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正常人

正常人

  • 字数: 12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作者: (爱尔兰)萨莉·鲁尼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3278430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风靡全球的电视剧Normal People 原著。 ★九零后爱尔兰女作家,英国图书奖、科斯塔图书奖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萨莉•鲁尼的代表作。 ★代表年轻一代“新”的爱情故事,交织着原生家庭、阶层差异、社交网络和个人成长等全然当下的经验。 ★2018水石书店年度图书、爱尔兰年度图书奖、2019科斯塔年度很好小说奖、英国图书年度图书奖获奖作品 ★ 《纽约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排行榜冠军,英美销量超150万册 ★ 在全球被翻译成46种文字出版 ★ 入围布克奖、迪伦•托马斯奖、女性文学奖 ★ 入选《卫报》“21世纪100部很好图书”(第25名) ★ 被纽约公共图书馆、《纽约时报》、《经济学人》、《华盛顿邮报》、《巴黎评论》、《时尚先生》、Elle、NPR等数十家机构、媒体评为年度图书。
内容简介
康奈尔和玛丽安在爱尔兰西部一个小镇长大。在学校,康奈尔备受欢迎,玛丽安则被视为怪人,独来独往。然而,一次令人怦然心动的对话,改变了两人的关系和他们今后的人生。 一年后,两人都来到都柏林的圣三一大学念书,在派对中重逢。此时的玛丽安活跃于大学社交圈,康奈尔则成了边缘人,腼腆而缺乏自信。大学数年中,两人各自与他人交往,但似乎总有一种不可抗拒的磁力,将两人彼此拉近。他们如同“一盆土中的两株植物,环绕彼此生长,为了腾出空间而长得歪歪扭扭,形成某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姿态”。最后在她走向自毁、而他往别处寻找生活的意义之际,他们究竟该如何拯救彼此?人怎样才能改变另一个人,人如何才能说出内心感受让别人真切感知? 继《聊天记录》之后,萨莉·鲁尼在她的第二部小说《正常人》中,用她出色的心理描写和温柔细腻的文笔,探索微妙的阶层关系,初恋的激情、脆弱与危机,家庭关系和友谊复杂的纠缠,为当代小说注入新生力量。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萨莉•鲁尼,1991年生于爱尔兰西部的梅奥郡,2013年毕业于都柏林圣三一大学英文系,作品发表于《纽约客》《格兰塔》《白色评论》《都柏林评论》《蜇人的飞蝇》等杂志。她在攻读美国文学硕士学位期间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聊天记录》引起英国出版界广泛关注,共有七家英国出版社争夺版权,最终由费伯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萨莉•鲁尼亦因此书获得2017年《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青年作家奖,也被美国《巴黎评论》评为年度很好小说。 萨莉•鲁尼2018年出版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正常人》入围布克奖、都柏林国际文学奖、英国女性文学奖、迪伦•托马斯奖,被水石书店评为“年度图书”,获得科斯塔年度很好小说奖、爱尔兰年度图书奖、英国图书奖年度很好图书奖,已被翻译成46种文字,成为靠前书。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于2020年春季由英国BBC、美国Hulu联合推出,风靡全球。 目前,萨莉•鲁尼住在都柏林。 钟娜,中英双语写作者、译者,现居纽约。译有萨莉•鲁尼小说《聊天记录》《正常人》、比利•奥卡拉汉短篇小说集《我们所失去的,我们所抛下的》。 "
