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四人帮”兴亡(最新增订版)
字数: 2168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 叶永烈
出版日期: 2014-07-01
商品条码: 9787515404097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1496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
¥1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四人帮兴亡(增订版共4册)》是作者叶永烈潜心三十春秋,收集大量历史文献、档案材料,采访众多当事人,经过多次修改和补充完成的。全书共分4卷(初起、兴风、横行、覆灭),25章,以近200万字的篇幅及大量反映历史现场的图片,主体上将“四人帮”成员(、、江青、姚文元)作为一个“帮”来叙述,根据其产生和兴亡的脉络,具体生动地讲述了“四人帮”及极左路线给党和国家造成的巨大损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党和人民与“四人帮”殊死搏斗,并取得最终胜利的可歌可泣的历史。
本书是全景反映“四人帮”兴亡的专享纪实文学作品,是读者了解“”的生动读本。
作者简介
叶永烈,笔名:萧通、久远、叶杨、叶艇等,1940年8月30日生,浙江温州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11岁起发表诗作。18岁起发表科学小品。20岁出版第一部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21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
曾先后创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700多万字。
电影《红绿灯下》(任导演)获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很好科教片奖。《小灵通漫游未来》获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作品一等奖。《借尾巴》获全国优秀读物奖。根据叶永烈长篇科幻童话改编的6集动画电影《哭鼻子大王》获1996年“华表奖”(即政府奖)。
后来转向纪实文学创作。主要新著为作家出版社出版的6卷本《叶永烈自选集》;此外,还有《的秘书们》、《陈云全传》、《叶永烈采访手记》、《星条旗下的中国人》、《我的家一半在美国》、《一九九七逼近香港》、《商品房大战》、《何智丽风波》等。
目录
《“四人帮”兴亡1》:
引言世界各报竞载《毛的遗孀被捕》/1
韦德发现中共高层领导人“步调不一致”/1
“四人帮”中的“四结合”/3
第一章江青之初/8
江青的身世之谜/8
李家是个不安宁的家庭/12
李云鹤的学戏生涯/16
短暂的第一次婚姻/20
成为梁实秋的部属/22
最初的爱侣黄敬/26
19岁加入中共/29
借住在上海田汉家中/32
在晨更工学团当教员/34
黄敬来上海寻找江青/38
江青和阿乐接头时猝然遭捕/39
徐明清带江青到临海老家躲风头/48
孙达生介绍江青重新入党/49
第二章影剧明星蓝苹/53
改名蓝苹主演《娜拉》/53
崔万秋晚年忆蓝苹/55
和赵丹领衔主演初露头角/57
进入上海电通影业公司/60
从《蓝苹访问记》看蓝苹/62
唐纳其人/66
沸沸扬扬的六和塔婚礼/70
婚变使唐纳在济南自杀/74
王泊生使蓝苹大失所望/77
蓝苹想以“得脑膜炎死了”赖账/79
蓝苹的心病所在/81
蓝苹终于与唐纳重回上海/82
“唐蓝事件”满城风雨/85
和王莹争演《赛金花》主角/88
蓝苹、狄克和崔万秋/92
蓝苹终于离弃唐纳/97
秦桂贞是历史见证人/98
蓝苹成了破坏章泯家庭的第三者/100
蓝小姐受到社会舆论谴责/104
蓝苹终于告别大上海/107
第三章成为“第一夫人”/109
千里迢迢到西安找徐明清/109
博古同意蓝苹进入延安/111
黄敬先去了延安/113
江青的党籍问题受到了审查/115
成为中央党校第十二班学员/119
“他乡遇故知”——康生/120
亮相于延安舞台/121
指导员兼“网员”的双重身份/124
从“二姨太”到“大红鞋”/125
江青初识/128
与贺子珍的婚姻/136
风姿绰约的才女吴莉莉/138
“吴莉莉风波”/141
贺子珍后悔终生/151
江青乘虚而入/153
关于毛、江“约法三章”/156
江青终于和结婚/165
生了女儿李讷/172
整风运动中康生保江青过关/174
江青变娇变骄了/177
江青与周恩来的“惊马事件”/179
江青借牙病飞往重庆/182
唐纳在重庆拒见江青/184
江青写信慰问赵丹/191
在转战陕北的日子里/194
城南庄的惊险一幕/200
第四章之初/203
华蒂社的中坚/203
“文坛恶少”/206
眼高手低的“前进的作家”/208
《小晨报》出了的丑/210
崔万秋其人/213
作为作家的崔万秋/215
崔万秋的真面目/217
狄克成了崔万秋的打手/219
泄露狄克底细的是自己/222
鲁迅再驳狄克/224
红皮白心的/228
第五章的发迹/232
狄克钻进延安/232
告了邓拓一状/239
晋察冀之恋/240
喝下了苦酒/241
与柯庆施共事于石家庄/243
取恽逸群而代之/245
坐镇《解放日报》/248
成为柯庆施的智囊/250
第六章姚蓬子的儿子姚文元/252
姚文元在批胡风大会上一鸣惊人/252
姚文元结识/254
文坛上冒出长角带刺的脑袋/256
姚蓬子被捕使姚文元跌入低谷/257
姚蓬子本是阔少爷/263
……
《“四人帮”兴亡2》
《“四人帮”兴亡3》
《“四人帮”兴亡4》
摘要
其实,在1966年、1967年,还不存在“四人帮”!
