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请停止精神内耗 避免人生脱序的25种心理偏误
字数: 122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者: (德)莎拉·迪芬巴赫
出版日期: 2022-03-01
商品条码: 9787522604978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08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4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本书能让你∶ 重塑认知,给自己松绑 在轻松安全的氛围中,增加对生活的掌控 停止精神内耗,不再否定自己 消除焦虑情绪,提升内在的力量感 掌握方法,促进改变的实操方法论 心智模式大全……不再挫败循环 即学即用,25种实用的心理练习 看完就去做,让每一天的改变看得见 打破精神内耗,打破“思维的墙”!做“精神内耗时代”最清醒的人!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帮助读者减少精神内耗的心理励志读物。本书将心理偏误分为四大类:迈向成功与我认知之路的心理偏误、迈向和谐与同理心之路的心理偏误、迈向幸福与自我实现之路的心理偏误、迈向真理与世界认知之路的心理偏误,并总结了25种让人"脱序"的心理偏误,辅以贴近生活的事例和科学研究,协助我们发现那些不经意间阻碍自己的行为和思考。
作者简介
莎拉·迪芬巴赫(Sarah Diefenbach),慕尼黑大学经济心理学教授。专攻科技与人的互动,新近的研究主题包含通信科技的应用,以及社群媒体背后的心理机制与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如自拍的矛盾心理(Selfie-Paradox)等。
目录
第1部迈向成功与自我认知之路的心理陷阱
第1章自我破坏陷阱/003
——有心人看到的是方法,无意者看到的都是问题
第2章当下即永恒的谬论/011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低估未来的自己
第3章出于善意的认知偏差/021
——善良的意图剥夺了我们清晰的思考
第4章矛盾的心理自助或心理账户陷阱/027
——为什么吃两个半块蛋糕比吃一大块蛋糕更容易胖
第5章自我设限/033
——对重要目标自我设限
第6章自命清高效应/040
——我们的道德优越感从何而来
第2部迈向和谐与同理心之路的心理陷阱
第7章个人世界认知偏差/055
——为什么我们绝不可能真正了解他人
第8章被拒千里的思考陷阱/066
——为什么我们总在最需要别人的时候将他们赶走
第9章礼物的幻觉陷阱/073
——自私的行为披上了利他的外衣
第10章归因偏差/082
——替他人的行为寻找原因常犯错误归纳
第11章“我比你想象中更了解你”的错觉/090
——我们经常高估对他人的认识
第12章情绪修复偏差/095
——我们越想化解冲突,就越容易弄巧成拙
第13章特别化陷阱/101
——人们总是将彼此之间的鸿沟越挖越深
……
摘要
第1章自我破坏陷阱 ——有心人看到的是方法,无意者看到的都是问题 汤姆打算戒烟。“这回我可是认真的。”下班后在啤酒吧里,汤姆对死党迪克这样说。 迪克满脸狐疑地反问道:“你?这次是来真的?打算从什么时候开始?嗯,你现在还抽着烟呢……” “一切必须按部就班地进行,不能着急。我仔细想了想——本周肯定没法戒烟,我们的企划案就快结案了,压力超大;如果现在戒烟,我肯定会马上再吸,最终搞得自己灰心丧气,以后恐怕再也没有勇气去尝试了。周末肯定也不行,星期天晚上还要参加一个生日派对。不过这样也好,我可以趁机把手里这包烟抽完,这样家里就没烟了。周一就开始正式不碰烟。” “哦,听起来还真复杂。不过你考虑得如此周全,就祝你马到成功吧!” 星期一上午,汤姆果真在休息时间稳坐在办公室的座位上,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去吸烟区美美地吸上一根。 不过到了星期二,汤姆重新出现在吸烟区了。“真该死,外套口袋里居然还藏着半包烟!我必须现在把它解决掉,否则它总是诱惑我。” 隔了一天,迪克又一次撞见汤姆嘴上叼着烟,这回他听到了一个新的复吸理由:“我必须把事情按优先级安排。昨晚我跟老婆大吵了一架,你知道的,最近我们的婚姻关系实在……她说的没错,只要我开始戒烟,我的脾气就会变得令人无法忍受,我现在不能这样对待她。一旦我们之间的危机有所缓和,我就开始戒烟。” “这么说来,挽救婚姻和戒烟只能二选一?”迪克嘲讽地说。 “一点儿没错。” “唉,说真的,在我听来,你的这些话全是瞎编鬼扯,你就是爱抽烟,压根儿没有下定决心戒烟,只不过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才会产生这样的念头。你要想戒烟,必须发自内心地愿意!” 迪克的分析是对的。汤姆就是落入了自我破坏的陷阱中:他给自己树立了一个目标,继而又将一堆拦路石放在路中央,最终导致目标无法达成。从他叙述的戒烟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块拦路石——只要压力大,我就必须继续抽烟;只要手边有烟,我就必须继续抽烟;为了挽救婚姻,我也一定要继续抽烟。 一般情况下,没有把目标真正地放在心上是导致自我破坏心理的重要原因。因为在你内心深处对实现目标的原始信念不够坚定,所以你的行动力便大打折扣。话说得很好听,但却缺乏达成目标的真实的内在动力,于是经常前进一步,又倒退两步,不但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会不断引发新的问题,自然不可能获得成功。 汤姆戒烟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他的内心对此并不认同,于是不断地制造问题,在他戒烟成功的路上放置一块块“拦路石”。随着“拦路石”的数量和体积与日俱增,最终发展到了无法清除的地步——就连婚姻都被他拿来当作(暂时)不能戒烟的借口。而外在目标和内在动机之间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鸿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目标的确立并非发自本心,而是源于社会期待。 社会期待 社会期待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多在人格测验时用来描述人类的行为。在人格测验中,相当多的人并不愿意诚实地选择符合个人事实的答案,而是选择他们期待他人认为的比较好的答案,换言之,就是选择社会期望的答案。这种社会期待现象不仅出现在心理学问卷中,还出现在诸如选举问卷调查、求职面试谈话、拜访伴侣的双亲或朋友聚会等领域。 人们之所以不愿据实回答自己真正会采取的行为,就是因为他们确信这样的自己才是他人眼中比较正面的形象。他们从外界获得了一些认为自己理应拥有的意图和目标,比如“健康饮食”“避免制造塑料垃圾”或者“定期运动”等。同理,个人的人生目标(诸如“读医科”“找副业”“决心减重”)也会成为社会期待的结果。至于出现在个别案例中的社会期待所占的比例的大小,以及究竟有多少是源于个人的原始信念,那就很难区分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出现这样的现象,是人的一种下意识的行为,是个体错将社会期待当作行为的依据。当一个人这样做时,他的目的不一定是想要体面地立足于社会,因为就算在面对自己的时候,他也可能会因为不愿感到难堪而做出满足“社会期望”的行为。哪怕是外人无法窥探的私密日记中的表述,也可能会受到社会期待的影响。 然而,当目标化为实际行动的时候,当以保护原始自身利益为目的的自我破坏机制出现时,社会期待就原形毕露了。我们并不缺乏想象力,所以总会为自己找出五花八门的理由,来阻碍目标的实现;同时还会编撰出合乎逻辑、令人信服的故事,用来解释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表面上执行了但却没有真正付诸实践的行为。 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我们竟然还可以在表面上继续相信自己正在追求的目标,且始终如一地将自己的全部心力投注其中。但是实际上,我们的潜意识早已经决定在奔向目标的路上驻足不前,甚至竭尽全力搞破坏。 此时此刻,我们专享能做的就是发自内心地希望自己的大脑全神贯注地寻找答案。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说:“有心人找出路,无意者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