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游戏空间(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系统治疗)

游戏空间(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系统治疗)

  • 字数: 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作者: (德)吕迪格·雷茨拉夫(Rudiger Retzlaff)著
  • 出版日期: 2021-05-01
  • 商品条码: 978711556231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1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系统治疗进修培训权-威著作 时任德国家庭治疗协会主-席约亨·施魏策称其为当之无愧的教科书 原作者为系统治疗权-威、“中德班”教师吕迪格·雷茨拉夫,并为中文版亲自作序 中国首批国家注册心理督导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教授、武汉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 施琪嘉 审校并作序 ★作序推荐者均为业内专家,包括—— 同济大学心理学、精神医学教授、世界心理治疗学会副主-席、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 赵旭东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候任主委、上海精卫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中德班中方负责人之一 张海音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家庭治疗学组原组长 陈向一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中方副主-席、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婚姻与家庭心理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刘丹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首届中德儿童青少年家庭治疗连续培训项目中方教师 李松蔚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治疗百科 系统治疗—— 1.儿童和青少年心理治疗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的方式之一 2.好玩的心理治疗方法 3.汲取心理动力治疗、人本治疗、行为治疗和催眠治疗各流派灵感 4.针对严重行为障碍、成瘾问题、进食障碍或精神分裂症等,还能解决父母离异、失亲、厌食、厌学、尿床、情绪等问题 5.治疗视角为儿童和青少年,适应他们的世界、他们的语言以及他们的表达方式 6.游戏,是儿童重要的、常规的表达方式,是一种情感交流 7.十几种干预措施,几百种治疗小技巧 家庭团体、悖论干预、叙事、隐喻和故事、仪式/格式塔、索解取向、手偶、角色扮演、雕塑、舞蹈、绘画、运动...... 让孩子们摆脱各种内外羁绊、放飞心情 让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黔驴技穷的父母或祖辈别再“认死理、死认真” 让整个家庭跳出“再加一把劲却越陷越深”的恶性循环
内容简介
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方面,系统式心理治疗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不断有新的研究证明其有效性。 《游戏空间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系统治疗》作者吕迪格·雷茨拉夫是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家庭治疗领域的权-威,他的这《游戏空间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系统治疗》被业内人士称为“当之无愧的系统式治疗百科全书”。《游戏空间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系统治疗》首先严谨地从理论层面讲解了系统式治疗的框架前提,然后进入实践领域,详细地教授了治疗系统的构建、语言与行动导向的干预措施、模拟干预措施以及其他干预措施。由于系统式治疗汲取了很多来自儿童心理动力治疗、人本治疗、行为治疗等治疗流派的灵感,《游戏空间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系统治疗》中讲解的技术方法非常具有实操性;而且由于系统式治疗更多地考虑了儿童与青少年的特点,游戏式的、充满趣味性的、对儿童友好的工作步骤成为其主要治疗风格。 《游戏空间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系统治疗》适合每一位心理治疗师,尤其适合家庭治疗领域的工作者。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都能开辟出自己的游戏空间,更好地帮助儿童与青少年。
作者简介