“四人帮”是在进人中共中央政治局之后才形成的。本来寄希望于,把这个年轻人提拔为中共中央副主席。谁知到了北京,就被江青、、姚文元拉了过去――他们本来就是一伙。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里,江青、、姚文元、结成一帮。
就在当上中共中央副主席还不到一年,已经察觉了王、张、江、姚的不正常的活动。
1974年7月17日,当着中央政治局委员们的面,指着江青说:“她算上海帮呢!你们要注意呢,不要搞成四人小宗派呢!”
这是第一次公开警告江青、、、姚文元。
这是迄今有案可查的最早批评“四人小宗派”――“上海帮”的话。
最初称他们为“上海帮”,显然是一个不恰当的名词。因为“上海帮”带有鲜明的地域概念,容易造成混淆,把在上海工作的干部都算进“上海帮”;再说,有了“上海帮”,就容易引出“北京帮”、“山东帮”、“广东帮”之类,更会造成混淆。
另外,“上海帮”给人的印象是由上海人组成的帮派,而江青是山东诸城人,是山东巨野人,是吉林长春人,姚文元是浙江诸暨人――他们四人之中,无一上海人。除了姚文元能操上海话之外,、、江青连“阿拉”都不会说。他们只是在上海生活过,或者原本在上海工作。所以,称他们为“上海帮”,并不太确切。
倒是所说的“四人小宗派”,极为确切。
显然发觉“上海帮”一词的涵义不准确,所以在1975年5月3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便改称他们为“四人帮”:“不要搞‘四人帮’,你们不要搞了,为什么照样搞呀?为什么不和二百多个中央委员搞团结?搞少数人不好,历来不好。”
从此,江青、、、姚文元这“四人小宗派”,便被称之为“四人帮”。
当然,在江青、、、姚文元的人生道路上,上海的一段生活经历对于他们来说是那么的重要。“四人帮”曾一度被称为“上海帮”,那是因为这四个人都是从上海“基地”起飞:
蓝苹的成名,便是在上海滩,她的“革命样板戏”,她的批判《海瑞罢官》,都是以上海为基地才搞起来的。
“狄克”――钻人左翼作家阵营,也是在上海滩。后来,就任《解放日报》社长兼总编,出任柯庆施政治秘书,直至解决安亭事件,发动“一月革命”,都是在上海干的。
从部队复员以后,分配在上海国棉十七厂。他在安亭卧轨拦车,他成为“工总司”司令,都是在上海。正因为这样,在中共十大召开时,握着上海国棉十七厂的代表杨小妹的手说:“十七厂贡献了一个!”
至于姚文元,他1948年入党,1957年发表了那篇引起注意的《录以备考》,他写那篇震惊全国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都在上海。
追溯“四人帮”中四个“伙计”的“结交史”,也都是在上海。
在“四人帮”之中,江青与应该最早认识。
江青、在20世纪30年代都生活在上海。据沈醉回忆,他在《大晚报》副刊主编崔万秋那里,既见到过穿蹩脚西装的,也见到过殷勤倒茶递烟的蓝苹(即江青)。当然,那时候的蓝苹是否与有过来往,就不得而知了。
接着,与姚文元相识。他们在上海当时都住在香山路。先是在1955年的反胡风运动中,救出了陷入困境的中共上海卢湾区团委宣传部干事姚文元,在他把持的《解放日报》上接连发表姚文元批判胡风的文章,张姚有了交情。此后,姚文元与有了诸多接触。
江青为了抓样板戏,在1963年从北京前来上海,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派出市委宣传部部长协助,于是江青与开始共同工作。
为了批判《海瑞罢官》,江青要在上海寻找“笔杆子”,推荐了姚文元,于是江、张、姚在极其秘密的状态下开始写《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此后,江、张、姚都进入中央小组,江青任第一副组长,为副组长,姚文元为组员。
1966年11月,“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在安亭拦截火车,造成京沪线中断。奉命从北京飞往上海,赶往安亭。在那里,结识了“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司令,给予“鼓励与支持”。
自从进人中共中央政治局,成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为了共同反对周恩来、,王、张、江、姚终于结成“神圣同盟”――“四人帮”。
那么,四人结成“四人帮”,是不是从在1974年7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第一次批评“四人小宗派”算起呢?
对此,有三种不同的见解:第一种见解――主张以的这一批评,作为“四人帮”出现的日子。
第二种见解――以为四人结成“四人帮”,应该从进人中共中央政治局算起:在四人之中,最后一个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
当然,在进人中共中央政治局之前,已经与江青、、姚文元紧密勾结,但是,那不能说已经形成“四人帮”。“四人帮”,应是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的“四人小宗派”,所以应从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算起。
在1973年8月31日召开的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所以,“四人帮”应从1973年8月算起。
第三种见解――并不是刚一进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就跟江青、、姚文元结成“四人小宗派”。“四人帮”的形成,有一个过程:从进人中共中央政治局起,逐渐与江青、、姚文元结成“四人小宗派”。到批评这“四人小宗派”时,表明“四人帮”已经正式形成。所以,“四人帮”大体上形成于1974年。
这三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
在笔者看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也许比较妥切:从进人中共中央政治局之后,开始与江青、、姚文元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内形成“四人小宗派”,亦即“四人帮”。
不论这三种见解如何不同,但是都一致认为,在1973年8月底之前,亦即进人中共中央政治局之前,还没有形成“四人帮”。
接下来,书归正传。让我们循着“四人帮”每个成员的初起、发迹,以及如何狼狈为奸,横行一时,最后走向覆灭的轨迹,回顾“四人帮”的兴亡史。首先从“四人帮”的第一号人物江青讲起。P5-7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