目录
2011年1月
三周后(2011年2月)
一个月后(2011年3月
六周后(2011年4月)
两天后(2011年4月)
四个月后(2011年8月)
三个月后(2011年11月)
三个月后(2012年2月)
两个月后(2012年4月)
三个月后(2012年7月)
六周后(2012年9月)
四个月后(2013年1月)
六个月后(2013年7月)
五个月后(2013年12月)
三个月后(2014年3月)
四个月后(2014年7月)
五分钟后(2014年7月)
七个月后(2015年2月)
致谢
摘要
     比赛全程没有下雨。带他们过来就是让他们站在场外加油鼓劲。玛丽安在球门柱附近,旁边站着卡伦和其他几个女孩。除她之外似乎所有人都会喊学校的号子,唱词她从未听过。比赛打到一半还是零比零,基尼小姐给大家发果汁和能量棒。到了下半场,双方交换场地,校队的前锋们活跃在玛丽安附近。康奈尔.沃尔德伦是中锋。她看见他穿着球服站在那儿,白短裤闪闪发光,校队背心后面印着数字9。他的姿态非常好看,比所有球员都好看。他的身型像画笔勾出的一道优美的长线条。球转到他们的后场时康奈尔会到处跑,有时把手伸向半空,然后回到一动不动的站姿。看他比赛让人非常享受,她认为他并不知道或在乎她站在哪儿。等哪天放学后她可以跟他说自己当时一直在看他,他肯定会笑她,说她是个怪人。 比赛进行到七十分钟,艾丹·肯尼迪把球带到球场左侧,传给康奈尔,康奈尔站在禁区角上一脚把球踢起,球越过防守头顶。旋转着落人球网后侧。每个人都在尖叫,连玛丽安都在尖叫,卡俭一手环住她的腰把她搂得紧紧的。她们一起欢呼,她们发现一种有魔力的力量消融了她们之间平时的社交距离。基尼小姐边吹口哨边跺脚。球场上康奈尔和艾丹拥抱在一起,像久别重逢的兄弟。康奈尔看起来帅极了。玛丽安意识到她多么希望看见他和谁做爱,那个谁不一定是她≯任何人都可以。光是看他就是一种享受。她知道就是这种想法让她和学校鸟的人格格不入,芝学成为—个陉人。 玛丽安的同学似乎都很喜欢上学,并且觉得这很正常。每天 穿同样的衣服,始终服从武断的规则,因为违规而接受学校的观 察和监督——这些对他们来说很正常。他们不认为学校的环境让人压抑。玛丽安去年和历史老师克里根吵了一架,因为他逮到她 在课堂上往窗外看。班里没人站在她这边。对她来说,每天早上 必须穿校服,每天必须在一栋大楼里被人带着转来转去明摆着是 非常愚蠢的事;她甚至不能想看哪儿就看哪儿,校规连她的眼球 往哪儿转都要管。你这样盯着窗外做白日梦是学不了东西的,克 里根先生说。玛丽安那会儿已经无法控制怒火了,她回嘴道:别 自欺欺人了,我没什么东西可以跟你学的。 最近康奈尔说他记得那次冲突,当时他觉得她对克里根先生 太凶了,毕竟他其实属于挺讲道理的老师。但我知道你是什么意 思,康奈尔说,就是那种被囚禁在学校里的感觉,我懂。他应该 允许你看看窗外的,我同意。你又没有在捣乱。 自那次在厨房里说过话,也就是她向他表白后,康奈尔来她家来得更频繁了。他会提前来接他母亲下班,在客厅里待着,不怎么说话,或者双手揣在裤兜里,站在壁炉边。玛丽安从不问他为什么来。他们聊一会儿天,或者她说他点头。他说她应该去读《共产党宣言》,她应该会喜欢,他还主动提出把书名写下来,免得她忘了。我知道《共产党宣言》怎么写,她说。他耸耸肩,说,好吧。过了一会儿,他微笑着说:你在假装高人一等,你读都没读过。她禁不住笑起来,他也跟着她笑了。他们笑的时候没法对视,只能盯着房间的角落,或者盯着自己的脚。 康奈尔似乎理解她对学校的感受;他说他喜欢听她阐述个人观点。你在课上已经听得够多了,她说。他就事论事地回答:你在课上不一样,你其实不是那样的。他似乎认为玛丽安能进人一系列不同的人格,能在其间轻松切换。这让她很惊讶,因为她通常觉得自己被囚禁在单一人格里,不会因她的言行而改变。她过去尝试过改变自己,但从未成功。如果她和康奈尔在一是日寸变得不一样了,那么这种改变并没有发生在她内部、她的人格里,而是发生在他们之间、他们关系的张力之中。有时她惹他笑,有时他很沉默、难以揣测,等他离开后,她会觉得亢奋、紧张,既精力旺盛又筋疲力尽。 P9-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