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何谓教育:雅斯贝尔斯教育漫谈/[德]卡尔·雅斯贝尔斯
字数: 320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者: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
出版日期: 2022-07-01
商品条码: 978755946624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488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 ★一本书读懂教育的方方面面 ★真正的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内心的火 ★深刻影响周国平、朱永新、俞敏洪,老师、学生、家长一读再读的教育宝典 ★译自1992年德文全本,增加译者注,收录作者生平与创作年表 ★豆瓣热门教育学图书Top6,8.9高分好书 ★解答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的疑惑,实现终身成长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内容简介
"如何通过阅读提高母语成绩? 如何正确处理母语和外语的关系? 双语教学有没有效果? 为什么家庭教育对孩子至关重要? 如何正确开展家庭教育? 如何进行自我教育,实现终身成长? 《何谓教育》汇集了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雅思贝尔斯毕生教育思想精粹,既有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又有个人经历的现身说法;既有针对国家的教育改革反思,又有针对老师家长的教学建议,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字字珠玑,鞭辟入里,值得每一位教育从业者一读再读。 希望遇见本书的你,无论你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能享受到作者笔下理想的教育: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作者简介
"卡尔·雅斯贝尔斯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教育家,早年在海德堡大学、慕尼黑大学学习法律和神学,后于柏林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学习医学,曾任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提出有名命题“轴心时代”。 他的思想在精神病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都产生过巨大影响,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有《大学之理念》《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等。"
目录
Ⅰ教育与家庭
1.人性是家庭的恩赐
2.对于他人、环境和世界的最初印象
3.父母二人整体带来的安全感
4.父亲的形象
4.1作为榜样的父亲
4.2父亲开辟了自然
4.3父亲教我滑冰和绘画
4.4父亲带我熟悉家乡
4.5父亲打开了通往历史的大门
4.6父亲会安慰、会鼓励,也会告诫
4.7父亲认真对待儿子,将其视作伙伴
4.8儿子看到了父亲的局限
5.母亲的形象
5.1母亲会流露出信任和爱意
5.2母亲让全家凝聚在一起
5.3母亲肯定了孩子自己的道路
6.父母唤起了孩子面对疾病的勇气
7.祖父母
7.1祖父母诠释了农村世界的生活
7.2祖父的善良和睿智令人难忘
7.3祖母通过亲身参与,让晚辈的自信力更加强大
7.4祖父母让我们见证了城市的魔法
7.5祖母对人的依赖,既是福气,也是负担
8.和兄弟姐妹在一起时的担忧和快乐
9.家庭教育
9.1人性是教育的实质
9.2没有实质的惯常习俗是不可信的
9.3理智的凝聚力
10.游戏带来的奇迹和转变
11.仪式及庆典的意义和局限
12.当代家庭带来的威胁
13.对于个体的要求
Ⅱ教育与友谊
1.渴望属于自己的生活
2.有意义的生活,朋友是保证
2.1恩斯特·迈尔——与哲学伙伴相遇
2.2格特鲁德·雅斯贝尔斯——婚姻带来的满足
2.3马克斯·韦伯——对伟大的崇拜
2.4“海德堡学会”——工作团体带来的好运
3.朋友是人之存在的担保者