[德]吕迪格·雷茨拉夫(Rüdiger Retzlaff) 心理治疗师,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师,儿童青少年系统治疗督导师、训练师,催眠治疗、心理动力治疗以及行为治疗督导师。 在海德堡大学医院日间门诊从事伴侣和家庭治疗20多年。 德国海德堡赫尔姆·斯泰林学院(Helm Stierlin Institut Heidelberg)理事会成员,儿童青少年系统式治疗培训中心负责人。 审校者简介: 施琪嘉 ?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教授。 ? 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武汉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 ? 中国首批国家注册心理督导师。 译者简介: 余 萍 ? 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心理治疗师,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候选分析师。 ? 武汉市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 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基础,参编和翻译过多部心理学著作。 李 雪 ? 现为武汉大学外语学院德文系教师。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博士,先后曾于德国特里尔大学、比勒费尔德大学交流访学。 ? 研究方向为德语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 ? 对翻译和心理学拥有不灭的热情,曾翻译和参与翻译《不安静的孩子》《库尔玛的7个秘密》等心理学著作。 洪 彦 ? 德国经济工程硕士毕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从大学本科起就系统地参加心理学专业培训,曾参与翻译多部德语心理学著作,并在团体里担任德语翻译。
目录
目录 第  一部分 导 论 第  1 章 系统治疗环境下的儿童与青少年/  003 1.1  简介/  003 1.2  病因学模式/  004 1.3  系统治疗的基本原则/  004 1.4  治疗的态度和关系格式塔/  010 1.5  从系统的角度来玩游戏/  012 第  2 章 系统治疗的框架前提/  017 2.1  设置灵活的格式塔/  017 2.2  房间的布置/  018 2.3  治疗室的陈设/  018 2.4  治疗室里的规则/  020 2.5  系统治疗的特殊设置/  020 第二部分  儿童和青少年治疗系统的构建 第3  章 第 一次谈话/  025 3.1  第 一次谈话之前/  025 3.2  初次访谈的阶段——打招呼/  027 3.3  开始阶段/  027 3.4  探索问题阶段/  031 3.5  互动阶段/  042 3.6  共同规划治疗目标/  043 3.7  最后的干预/  047 3.8  治疗条约和合同的阶段/  048 3.9  第 一次谈话之后/  050 第4  章 与青少年一起工作的特点/  053 4.1  简介/  053 4.2  与青少年面谈/  054 第5  章 网联合作/  059 5.1  简介/  059 5.2  与医疗系统合作/  060 5.3  与学校系统合作/  060 5.4  与青少年服务系统合作/  062 5.5  切实评估药物辅助的有效性/  064 第6  章 诊断和系统治疗/  067 6.1  简介/  067 6.2  个人的诊断/  069 6.3  与症状相关的诊断/  073 6.4  家庭诊断/  073 6.5  治疗师的反应作为诊断信息/  077 6.6  象征和隐喻技巧/  078 6.7  目标尺度/  088 第7  章 进一步的治疗过程/  089 7.1  后续会谈/  089 7.2  对待进步/  090 7.3  部分成功/  091 7.4  治疗过程中的停滞/  092 7.5  合作中的问题/  094 7.6  治疗的死胡同和危机/  096 7.7  系统治疗的建构和结构/  097 7.8  治疗结束/  098 第三部分  语言与行动导向的干预措施 第8  章 简单的开场/  103 8.1  澄清和信息/  103 8.2  介绍系统模型/  106 8.3  任务、建议和处方/  109 第9  章 与家庭进行团体咨询/  117 9.1  简介/  117 9.2  坦诚的交流/  117 9.3  将父母作为资源/  119 9.4  加强联结/  121 9.5  权利和义务/  123 9.6  强化界限/  124 9.7  加强伴侣关系/  128 9.8  强化父母/  129 9.9  系统性争执文化/  135 9.10  强化网联/  146 第  10 章 悖论干预/  147 10.1  简介/  147 10.2  悖论症状处方/  150 10.3  重新解释悖论/  156 10.4  其他的悖论技巧/  160 第  11 章 索解取向的干预措施/  173 11.1  简介/  173 11.2  索解取向的提问技巧/  174 11.3  其他的索解取向技术/  177 第  12 章 叙事技巧、隐喻和故事/  181 12.1  简介/  181 12.2  症状的外化/  182 12.3  其他的叙事技巧/  186 12.4  隐喻/  193 12.5  轶事/  196 12.6  治疗的故事/  197 第  13 章 仪式和仪式化的方法/  209 13.1  简介/  209 13.2  仪式化的处方/  212 13.3  治疗的仪式技巧/  214 第四部分  模拟干预措施 第  14 章 系统式格式塔技术/  225 14.1  简介/  225 14.2  治疗初期的绘画和格式塔/  227 14.3  问题图画/  228 14.4  治疗动机——图画/  229 14.5  全家福/  230 14.6  共同的全家福/  231 14.7  解决方案图/  239 14.8  其他的系统式格式塔技术/  243 第  15 章 手偶/  249 15.1  简介/  249 15.2  系统式手偶技巧/  251 第  16 章 系统式角色扮演和表演技术/  261 16.1  简介/  261 16.2  系统式角色扮演技术/  264 16.3  戏剧表演和即兴表演/  275 16.4  说唱团/  278 16.5  家庭- 歌剧/  279 第  17 章 家庭雕塑和舞蹈/  283 17.1  简介/  283 17.2  雕塑技术/  284 17.3  家庭系统排列/  287 17.4  舞蹈编排/  290 17.5  时间轴工作/  291 第  18 章 积木人偶/  295 18.1  简介/  295 18.2  迷你模型工作的技术/  299 第五部分  其他干预措施 第  19 章 以运动和身体为导向的干预措施/  311 19.1  简介/  311 19.2  以身体和运动为导向的技术/  311 第  20 章 放松,催眠,想象力/  317 20.1  简介/  317 20.2  放松/  317 20.3  家庭治疗中的催眠/  323 20.4  想象/  326 20.5  梦/  337 第  21 章 系统式父母训练/  339 21.1  简介/  339 21.2  录像辅助的咨询和使用单向镜的工作/  339 21.3  “自力更生”模式/  341 006  游戏空间: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系统治疗 21.4  家庭游戏疗法/  342 21.5  游戏治疗/  343 21.6  家长作为团队/  344 21.7  父母在场/  348 第  22 章 结局好,一切都好/  353 22.1  简介/  353 22.2  结束治疗的技巧/  354 22.3  治疗结束仪式/  357 后记/  361 参考文献/  363
