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脉诀指掌病式图说点评与临证心得

脉诀指掌病式图说点评与临证心得

  • 字数: 9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2-01
  • 商品条码: 978752144096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00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2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脉诊是中医拥有特色的诊察方法之一,是古代医家在诊治疾病过程中不断摸索而建立起来的,其理论源于实践,内容源远流长。但脉诊方法摸索、形成的过程,尚无准确的考古学研究成果。 关于脉诊的最早记载,可以上溯到两千五百多年前。史传,扁鹊是最早的脉诊名家。早期对脉诊的论述,散见于相关的古籍之中。《黄帝内经》对脉诊的方法、诊脉部位、脉象特征、脉象主病等,都有具体而详细的论述。《难经》在脉诊方面继承并发扬了《黄帝内经》的脉学成就,提 倡诊脉独取寸口的理论。汉代张仲景则在临床平脉辨证、脉证并举上多有 发挥。西晋王叔和所著的《脉经》是中医学目前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王 叔和基于前人经验对脉诊理论和临床应用进行发掘和系统阐释,对脉诊的 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唐宋至金元时期,医家对脉诊越发重视,出现了大 量的脉诊专著,促进了脉诊的普及、提高。金元四大医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刘完素、李杲、朱震亨、张从正的学术观点各异,但都重视脉诊的临床运 用,都以各自丰富的临床经验,充实并发展了脉证结合的内容。 为启迪后学,并将脉诊类古籍发扬光大,我社组织中医诊断学和文献 整理专业的专家编写,出版了《中医脉学名有名家点评与临证心得丛书》。 本丛书遴选历代名医与脉学相关的名著,旨在以经典理论为纽带,以精深 的点评及实用的临证心得为特点,打造一套适合中医专业院校师生、中医 临床工作者和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的图书。 丛书内容主要分为古籍原文、点评、临证心得三大部分。其中,古籍 原文部分,是全书内容的主线,并对古籍中出现的冷僻费解或具有特定含 义的字词、术语等内容予以注释;点评部分,是抓住书中的主旨精论、蕴 1 ␌ 含深义、疑惑谬误之处,予以点拨评议,或考证比堪,溯源寻流;临证心 得部分,是将原文中相关内容结合临床实际或临床典型案例,对其进行细 致解析,并予以归纳、提炼,帮助读者深入体会,以期达到注重临床、讲 求实用之目的。全书内容条理清晰、直观实用,旨在帮助读者从读经典入 手,吸纳先贤行医经验,深入学习和理解脉学相关知识,在临床上学以致 用,提高临证水平。 希望本丛书的出版,能够为诵读脉学医籍经典、切于临床实用、培养 中医临床人才贡献一份力量。在此过程中,我们期待广大读者的帮助和 指点。
内容简介
《脉决指掌病式图说》,简称《脉决指掌图说》《脉诀指掌》,又名《丹溪重修脉决》,传说该书为朱丹溪的著作,但据考证应为金代李杲所撰。该书主要以《内经》所论脉象的三部九候及与五运六气、十二经脉的关系等为理论依据,对各种病脉之异同做了较详细的辨析。前半部分论述了较多运气学说的内容,强调辨脉不仅要识其体状,还应结合推寻六气交变、南政北政、司天在泉。后半部分内容则大量引用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脉论,主张左为人迎,右为气口,以其应与不应来判断内外因;并论脉26种,附有46幅手图。本书以万历本为底本,内容主要分为古籍原文、点评、临证心得三大部分,以古籍原文为主线,对书中的重点内容做了点评和临证心得,使内容条理清晰,直观实用,可供中医专业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医生和广大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目录
题丹溪重修脉诀
论脉法配天地
男女手脉之图
三部九候图说
九候浮中沉
学诊例
手式寸尺内外图说
上五脏所属寸尺部位
阴阳相乘覆溢关格图说
论分按人迎、气口左右图说
总论脉式
陈氏辨三脏本脉息数尺度
《素问》六气主合至脉
辨七情郁发五脏变病脉法
辨五脏过不及之为病
辨六淫外伤六经受病脉图说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