Ⅲ教育与中小学
1.学校的多样性,教师对教育的精神内涵承担的责任
2.记忆中对于老师的爱与恨
3.“学前班”的幸运和折磨
4.人文中学的缺陷
5.作为要求和帮助的信任
6.数学与萌芽中的诡辩术
7.学校及有意义的业余时光
8.教师的画廊
8.1伯恩克老师以生动但不加批判的方式教授历史
8.2巴普娴熟地教授希腊语,但没有温情
8.3拜尔斯道夫以自我为中心,自命不凡
8.4斯坦福斯主任—方法精明,待人轻蔑
9.悲伤的总结
10.教师的教育及教师的自我教育
11.作为政治民主教育的学生共同责任制
Ⅳ教育与大学
1.大学是一种独特的学校
2.革新的威胁
3.大学教师的尊严和诱惑
4.学生的自由和责任
5.大学的任务
5.1科研、教学和授课
5.2培养与教育
5.3交流
6.职业技能与知识包罗万象的大全
7.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Ⅴ教育与国家
1.政治的方面
2.政治与超政治的现实
3.人民与民主
4.理性与民主
5.人民对政治的直接参与
6.真理、自由与和平
7.政治家既是人民的代表,又是人民的教育者
8.联邦共和国的缺陷和潜力
9.国家、个人,以及教育的本质
10.国家与教育
11.民主是一种教育
12.民主的教育
13.再教育—借助自我教育发生的转变
14.与德国自由相关的节日和历史
15.政治自我教育
Ⅵ教育与传承
1.作为科研领域以及生存要求的历史
2.历史汲取包含的要素
3.回忆的形式
4.观察与生存
5.理解的阶段
6.解释的方式
7.汲取的方面
7.1习得——朝向主观现实的转化
7.2传承的汲取
7.3伟大历史人物的汲取
7.4汲取是包含多个环节的过程
8.教育是对伟大人物的观察
9.伟人与自我形成
9.1康德的教育
9.2歌德的教育
9.3尼采的教育
9.4克尔凯郭尔、尼采等人的教育
Ⅶ教育的反思
1.教育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基本关系
2.教育是一种特别的行为
2.1驯化和交流的区别
2.2教育与制造、塑造、照料及统治之对比
3.教育的基本形式
3.1书院教育、师徒式教育、苏格拉底式教育
3.2作为教育家的苏格拉底
3.3对话—通向真理及自我存在的道路
3.4讽刺与间接交流
3.5教育—翻转的艺术
3.6教育—被践行的习惯
4.直接和间接的交流
4.1常识与本源知识的可教性差别
4.2书面交流与面对面交流
4.3交流的形式与真理的形态
5.位于过去、当下和未来的张力之中的教育
5.1命运无常的生活—被时间填充的自我存在
5.2传统与乌托邦的机会和挑战
5.3当下的缺失—专注于当下之物
5.4责任与当下性
6.与包罗万象的大全紧密相连的教育
7.教育的实质
8.教育的危机
9.教育的意义和任务
9.1教育的意义
9.2教育的任务和民族的未来
10.教育的潜力和局限
10.1对人的信任是根本前提
10.2对教育及自我教育的勇气
10.3超越对“教育无能”与“教育万能”的愚蠢抉择
10.4到来之事的不可预知性
10.5技术制造和教育的局限性
11.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教育的意义
11.1民族的安全以及民族的道德精神之未来
11.2对于民主、自由和理性的保障
12.爱是教育根本的力量
13.教育与语言
13.1“人之为人”会通过语言的传承而实现
13.2儿童对语言创造性的习得
13.3语言与事物
13.4语言带来的欺骗
14.经验带来的教育
14.1学习是通向真理的道路(依照孔子的观点)
14.2学习是对“礼”的捍卫(依照孔子的观点)
15.借助生活秩序实现的教育
16.借助艺术实现的教育
Ⅷ对于培养的深思
1.作为进程的培养
1.1思维的培养过程
1.2通过理智进行的针对意识的培养
2.实存与精神世界
3.作为生活模式的培养
3.1对于培养的塑造
3.2培养的历史性
4.古典文化与培养
5.作为科学的培养
6.成人教育面临的要求
7.一致化对于培养的威胁
8.对于大众的教育
9.对于培养的批判
9.1返回“培养的世界”
9.2真实性的没落和缺失
10.培养与生存
Ⅸ教育改革的双面性
1.两个任务
2.历史的视角
3.当下受到灾祸威胁的方面
4.大学的决定
5.永恒的本源:真理和科学
6.总结:改革与重生
Ⅹ大学的哲学学习
Ⅺ升学与机会平等
1.平等的理念与不平等的事实
2.作为进程、问题和挑衅的选拔
3.形式的逼迫与机会的公开性
Ⅻ权威与自由
1.权威的当下化
2.权威与自由的辩证关系
3.权威与例外
4.在权威中思考和生活
5.自由与权威
XIII集体与个人
XIV医疗和教育中的类似问题
1.医学的进步与危机
1.1技术时代对医疗行业的组织和运行产生的影响
1.2医学科学面临的危险
1.3在自然科学停止的地方,医生能做什么?
1.4哲学
1.5结语:医生能做什么?
2.是天职,还是工作?
