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廉政警言100句

廉政警言100句

  • 字数: 14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741025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廉政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精选100句历史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名言警句,从出处、背景、解读三个部分来阐释廉政警句的深刻涵义,并结合廉政思想发展、党的历史、有名廉洁人物以及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等,对警句中呈现的廉政文化进行解析和拓展。全书篇幅简虽短,但内容丰富,是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的生动教材,也可作为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国廉政文化的优秀通俗读物。
目录
001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002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003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004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005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00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007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008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
00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010直而温,简而廉
011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012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013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
014游必有方
0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016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017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018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019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020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021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022邯郸学步,失其故行
023君子之交淡如水
024绳墨之起,为不直也
025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026以戒为固,以怠为败
027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028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029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03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031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032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
033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
034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035禁于未然之前,禁于已然之后
036距谏者塞,专己者孤
037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
038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
039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040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041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
042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043不私,而天下自公
044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045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046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047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
048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
049诛一恶则众恶惧
050不惰者,众善之师也
051堤溃蚁孔,气泄针芒
052虚谈废务
……
摘要
     001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出处 典出先秦时期的《周易·系辞下》。 背景 《周易·系辞》是孔子阐释易理的文字。孔子在《系辞》中,引用否卦爻辞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意思是,君子在国家安定的时候要不忘危险,国家存在的时候要不忘败亡,国家大治的时候要不忘变乱。强调当政者要有忧患意识,对可能威胁国家前途命运的困难和危险时刻保持警惕。居安思危,永不懈怠,兢兢业业,如此才能安身保国。 解读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警示我们要保持忧患意识,看到那些尚未出现而即将出现的问题,防患未然,从容应对。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积淀磨炼的生存智慧。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将居安思危、备豫不虞深植于心,作为优秀传统和宝贵品质,代代传承。孟子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警醒世人;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杜牧用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嘲讽亡国之君陈后主贪图享乐、无视危机;后唐庄宗李存勖殚精竭虑中兴后唐,但中兴后滋润的生活让他觉得江山已经永固,开始宠信伶人,最终国家崩溃。这些无不激起后世对忧患意识的反思。 忧患意识对现今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际局势动荡变革,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加速演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会面临更多的逆风逆水,面临更多的困难和艰险。因此,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对问题时刻保持警惕,增强化解问题和风险的能力。 ’ 忧患意识对个人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俗话说:“晴带雨伞,饱带饥粮。”古语道:“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句句箴言告诫我们朴素的道理,要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始终怀有忧患意识,防患未然。共产党人更要增强忧患意识,要把忧党、忧国、忧民作为责任和担当,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化解风险,不断攻坚克难,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跟高质量发展目标,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002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出处 典出春秋时期的《管子·乘马》。 背景 这句话是管仲针对国家经济发展而提出来的。他认为,经济谋划没有深思熟虑就不可能产生;事情不专心致志就办不成;不傲慢就不会有闪失。只有有了这样的态度,通过细致的运算,国家控制市场流通,力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措施,才能实现强国的目的。 解读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是指事情都产生于思虑、谋划,成功在于努力、实干,失败在于傲慢、轻视。这句话告诫我们,要用深谋远虑的眼光、真抓实干的精神和自我警醒的忧患意识来干事创业。 “生于虑”就是要未雨绸缪,慎重考虑和周密安排各项工作。俗话说得好,“没有长远的思考,忧患就会近在咫尺”。这句古老的谚语警告人们不要只看眼前的事情,忘记长远的期望。在瞬息万变的当今时代,要想掌握推动事物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未雨绸缪。唯有怀以深谋远虑的洞察,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万物中站稳脚跟、求得先机。 “成于务”就是要注重苦干,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等重要论述,正是当前我们党员干部所应坚持的工作作风。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实干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钉钉子精神,确保各项重大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失于傲”就是要居安思危,保持谦虚谨慎,增强忧患意识。过去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固然值得我们自豪,但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自满骄傲,必须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正处于十分关键的历史时期,深刻认识到当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大势。在这样一个历史关头,我们必须经得起历史考验,勇立潮头、奋勇搏击,否则,我们就会有被世界、被时代、被社会淘汰的危险。 P1-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