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宋文臣的品格

大宋文臣的品格

  • 字数: 33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9-01
  • 商品条码: 978755203637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史料与宋人传记、文集,以六个各自独立的章节分别叙述了寇凖浮沉、庆历群像、苏轼与章惇的恩怨、张浚成败、陆游之谜、朱熹善恶六个故事。在拨开重重迷雾,探寻和重现历史真相的同时,也写尽了大宋时代风云人物的命运荣辱。这是非同一般的宋史解读,是酣畅淋漓的六幕时代画卷,两宋的典章故事、朝野逸闻、职官制度、政治文化等都在书中有所呈现。


作者简介
现居上海,从事文教类工作。致力于撰写接近历史事实、雅俗共赏的文史作品。著有《大宋之愁》《苏轼的诗词人生》《辛弃疾的诗词人生》《撄宁对庄子的有无之解决》以及现代诗作品、杂文等。
目录
   前言 / 1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寇準的战争

只手擎天 / 3

天书闹剧 / 25

最后的十字 / 39

尾声 / 59

斯文之薄: 庆历三案与理想的衰亡

喝酒吃饭 / 70

俱是君恩 / 80

盗甥与死人 / 92

尾声 / 108

是敌是友: 苏轼与章惇之爱恨

情深意笃两无猜 / 117

天旋地转,波谲云诡 / 130

青云之上,岭外风浪 / 142

尾声 / 16.

是非功过谁人说: 张浚的文武乾坤

挽天倾 / 171

富平的玩笑 / 193

淮西的命运 / 218

尾声 / 253

此身何啻似浮萍: 陆游的迷宫

似水流年 / 257

陆游与秦桧余党、主和派势不两立? / 265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 273

圣贤还是小人: 罗生门里的朱熹

千年公案 / 283

与宰相为敌 / 292

大奸大恶的伪道学? / 298

参考文献 / 312

附录1 / 316

附录2 / 318

后记 /325


摘要
     所谓的人生赢家,少年得志,大约便是形容寇凖这样的天纵之才、神宠之人了。甚至可以说,观其年轻时的顺逆与否,鹏飞抑或燕徊,是平步青云还是蹭蹬泥沼,人生赢家四个字,也远配不上寇凖这位西北汉子了。 未及弱冠,十九岁的寇凖便成为了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科举(苏易简榜)的一名进士。 这是宋太宗赵光义统治的年月。寇凖在普遍比他大十多岁的同榜进士中显得分外惹人注目,仿佛是鹤立鸡群,卓荦不凡。 寇凖通过了科举考试的所有关卡,跻身于士大夫的行列,成了一名简在帝心的年轻文臣。他正要开始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他正刚刚踏上人生的舞台,擘画大时代的福祉蓝图,他那命运的车轮带着主角似的光环,正开始轰然转动。只手擎天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四月,寇凖而立之年,便已经自枢密直学士迁左谏议大夫,并除枢密副使。这标志着,一个三十岁的年轻执政诞生了。 宰相与执政并称宰执,他们是大宋帝国那极小部分位极人臣的幸运儿,执掌着大宋这艘富庶又复杂的时代巨舰。 淳化五年(994年)九月,寇凖自青州知州任上被召回,除参知政事,正式成为副宰相,再次任执政,地位犹胜往昔,职权位次亦在枢密副使之上。 相信他在自己的人生中,一定不止一次回想起八岁时所作的那首《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在他那个时代,多少人三十岁时仍在埋首苦读,为了通过发解试而博得一个举人身份,昼夜悬梁刺股,更遑论成为进士!但寇凖,早已不止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更是青云只在举手间——他是朝廷的两府重臣,是万万人之上的中书宰执。 只是此时的他并不能知晓,这首童年的随性之作,仿佛是一首有着魔力的谶言,将他自十岁而后的五十年都几乎说尽、说透了。 太宗赵光义是打从心眼里喜欢寇凖的,他能容忍寇凖在奏事的时候直接拉住自己的帝王袍服,不让自己拂袖而去,甚至事后美誉寇凖为“朕之魏徵”。淳化二年闹旱灾,赵官家问群臣朝政得失,大家都说着场面话,以天数难测来应付,独寇凖说是“陛下用刑则实有不当”,并牵扯出参知政事王沔(mi6n)包庇其弟监守自盗的事。又如左正言尹黄裳、冯拯、右正言王世则等请官家立储君,赵光义将诸人统统贬官岭外蛮荒远恶之军州,可谓是怒不可遏,偏却愿意拿谁来继位这样敏感的天大之事问寇凖,听了寇凖所说,便龙颜大悦,此中区别,可见一斑。 但赵光义在感到自己日薄西山的时候,却要想一想国家的嗣君能否驾驭住如此年轻又强横刚直的寇凖。一个三十五岁的参知政事!若自己登遐大行,龙驭上宾,届时太子登极为新帝,寇凖眼见就是要宣麻拜相,位极人臣的。自己那性格柔弱的三哥(第三子赵恒)能在初登大宝的慌乱中用得好寇凖这样的千里马吗? 对年轻的新皇帝来说,如果朝堂是一驾马车,宰相就是那匹拉车的马。比起笨拙跑不动的驽马,不听话又主意大的骏马名驹才是要不得!驽马在中书门下做宰相,马车可能走得很慢,但宝座上的天子却有时间去适应和掌控住;可骅骝宝马不同,他是风入四蹄轻,要骁腾横行,非万里不肯轻易停歇的,刚做上官家的三哥可怎么经得起那折腾哟! 基于这样的考虑,在至道二年(996年)七月,趁着冯拯等岭外官员上疏状诉寇凖专权,致使岭南官员除拜升迁极不公平的机会,太宗皇帝罢免了寇凖的参知政事一职,令其以正四品的本官给事中(元丰改制后易为通议大夫,并非后来门下后省之长官,具封驳权的给事中)出知邓州。 当时,面对冯拯等岭外官员的奏状指责,寇毕在老皇帝面前丝毫不肯退让,口若悬河,要自证清白、自圆其说。 赵光义道:“这件事卿如果非要届时在垂拱殿里当廷辩论,恐怕就失了执政的体面和风度了。” 但年轻气盛的寇凖怎么会甘心被冯拯一伙人算计到,更岂能甘心承认自己措置官员升迁不公? 他在皇帝的宝座前说话声音越来越响,力争不已,甚至拿出中书门下的簿册,力图一是一,二是二地说出个是非对错来,好分辨清白己究竟有没有按照规章制度处理官员除拜任职的事情。 但在老皇帝心里,此时对错重要吗? 看着对自己尚且敢如此咄咄逼人的寇凖,赵光义叹了口气:“鼠雀尚知人意,况人乎!” 这小生物都还能颇通人性,知晓人的心意,你寇凖堂堂进士出身,贵为朝廷参知政事,你这个副宰相怎么就拎不清呢? 此言一出,寇凖又不是真糊涂,便不再争辩了。 一年后,老皇帝赵光义驾崩,皇三子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这大宋的天下,原本轮不到赵恒来做官家。大哥楚王赵元佐脑子有些毛病,二哥许王赵元僖又病逝,这才让他捡到了皇帝的位子。侥幸得之,人常轻视。不幸的是,契丹人也是这么想的。 自晚唐五代石敬瑭为了做儿皇帝而把幽云十六州拱手献给了契丹人后,中原与辽国之间的战略纵深便十分有限。宋朝建都汴梁,若是契丹铁骑来犯,更是一马平川,只要河北沦陷,东京城外便几乎是无险可守。 先帝赵光义曾想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为此曾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