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触及巅峰

触及巅峰

  • 字数: 3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加)爱德华·拉森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22011928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8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一群靠前勇敢的人,三支骁勇善战的队伍,同时冲击地球三极 ● 本书讲述了一群非常有韧性的男人的冒险故事。 ● 皮尔里冻伤并切掉了8个脚趾,以极强的韧性在52岁高龄时到达了北极点;沙克尔顿在绝境中用自己的领导才能将团队紧紧团结在一起,并成功渡过多个难关;阿布鲁齐公爵则用不断挑战自我的勇气一次次刷新着贵族模范的上限标准。 ●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遭遇了靠前恶劣的自然条件、经历了很好的濒死体验,但依然一往无前,用意志力和坚韧的品格一次次地攻克了难关。 2. 全景展现人类探险目前的鼎盛之年 ● 作者通过艰苦的实地考察和查询大量的资料文献,将1909年前后的极地探险故事尽数展开。 ● 60张珍贵图像资料和地图原景再现当年的行进路线、惊险场面与荣耀时刻。 ● 数十份私人珍藏的探险日记、信件、笔记首次公开。 3. 普利策历史奖得主爱德华·拉森呕心沥血之作 4.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
普利策历史奖得主爱德华·拉森讲述了人类探险目前无比恢弘的一年:1909年,人类进行了三次大胆的探险,由罗伯特·皮尔里、欧内斯特·沙克尔顿和阿布鲁齐公爵率领,同时冲向世界的北极、南极和第三极。三支探险队面临靠前的恶劣条件和死亡威胁,在地球的边缘插上了旗帜。
在这非凡的一年里,美国人皮尔里及其团队因发现了北极点而得到了全世界的欢呼;英国人沙克尔顿打破了地理上的最南记录,而他的探险伙伴则到达了南磁极;在世界屋脊,意大利阿布鲁齐公爵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喀喇昆仑探险,试图攀登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并开创了攀登这座山峰的标准路线。
基于大量的档案查阅和实地调查,爱德华·拉森将这些事件编织成一系列精彩的冒险故事,揭示了探险家们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和体现出的人类精神的很好。
作者简介
爱德华·拉森,1998年,爱德华·拉森凭借《众神之夏》(SummerfortheGods)一书获得普利策历史奖。 现任佩珀代因大学历史学教授。并在斯坦福大学、墨尔本大学、莱顿大学和佐治亚大学任教。著有《乔治·华盛顿的归来》(The Return of George Washington)、《华丽的灾难》(A Magnificent Catastrophe)、《制宪会议》(The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等作品。除此之外,拉森还在《时代周刊》《自然》《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过多篇文章,并已媒体评论员,客座讲师等省份活跃在各种媒体上。
目录
前言 这个世界现在属于我们,即使是那些遥远的极点 -Ⅰ
三支探险队人员详情 -Ⅸ
第1章 向北极进发 - 001
愿所有的征服,既不是依靠利剑,也不是贪图财富。
第2章 勇气的化身 - 029
我绝对不能接受把这个北极基地拱手让给另一个竞争者。
第3章 南极大陆的魅力 - 059
如果无能为力,那就只能忍耐。
第4章 攀登者的较量 - 089
走出自己的世界,以强大的自信和勇气,面对自然之力,与之抗衡,并战而胜之。
第5章 皮尔里之路 - 115
要么是北纬90°,要么什么都不是,除了北极点,都是失败。
第6章 越过狂啸的南纬60° - 141
征服地球的三个极点将为探险时代画上一个标志性的句号,并开启一个人类无所不能的时代。
第7章 向狂野的北方最后一搏 - 169
命运终会眷顾那些追随自己的信念和梦想直到最后一刻的人。
第8章 向南地极与南磁极的最后冲刺 - 191
如果我们没有持续努力,那么我们面临的优选风险,就是无法活着回来讲这个故事。
第9章 站在地球最北端 - 225
北极探险的成功取决于人类的魂魄。
第10章 冲向世界之巅 - 255
这是一个冰与悬崖的世界,艺术家为之倾倒,登山家为之心惊。
第11章 归途 - 285
任何人,如果没有身临其境,都极难理解我们那种骤然的生死感受。
尾声 最后一块饼干 - 317
译者后记 根本就没有什么人定胜天之类的事情 - 337
