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精神分析 心理咨询师必知的100个核心概念

新精神分析 心理咨询师必知的100个核心概念

  • 字数: 27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赵小明
  • 出版日期: 2021-05-01
  • 商品条码: 978730029276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精神分析学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之后他的学生又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被称为新精神分析理论。从内部发展逻辑来划分,主要有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学派、自体心理学、比昂学派、拉康学派等。由于精神分析发展历史的局限,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单纯地学习并运用某一个流派,不仅会产生单一性的认知,而且实践运用上也并不可行。目前,我国大部分心理学培训极少有涉及新精神分析的培训。不仅是由于比昂和拉康的理论晦涩难懂,更是因为能将其理论运用于中国心理学实践的人少之又少。为满足广大心理学工作者学习新精神分析的需要,作者立足中国国情,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语言,把新精神分析所有概念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不仅深入浅出,条理清晰,更是把每个概念的由来以及各个流派的不同理解进行了全面的解释。
作者简介
 
目录

核心概念1:精神病理学模型
核心概念2:生物学模型
核心概念3:精神分析流派的模型
核心概念4:行为主义流派的模型
核心概念5:认知流派的模型
核心概念6:大脑索引文件编程
核心概念7:人本主义罗杰斯的模型
核心概念8:社会-文化视角的模型
核心概念9:精神分析
核心概念10:新精神分析
核心概念11:meng
核心概念12:抱持
核心概念13:容器
核心概念14:防御机制
核心概念15:认同
核心概念16:投射性认同
核心概念17:α功能
核心概念18:β毒素
核心概念19:地形学
核心概念20:潜意识
核心概念21:潜意识的驱动力
核心概念22:潜意识的意识化
核心概念23:建构
核心概念24:解释
核心概念25:恋母情结
核心概念26:力比多
核心概念27:阉割
核心概念28:父亲
核心概念29:阴茎崇拜
核心概念30:菲勒斯
核心概念31:客体关系
核心概念32:自体客体
核心概念33:理想化移情
核心概念34:镜像移情
核心概念35:孪生镜像移情
核心概念36:镜像我
核心概念37:凝视
核心概念38:大他
核心概念39:小α
核心概念40:偏执狂
核心概念41:偏执位
核心概念42:实在界
核心概念43:与实在界相遇
核心概念44:原发压抑
核心概念45:继发压抑
核心概念46:时空联系
核心概念47:实在界的反复
核心概念48:想象界
核心概念49:秩序
核心概念50:符号界
核心概念51:能指
核心概念52:能指链
核心概念53:微精神分析
核心概念54:原型
核心概念55:语言
核心概念56:言语
核心概念57:自我
核心概念58:人格图
核心概念59:分离与分裂
核心概念60:焦虑
核心概念61:内化
核心概念62:内摄
核心概念63:症状
核心概念64:移情
核心概念65:共情
核心概念66:反移情
核心概念67:人格关系
核心概念68:督导
核心概念69:阻抗
核心概念70:治疗关系
核心概念71:分析情境
核心概念72:情结
核心概念73:神入
核心概念74:治疗性工具
核心概念75:断句、阻断、破除、拆分
核心概念76:精神病
核心概念77:癔症和强迫症
核心概念78:儿童精神分析
核心概念79:儿童主体
核心概念80:儿童与祖先相遇
核心概念81:见诸行动
核心概念82:精神病性
核心概念83:身体意象
核心概念84:分析师的位置
核心概念85:符号性存在的缺失
核心概念86:潜意识编码
核心概念87:波罗米结
核心概念88:圣状
核心概念89:主体间
核心概念90:语言主体间性
核心概念91:治愈的标志
核心概念92:自体
核心概念93:中国人的文化人格与自体
核心概念94:元婴
核心概念95:蒙太奇
核心概念96:拉康的精神分析
核心概念97:喂养自我
核心概念98:缺失与想象
核心概念99:文明缺失的过度补偿
核心概念100:缺失与阉割焦虑
 

摘要
     要想真正了解心理学,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个概念——精神病理学模型。如果不搞清楚它,就会影响我们对心理学真正的深刻理解。它是一个学习精神分析、心理咨询甚至是心理学必须要了解的最重要、最初级、最深刻的,并且又是少有人知道的概念。 众所周知,在心理学领域,争论特别常见,而且每次只要有争论,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其实,这也是心理学最糟糕的地方。换句话说,心理学糟糕的地方就是:不学心理学的人不知道心理学是什么,而学了心理学的人,很多也不知道心理学到底是什么。那么,心理学到底是什么呢?现在公布这个十分重要的、也是前面我们已讨论过的问题的答案——这也是绝大多数学心理学的人都会忽略的问题——心理学是一个多范式的学科。 心理学的范式太多了,这就是为什么要讲精神病理学模型这个概念的原因。 大家知道心理学有多少种范式吗?现以精神病这一现象来举例。 首先,有生物学的病理学模型和精神分析的模型。而精神分析的模型内部又分为若干个模型,有弗洛伊德的性驱力模型,有客体关系的母婴驱力模型,有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模型。而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模型又分成三种不同的模型,比如婴儿自恋的需要、反应性的需要、镜像的需要。所以,那些只描绘出一个自恋的婴儿的理论仅是科胡特理论的三分之一,而科胡特又是精神分析各流派的几分之一,科胡特的模型后面还有拉康的模型,还有其他的精神病理学模型。 其次,除了精神分析的模型,还有行为主义的模型、认知流派的模型、人本主义流派的模型、社会学的模型、文化心理学的模型、大脑神经认知科学的模型,等等。 这么多种精神病理学的模型,哪一种模型是对的呢?其实,他们每个人说得都对。 但是,每种范式都只是分别研究了人类精神病的某一种成因,而每一种精神病理学模型都有发生作用的具体条件和范围,一旦超出了它的范围,这种理论模型就会从科学变成谬误。所以,心理学最糟糕的地方就在于此,因为它的理论与范式太多了。而且,你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哪个理论与范式,这也是心理学最难学的部分。心理学的难学又容易使很多人走向一个误区,认为心理学这么多的理论与范式,是不是哪个说法都有道理?其实,不是这样的。心理学本质上是一种用科学、客观的方法来研究每个人不同的主观感受的科学,所以,它既是客观的,又有主观性的成分。举个例子,今天有人对你说:“哇,今天太阳出来了,好热啊,应该有25℃了,穿背心都感觉有点热。”另外一个人说:“今天好冷啊,我穿了外套,温度最多只有15℃。”结果用温度计测量的结果是气温为18℃。这就是心理学最难学、最糟糕的部分。每个人的主观感受是真实的,但是温度计测出的温度是客观的。所以,心理学研究就要同时兼顾一个客观的标准和每个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一个真正懂得心理学本质的人,就不会单凭自己的主观感受来说出一个观点,从而避免重犯上面的错误。 只认为“人们都是自恋的”或者“人们都是恋母的”的观点都代表着抛出此观点的人没有真正懂得心理学的本质。心理学工作者是不能够凭借自己的主观感受去评估别人和其他更多人各自不同的主观感受的。正因为如此,心理学界也是最容易诞生谬误的地方。迷信、欺骗人的东西之所以最愿意混迹于心理学圈层,是因为在心理学圈层、心理学领域,每个人都可以自说白话,只要有人愿意听就行。 P1-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