摘要
     第1章 系统治疗环境下的儿童与青少年 1.1 简介 系统治疗形成于面向患有严重行为障碍、成瘾问题、进食障碍或精神分裂症的,或在不良生活条件下成长并且可以在家庭环境背景中得到更好治疗的儿童和成年人的工作过程中。 系统治疗的出发点是一种生态学视角:受病痛折磨的儿童,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儿童本身是社会关系系统中的一部分。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家庭背景的决定性影响。因此,不要孤立地治疗儿童,而要把他们放在家庭环境中去看待。在治疗工作中纳入对他们生活环境的考量,就能全面理解他们的痛苦。因此,系统治疗聚焦于社会环境作为心理障碍的背景。要想让面向儿童的治疗工作富有成效,治疗者就必须适应他们的世界、他们的语言以及他们的表达方式。治疗师所开展的工作必须是好玩、有趣的,并且使用富有创意的、符合儿童表达方式的技巧。治疗师还应该胜任面向成年人的工作。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儿童治疗与成年人治疗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儿童系统治疗的许多观点也可以被看作成年人治疗的可选项。 1.2 病因学模式 在系统治疗的发展史中,研究者发展出了不同的疾病解释模型。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认为可观察到的互动过程是问题形成之处,如僵硬的人际界限、冲突的三角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角色混淆、含混的沟通、代际传承的行为模式以及反复的、适得其反的解决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系统理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更多以语言为导向的阶段,给定意义的过程、信仰体系和片面的叙事逐渐成为行为问题的解释模型,例如,负面归因和充斥着问题的叙事。孩子和父母认为是它们造成了棘手的行为方式。如今,在这些发展阶段发展出的不同技术,成为系统性“工具箱”的共同组成部分。 传统上,将家庭(错误地)理解为病理的发源地。然而,这种错认对儿童发育的影响并不足以解释精神障碍的发生。确实,有一些更容易引发精神障碍的家庭问题模式,但是家庭关系模式与特定障碍之间没有线性相关。 基于美国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Engel)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型,在面对问题和疾病时,既考虑“坚硬的”现实,也考虑更为柔和的现实想象是有意义的。因此,在我与儿童和家庭一起工作时,我感兴趣的是:孩子生活的“客观”世界是什么样的?即家庭的运转和居住状况如何?父母的收入水平如何?如果父母离异,父母是彼此协作的,还是冲突不断的?家庭有哪些负担,如疾病、贫困、作为移民或者难民的后续影响?这个家庭拥有哪些资源,如教育、良好的社会支持、身体健康或者家庭成员善于理解?孩子的脾气如何?家庭和社会环境之间契合得怎么样?我也试图了解,家庭对其现状是否有所应对,家庭是如何利用自身的家族史作为解决现有问题的资源的;还是他们觉得现实已无法改变,自己已沦为了现实的受害者。 1.3 系统治疗的基本原则 在儿童和青少年的治疗工作中,除了语言的交流方式之外,治疗师还可以运用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喜欢的接触方式,如游戏、做动作、唱歌、听音乐、完成特定的绘画和艺术造型。尽管成年人的心理治疗主要是依靠语言交流,但语言交流的过程不一定是心理治疗中有效的沟通方式。在儿童心理治疗中,如果治疗师只用语言交流的手段,很快就会碰壁:许多孩子表达含糊,甚至根本不说话,他们要么羞怯,要么在治疗环境中特别拘谨。 孩子最自然的表达方式就是游戏,游戏是他们生活的一大部分。如果你想了解孩子,就必须使用好玩的方法。当治疗师让布娃娃说话或给孩子们讲故事时,孩子们会更放松,自己就开始讲述。图画、玩偶、魔法物品或一根可以为家人许下三个愿望的魔法棒,都会让孩子们对这项工作感兴趣。当治疗师变得风趣幽默,让孩子们知道“这里没有正确或错误的答案”时,孩子们就会乐于参与。有趣的交流方式会让他们更容易讨论和表达自己的症状。 儿童的表达不同于成年人,他们不采用那种理性的、以话语为导向的、深思熟虑的表达方式。只有6岁以后,孩子们的认知水平才允许他们理解更复杂的循环提问,才能够描述家庭的互动模式。对于处于低幼阶段且无法理解复杂问题的幼儿来说,向他们提出复杂问题没多少意义。如果想与孩子建立起关系,治疗师就必须使自己的语言适应孩子当前的发育年龄。例如,治疗师可以调整声音,使之更加充满感情色彩,与年幼的孩子“戏剧性”地说话。一定要让孩子参与进来。如果治疗想要触及儿童,就必须生动、能带来新的体验、调动不同的感官感觉。即“与孩子的很好治疗对话是利用其童年时期的特殊天赋:想象、幻想和情感表现的能力”。而在现实中,治疗的关键也并不总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因为孩子在玩游戏时可能会回避冲突话题。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我们坚信事关重大,也需要严肃对待孩子,哪怕他们觉得不舒服。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