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食色里的传统 彩图修订版

食色里的传统 彩图修订版

  • 字数: 3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郗文倩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10115435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0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吃好吃的,看好看的,是饮食男女的天性,是人之大欲,“食色”正是人间烟火,是日常生活。本书从古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出发,细说饮食、服饰、行旅、草木、节令、百戏、歌谣等主题,天人关系、时空想象、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思维惯性、治国理念、养生观念、时令民俗、审美风尚、娱乐休闲等尽在其中。在“物质和精神打成一片”的传统里,邂逅最寻常的人性和最朴素的情感。小品文风,清新自然,读之有趣,富有余韵,既“可信”,又“可爱”。
作者简介
郗文倩,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与文体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代礼俗与汉代文体关系研究”“秦汉文体史”等,同时致力于传统文化和文学的普及教育工作。出版有学术专著《中国古代文体功能研究》《古代礼俗中的文体与文学》,以及学术随笔集《菜园笔记》。
目录
饮食
饮食小道
味道的通感
文吃与武吃
如鬼饮食
座次移转
鲜味的秘密
栈养:善乎?恶乎?
食素为心
秋补与食补
豆腐四兄弟
腌菜:小菜还是大菜?
服饰
华夏衣冠
发如韭,剪复生
首饰
脂粉
男角女羁
长袖善舞
葱绿配桃红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服妖
头巾
缠足
行旅
世界:想象的?行走的?
出行宜忌
折柳涕泣
死亡也是出行
春游的巧立名目
途中遇虎
徒步与骑驴
负笈游学
何以多“客愁”?
题壁
接风洗尘
草木
春韭
香椿
野菜与救荒
豆话
瓜的命名
见过世面的土豆和红薯
菘葵当家
松公与柏伯
毒草为药
梅的形神
蒿子的文艺范儿
节令
节气:大自然的脉搏
立春物候
寒食与改火
小满苦菜秀
端午人物
夏至消暑
中秋:嫦娥与蟾蜍
重阳与长寿
十月一,送寒衣
大雪小雪
腊八食粥
百戏
角抵为戏
幻术西来
鼠戏、蚁戏及其他
射者,男子之事
口技与隔壁戏
手技:弄丸与跳剑
蹴鞠为欢
斗鸡
走狗
傀儡戏,鬼也怕
“浪”秧歌
歌谣
歌谣的产生
巫咒歌谣
徒歌
“奔迸”的表情法
击壤歌
弹歌
沧浪歌
歌谣里的“秘密”
童谣的破译
《越人歌》
原版后记
新版后记
摘要
     饮食虽是小道,在中国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并非仅仅是茶余酒后的谈助而已。 自古以来,儒道两家,道不同不相为谋。道家将人放在宇宙自然间,关注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存在;儒家则把人放在社会中,说的都是立身做人的道理。二者视角不一,关注的重心以及得出的结论都有极大差异,然而,却都从饮食着眼。 道家讲服食养生,强调食物补精益气的作用,如《黄帝内经。素问》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儒家则看到饮食男女这些本能欲望,认为这关涉到人之为人,告子云:“食色,性也。”儒家的另一部经典《礼记》也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运篇》) 吃饭睡觉出于本能,关涉生命保存和后代接续,自然不可忽视,上述这些话也就不是什么深刻的大道理。但《礼记》又说:“礼之初,始诸饮食。”当人们意识到不能像动物一样茹毛饮血,撕咬抢食,而是要讲规矩,讲熟食烹饪,礼就产生了。可见,在古人看来,吃喝说着简单,却不是小事,它关涉身体饥饱康健,也是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表征。 因此,对比中外文化,确实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国人的祖先那样,在自己的饮食生活中倾注了如此多的注意力,产生了诸多创造和深刻的理解。人们使用炙、烤、煨、炖、焖、炮、烩、煎、煮、烧等多种方式烹饪天南地北的各色食物,满足了口腹之欲,也衍生出食药同源、饮食养生的观念。 食药同源,意思是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古医家认为中药有四性、五味,而食物也同样如此,因此,食物能人药,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这就是药食同源理论的基础,也是食疗的基础。 古人认为,食物各有本性,对人体最有益的是具有中和之性的食物,假如稍有所偏,就会偏凉(如绿豆、冬瓜),或偏温(如生姜、红枣),假如过多地偏离“中”,就成“寒”与“热”,就近似药了,这就是凉药或热药的来历。中医的治疗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即得了热病当用凉药,反之用热药。但如果寒热都不是很严重,那就用偏凉或偏热的食物调节就可以了,这就是所谓“食疗”。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古老的医学典籍,对药疗和食疗间的关系有着非常很好的理论。《素问》篇云: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意思是用偏性大的药物(如石膏、附子等)治病,有十分的病,只治到六分好就不能再服用了;用普通偏性的药物治疗(如菊花、陈皮等),有十分的病,只治到七分好就可不用;偏性小的药物(如葛根、首乌等),有十分的病,只治到八分即可停用;没有偏性的药物(如淮山、枸杞子),有十分病治到九分就可以。那余下的几分呢?就用谷肉果菜来食疗,慢慢调补,药疗和食补都不可用力过猛,超过限度,就是伤其正也。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