摘要
     一进入1909年,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媒体便开始根据传闻疯狂炒作一桩即将到来的婚事。男方是时年36岁、风度翩翩的萨伏依的路易吉·阿米迪奥王子,封号为阿布鲁齐公爵(见图1-1),他的爷爷是意大利统一后的首位国王维克托·埃马努埃莱二世(Victol Emmanuel Ⅱ);女方是活泼热情的凯瑟琳·埃尔金斯(Katherine Elkins),美国煤炭大亨兼西弗吉尼亚州参议员的22岁的女儿。阿布鲁齐公爵被认为是欧洲很优秀的单身贵族,而埃尔金斯则被认为是“美国头号美女”。据说他们是在1907年在白宫认识的,介绍人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两人相识的故事还被意大利的一家报纸详细报道过(见图1-2)。罗斯福非常欣赏这位意大利贵族作为举世闻名的探险者、登山者和帆船手所取得的成就,而埃尔金斯小姐则是总统女儿的闺蜜。1908年,《泰晤士报》写道: 从罗马通往华盛顿的有线电报开足了马力,夜以继日地传递着这场有趣恋爱的各种逸事,各家报纸的报道事无巨细。 两人一见钟情,而且算得上是郎才女貌,却被媒体炒出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味道——这对情侣的家庭成了障碍。媒体报道说,那位观念古旧的意大利国王不同意这桩婚事,他仍然希望通过皇室联姻来确保欧洲联盟的稳定,但是性情温和的王后却支持这桩婚事。伦敦的报纸报道说: 媒体对这场婚事的报道沸沸扬扬,令参议员老埃尔金斯忍无可忍。他昨天被迫发表了一份声明,希望报纸停止报道与此事相关的信息和谣言。 彼时,娱乐新闻的狗仔式报道刚刚开始冒头,美国的每一座大城市都有几份都市小报在为发行量展开肉搏式的竞争,那些全国性的媒体集团也在为生存而战,轮番上演生死沉浮。而参议员提出的这个请求更加激发了人们对这个故事的兴趣。老埃尔金斯要求邮局拦截并退回公爵寄给自己女儿的信件和包裹,据报道称其中还包括订婚戒指,这导致媒体和公众都认为老埃尔金斯是个恶棍。一些文章甚至认为此举在日后影响了雄心勃勃的他成为美国总统。 纽约的《晚邮报》(Evening Post)将这种铺天盖地的新闻称为“大力度优惠级的黄色小报的行径”,《泰晤士报》对此表示赞同。但是这两家媒体仍然在报道这件事情的各种细节,而且派出记者追寻近期新的定制新闻。它们的立场显然站在这对光彩熠熠的情侣一边,至于原因,无非就是希望多卖一些报纸罢了。1908年年底,《泰晤士报》报道: 善于刨根问底的媒体非常热情地替阿布鲁齐公爵和埃尔金斯小姐安排他们之间的婚姻,这使得这桩好事一直处于公众视野之中,但是围绕在两人身边的神秘色彩比以前更加浓重了。 《纽约时报》也不甘落后: 如果阿布鲁齐公爵愿意,他可以从欧洲的任何一个皇室挑选自己的妻子,但是他从西弗吉尼亚州的山中找到了埃尔金斯小姐。调查他以前生平的所有人和那些华盛顿上层社会中消息灵通的人士都认为,公爵最终还是能娶到埃尔金斯小姐的。 有报道说,婚礼的日期定在了1909年1月29日,那天正是公爵的36岁生日。甚至有消息说,公爵为了迎娶这个平民女孩,会放弃自己的皇室贵族身份。但这些事情最终都没有发生。 实际上,阿布鲁齐公爵既没有放弃身份,也没有违抗王命。1909年年初,他从这场爱情中抽身而去,宣布将开始一场终极探险,那才是他声誉的本源。他将前往海拔优选的喜马拉雅山脉,去完成一次首登,那里被称为地球的海拔极点。当时,阿布鲁齐公爵已经从冰雪覆盖的兹姆特山脊(Zmutt Ridge)登上了马特洪峰,那是人类第二次登上马特洪峰。 1897年,24岁的阿布鲁齐公爵完成了海拔约5500米的圣伊莱亚斯山(Mount st.Elias)的首登,这座位于美国和加拿大边境的山峰在两国都排在第二高峰。圣伊莱亚斯山的难度在于远,抵达和攀登这座山极其考验后勤补给。在公爵之前,人类曾经6次败下阵来,而在他之后又过了50年,才再次有人登上圣伊莱亚斯山。公爵是在意大利海军服役期间与十几名登山高手一同完成攀登的,他作为现役军官非常热衷于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在登顶圣伊莱亚斯山之后的一年中,他那艘27米高的帆船在欧洲赛事中获胜的次数超过其他任何船只。 1906年,公爵带领一支队伍前往东非,对鲁文佐里山脉(Ruwenzori Range)进行了首次探险。他们登上了6座4500~4900米的山峰,图1—3为当年的留影。生为西班牙在任大公的儿子,以及拥有意大利国王侄子的身份,固然为阿布鲁齐公爵取得的成就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冒险事业不仅需要特权,更需要勇气。没有任何一位与阿布鲁齐公爵同时代的欧洲贵族,像他那样拥有对于户外探险的勇气和成功的经历。而在世界领导人之中,只有西奥多·罗斯福可以与他相提并论,图1—4为公爵完成鲁文佐里山脉首登后的报纸头条。 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