3.医治行为的前提:科学性和人性
4.医学科学与医治的艺术
5.对于医生的要求:将人视作整体来呵护
6.医生与病人的关系—类似于教育的关系
XV自我证实与自我教育
1.世界导向与自我回忆
2.外部的威胁与内心的转变
3.思考和行动
4.自我反思与感激之心
5.对于现状和自我意愿的确定
6.对于个人哲学探索的本源和目标的解释
7.对于生病事实的确定
8.自我理解以及与伟大人物的交往
卡尔·雅斯贝尔斯生前为自己撰写的悼词
卡尔·雅斯贝尔斯生平与著作年表
摘要
Ⅰ教育与家庭 1.人性是家庭的恩赐 宅中生活房子作为家庭的共同体,是爱情的产物,这种爱会让个体心怀绝对的忠诚,将自己与其他家庭成员无条件地捆绑在一起,终其一生。家庭会教育自己的后代,让他们能够融入传统的实质中,此外,家庭还会让不间断的交流成为可能,相反,在家庭之外的日常生活中,只有当困难出现的时候,这种交流才会在开诚布公的氛围中毫无保留地实现。 我们能在家庭中找到最确切的人性,这种人性是构成其他所有人性类型的基础。在芸芸众生中,这种原初的人性散落在各处,接近依赖自己,仅仅与自己的小世界及其命运相关联。因此,同过去相比,婚姻在今天更为重要,也承载着更多。在早期,当公共精神的实质位于更高的境界、扮演了支柱的角色时,婚姻的重要性会小得多,但时至今日,人类已经倒退回了自身起源的最狭窄的空间,并要在这个空间里决定自己是否要继续以人的身份存在。 家庭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住所,需要属于自己的生活秩序,需要团结和相互尊重,需要所有成员在家庭这个整体中相互扶持,展现出可靠的品质。 2.对于他人、环境和世界的最初印象 最早期的记忆 最早留存在记忆中的内容,既包含了日常生活中那些意外的碎片,也包含了某些对于生活而言必不可少的情景。 对于学龄前的时光(生命中最初的六年),我的记忆已经十分淡薄。那时的我还能看到祖父雅斯贝尔斯(他在我三岁时便去世了),他个子不高,脑袋很大,头顶只有一点点稀疏的白发。他那间高贵的房间位于房屋的角落,房间里摆放着红木家具(有书柜、写字台、沙发和折叠桌)。折叠桌有两个低矮的抽屉,里面存放着板状巧克力——在我的记忆中,抽屉里面的巧克力真的非常多。时不时便会有一个抽屉在我的面前被拉开,然后我就会得到一板作为礼物的巧克力。 此外,我还能清晰地回想起父亲坐在花园那一侧的餐厅里吃早餐的样子,他会将蘸了咖啡的小面包递到我的嘴边,让那个伸长了脖子的小家伙咬上一口。我还记得餐厅里立着一个大画架,父亲一大早便会站在那里画水彩画。 如果继续回忆,我便会想起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有一次,我在餐厅中突然意识到自己有朝一日必须去上学,于是我冲进前厅,向父亲恳求道:“我不要去上学!永远也不去!”当时父亲正和客人坐在一起。 有趣的是,早期的回忆也可以是回忆本身:记得在我十岁,读中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曾在德语读本中读到了一首吕克特的诗,直到这时,我才真正认识到了自己拥有的那段痛苦而又全面的、针对难以解释的过往经历的回忆: 想起我的童年,想起我的童年, 一首歌总难忘记; 已是多么遥远,已是多么遥远, 那些过去的经历! 尽管那时的我还十分年幼,但我的内心依旧充斥着某种感人至深的渴望。我仿佛有了一种失去的感觉,但同时也感受到了过去给予我的无限充实。这种来自远方的情绪,会将无法触及之物和我已拥有之物所带来的快乐融为一体,在意求让人心碎的同时,又会让人的灵魂变得宽广。 我早已感受到了过往的深邃,尤其是在海边的日子。我永远也忘不了自己在八九岁的时候,平生第一次看到大海时的心情。我们当时去了诺德尼,安顿好之后的头一天,父亲便带我去了海边。当时正值退潮,太阳还没有落下。我们沿着沙滩往下走,来到海水边。沙滩很宽阔,到海边的那段路很长,而且还在变得越来越长。走到离水更近的地方,我们看到湿润的沙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阳光照射到海面上的路径,以及脚边沙滩上躺着的无数珍贵的、从未见过的贝壳、水母和海草:这一切仿佛是来自无尽远方的神奇的存在。父亲为我讲解了那些我们捡起来的东西,随后他便和我站在一起,默默地望着大海。站在这个高大的男人身边,牵着他的手,我会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小小的男孩。在这之后,沙滩和大海便再也没有像那天晚上那样充满神奇,我再也没有遇到如此宽阔的沙滩,如此纯净的沙子。如果以这段记忆来衡量,我在日后看到的每一片海滩的景色,似乎都会给我带来一丝悄然的失望。 在此之前,我曾经和父母去过北海,我们当时是在施皮克沃克岛(Spiekeroog)上落脚的。我只记得那时岛上有一片秘密的小树林(位于弗里德肯特,Friederikental)、一个水族馆,还有一个穿着长袖衬衫的男人,他似乎要照管那里的水和动物,我还记得我的祖母,却并不记得那片海。 3.父母二人整体带来的安全感 在我们眼中,父母曾经一直都是一个整体,他们之间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一次能让人看出来的不和,在我的印象中,我们也从来没有利用父母中的一方来对抗另一方,也从来没有爱他们中的一个胜过另一个。父母作为一个整体,对我们而言是一种位于潜意识中的权威,是所有快乐的源泉,也是整个生活的源泉。父亲和母亲身上的特别性,会被其整体所拥有的深层次的共性意识所掩盖。 因此,我们从来没谈论过父母二人的关系,也没聊过他们之间的爱情,虽然父母彼此相爱的事实是支撑我们每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