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会组织管理精要十五讲(修订版)

社会组织管理精要十五讲(修订版)

  • 字数: 2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作者: 徐本亮
  • 出版日期: 2021-05-01
  • 商品条码: 9787552035568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社会组织管理精要十五讲》是中国内地第一本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社会组织管理宝典。作者根据有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思想,紧密联系中国社会组织的实际和痛点,结合本人26年的公益实践,围绕社会组织的使命、公信力、治理、三大战略(营销战略、创新战略和资金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政府关系、自我发展等主题,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社会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提供了清晰、具体的操作方法,具有系统性、实务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可供党政管理部门、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公益创业者、高校社工专业和社会组织管理专业的师生以及对社会组织管理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徐本亮,现任上海很好公益组织发展中心理事长、重庆很好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昆山很好公益事业咨询中心主任、长春很好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浙江省万礼公益服务中心主任、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顾问。从事慈善公益23年,创业教育20年,曾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继续教育部主任、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l中心副主任。迄今已为全国30多个省、市的3800多家社会组织做各种能力建设培训、咨询和战略规划。作为顾问和专家,先后为20多个省市的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提供服务和指导。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修订版前言
前言
第一讲 向德鲁克学习社会组织管理
第二讲 社会组织的使命
第三讲 社会组织的公信力
第四讲 社会组织的治理
第五讲 如何做公益项目
第六讲 如何开发公益项目
第七讲 如何制定项目计划书
第八讲 公益项目的预算和财务管理
第九讲 社会组织的筹资(上)
第十讲 社会组织的筹资(下)
第十一讲 社会组织的创新(上)
第十二讲 社会组织的创新(下)
第十三讲 社会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四讲 社会组织和政府的合作关系
第十五讲 向德鲁克学力
附录一 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德鲁克思想二十年的实践与成功经验
附录二 从项目筹资到资金发展——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的公益筹资新战略
摘要
     第一讲 向德鲁克学习社会组织管理 中国的社会组织发展正面临一个非常好的历史机遇,特别是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实施、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公布,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一个巨大动力。以社会团体、基金会和社会服务机构为主体组成的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总体而言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资源不足、能力不足、管理薄弱、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资金和人才等资源的不足之所以成为制约组织发展的因素,除了受到制度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社会组织自身的能力不足,包括项目开发和实施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资源整合利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能力不足的背后是缺乏社会组织管理知识,缺少具有管理创新的领导人。另外,我国的社会组织的研究和能力建设培训偏重宏观政策环境和“术”的层面的知识,存在碎片化现象,对社会组织管理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和培训的似乎不多。因此,中国社会组织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和实践有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思想。 据我了解,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中,尤其在机构领导人中很多人都不知道德鲁克,也没有看过他的著作。德鲁克是管理学学科开创者,当代国际上的管理学家,被尊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大师中的大师”。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世界上许许多多的组织和个人的成功都得益于德鲁克的思想。德鲁克享年95岁,一生写了39本书,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尽管德鲁克主要是给政府、企业做顾问,但他高度重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他认为,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需要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三大部门密切配合,协调合作。在他人生最后的20年里,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帮助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培养非营利组织的领袖。德鲁克在20多年前就指出:“21世纪是社会组织的世纪。当经济、金融和信息愈加国际化的时候,社区就更加重要。只有社会领域的非营利组织在社区工作,他们探索社区的机会,动员社区的资源,解决社区的问题。”大家可以看到,今天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建设、重视发展社会组织,实际上就是德鲁克讲的要发挥非营利组织的作用,更加有效地去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由于非营利组织没有利润的底线,很多非营利组织的从业人员往往仅凭自己的爱心、善意去工作,对需求、对有效性、对成果不够重视。德鲁克明确指出,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的一个优选的区别就是没有利润底线。由于没有利润底线,非营利组织更要加强管理。早在1978年,德鲁克就提出:“非营利组织还仅仅是一个新近出现的现象,但我们确实认为非营利组织需要管理。” 大家知道,如果企业不能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客户给它买单的话,它就不能盈利,不能盈利,这个企业是无法生存发展的。所以企业有利润的一个绩效指标,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成果,从这个方面来讲,企业管理的好坏,它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去衡量。但是非营利组织的存在,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为了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社会组织没有利润的底线,比商业组织更需要懂得管理,需要学习如何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去实现使命。 德鲁克在他的另一本经典著作《组织生存力》中也强调社会组织更需要管理。德鲁克指出:“多年以来,大多数非营利组织,对他们来说,只要有一个良好的意愿就可以。可是今天,我们都清醒地意识到,由于非营利组织没有一个清晰的业绩标准,所以我们必须更加注重管理,必须将纪律的观念深深植入组织使命当中。我们必须学会充分利用手头有限的人力财力,使其能够发挥优选的效用。我们必须想清楚一个问题:我们的组织追求的成果究竟是什么。”这段话告诉我们,非营利组织尽管是做好事的,但也要讲有效性,讲成果,更需要管理。 20世纪90年代,当人们把管理仅限于商业领域和企业管理时,德鲁克指出了管理学的真正的新领域——非营利组织,“系统化、原则性和基于理论的管理能迅速地使非营利组织产生优选的绩效”。德鲁克一直致力于研究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并在1990年出版了开创性的著作——《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系统阐述了如何有效管理非营利组织。 什么是管理?德鲁克指出:“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和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实现使命。建立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建立组织的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德鲁克强调管理需要使命,没有使命就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德鲁克还说:“管理的对象是人,管理的任务是使人类能够共同行动,扬长避短,共创业绩。”德鲁克对管理还有个经典的定义:“管理是通过他人完成正确的事情。”德鲁克管理思想的重要特点,就是实践性、有效性、针对性、系统性。他特别强调,不管是组织的管理也好,个人的自我管理也好,一定要做正确的事情,做对的事情。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