
78 治疗中功能分析的运用
79 功能分析疗法
80 示范、启动、强化
81 促进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协调
82 行胜于言
83 功能重于形式
84 语境重于内容
85 实用性重于真理性
86 以“增加”的方式工作
87 增加行为而非减少行为
88 价值高于目标
89 确保价值不要成为规则
90 瞄准隐喻的目标
治疗过程中的问题
91 什么时候控制和回避可能是好的?
92 自我暴露
93 立足当下
94 治疗师认知融合的觉察
95 避开“修复”陷阱
96 与困难情绪同在
97 学会爱你的自我怀疑
98 模型示范
99 “在轨,脱轨”练习
100 保持与模型的契合
附录 督导工作表
参考文献
专业名词英中文对照表
译后记
摘要
1 ACT之“头"——哲学与理论 本书的第一部分,即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的“头”,主要是为ACT的实践设定哲学和理论背景。我们相信,行为科学理念的坚实基础对任何情境下ACT的有效干预实践都至关重要。作为经验丰富的培训师,我们见证了ACT对于初次接触它的人所具有的魅力。人们很容易被富有创造性的隐喻和一些有趣的治疗技术(如引导来访者参与拔河游戏)等所惊艳到。我们于开篇想敦促大家注意,如果治疗师只是简单地从本书中择取隐喻方法或技术,而没有明确理解它们为什么有效,那么支撑ACT实践的功能分析方法便会失去效用。不管外界如何理解它所呈现的,ACT并不仅仅是一个规整的技巧工具包,它是一种深植于行为主义功能语境论的心理千预方法。我们断定如果治疗师理解了这一点,其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将会更大。 为了帮助读者在更宽泛的行为主义层面准确理解ACT,这部分将首先呈献“行为主义101”,集中讲述ACT作为一种心理干预方法,在其理论和实践的形成过程中一直施有影响的主要理念。之后,我们向您介绍关系框架理论(relational frame theory,RFT)。它是一种对语言的行为主义解释,是ACT发展的重要理论驱动力。您可以认为RFT和ACT就像一起长大的兄弟,彼此影响着对方的成长和发展。最后,是对ACT的实施主旨——心理灵活性模型的概述。我们将讨论心理灵活性这一概念及其六个核心组成部分。 2 CBT中的“B” 现代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CBT)经常被单独谈及。然而对其更准确的描述则是,CBT是多种模型和方法的组合,其随时间共同演变、结合,并且可能继续以未名方式延续这种状态。任何试图理解人类需求的心理模型都不可避免地会同时关注可观察到的外部行为,以及思维、情感、价值观和欲望等不能直接被触及的内部领域。CBT尽力平衡对各方面的关注,行为科学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 行为主义是用来理解行为的一种方法,它强调个体和其存在的环境背景及先前学习史之间的相互作用。其重点——“行为”,可以定义为个体所为之事(Watson,1929)。行为主义起初将行为视为对当前环境下的刺激的反应,或是之前学习的结果。例如,该行为以前是否因为刺激而得到了强化或惩罚。20世纪初的行为主义者,特别是伊万·巴甫洛夫(Ivan Pavlov)和约翰·B.沃森(John B.Watson),往往只关注可观察到的行为和事件,以期测量、预测和控制行为反应。后来的行为主义理论家,如伯尔赫斯·F.斯金纳,把行为科学的概念扩展到包括思维、情感和语言过程在内的内部事件(Skimer,1953)。这便是后来我们所熟知的“激进行为主义”。回顾以上工作在临床心理学的应用历程,此阶段被公认为是CBT领域“第一浪潮”。 在有效解释人类更复杂的内部经验方面,行为主义鸭步鹅行,其早期表现出来的能改善民生的迹象似乎消失了。到20世纪70年代初,行为主义的临床心理学方法在美国、英国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当时主流批评认为行为主义过于简单机械,它否定了思维和情感的作用,进而导致心理治疗师们为寻求灵感而更多地转向认知科学。随着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和阿伦·T.贝克(Aaron T.Beck)关于调整思维和信念的技术的工作发展,人们对认知的关注得到了提升,这便是常被提及的CBT“第二浪潮”(Ellis,1962;Beck,1976)。 特别是在与智障人士和儿童工作的一些临床心理学领域,人们一直非常注重行为主义基本原理的应用。其他领域也正重新意识到深刻理解行为主义核心原则的重要性,并受益于现代行为主义理论的发展。CBT“第三浪潮”的特点是关注行为与行为发生的语境之间的功能关系,其干预重点是改变个人与想法、行为和事件的关系。ACT(Hayes,Strosahl & Wilson,1999)和辩证行为主义疗法(Unehan,1993)是现代cBT模式的主要典范,其核心是激进行为主义。这些模式快速确立了科学的实证基础以证明其有效性,确保了CBT中“B”(行为主义)之活力。 P2-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