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南方谈话"从何处来 追寻邓小平的思想轨迹

  • 字数: 26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周锟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22012047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67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邓小平“南方谈话”——既是影响历史的重大事件,又是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 · “我们与邓小平有缘”——伟大的历史中潜藏着我们打开社会现实这把锁的钥匙。
内容简介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凭借其卓越特质,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开展的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行动。本书围绕南方谈话,寻找新视角,发掘新史料,运用新方法,从国际国内特定历史背景、思想内容及理论发展阶段、重大理论实践和现实指导意义等方面,用理论联系的逻辑体系整合起来,形成与已有成果不同的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再研究。本书研究三个方面内容:梳理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理论问题形成的思想脉络;考证南方谈话相关史实细节;探索南方谈话的思想与实践意义。细致梳理邓小平关于南方谈话中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助于我们真切理解南方谈话精神,获得经验和启示,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邓小平南方谈话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丰碑,为中国打开了现代化道路的新局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其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周锟,法学博士,现为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研究员,国家高端智库核心成员。参与《传》(下卷)、《中国历史》(第三卷)、《思想年编》、《小康社会理论与实践发展三十年》等重大项目图书的编写,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课题《革命精神谱系研究》等科研项目,创作出版《“南方谈话”从何处来》等专著,任《大决策》等图书副主编,在《人民日报》、《党建》、《党的文献》等刊物发表理论文章五十余篇,作品多次获“五个一工程”奖。
目录
序言:南方谈话:关键时期的关键抉择/001
导言/001
一、研究的问题/001
二、对已有研究的回顾和展望/006
上篇时间·人物
第一章南方谈话产生的历史节点/015
一、南方谈话发表时的国际形势/015
二、南方谈话发表时的国内形势/017
第二章邓小平的个人特质与南方谈话的产生/021
一、邓小平善于使用“谈话”的工作方法/022
二、邓小平具备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041
三、邓小平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046
四、邓小平在南方谈话前后的身体和精神状态/056
中篇思考·指引
第三章南方谈话中已经成熟的基本理论/067
一、社会主义本质论/068
二、党的基本路线/084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01
第四章南方谈话中论证完善的理论观点/138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138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61
三、经济发展台阶论/197
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217
第五章南方谈话中尚未展开的理论问题/238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39
二、共同富裕/254
下篇现实·回响
第六章南方谈话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丰碑/277
一、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成熟的标志/277
二、南方谈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的关键环节/281
三、南方谈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发展/283
第七章南方谈话为中国打开现代化道路新局面/287
一、南方谈话推动中国快速发展/287
二、南方谈话为中国打开现代化道路新局面/290
第八章南方谈话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现实指导意义/293
一、南方谈话指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传承发展改革精神/294
二、南方谈话指引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299
三、南方谈话指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302
主要参考文献/307
致谢/314
摘要
     第一章 南方谈话产生的历史节点 南方谈话是在中国面临国际格局剧变和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关头诞生的。关于这一历史节点的研究很多,本书仅简要概述。 一、南方谈话发表时的国际形势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动的时期。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长期对立的美苏两极格局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这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来说,既是重大机遇,又是严峻挑战。 具体来说,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在东欧各国长期执政的共产党先后失去执政地位。11月,冷战的象征——“柏林墙”被推倒。1991年12月,苏联和十一个共和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社会主义阵营分崩离析。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发生,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到严重挫折而暂时处于低潮。这既让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产生了忧虑;也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深刻教训。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计划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后,没有及时对政治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做出分析,导致体制僵化,脱离群众,出现经济危机,后来在改革中也没有把握住正确方向,最终红旗落地,国家变色。如何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待社会主义,并且吸取教训,找到一条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为中国需要解答的重要问题。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国际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把“和平演变”的矛头直接对准了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扬言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将“不战而胜”。他们利用广播、书刊、电视等多种渠道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支持和扶植各种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活动,同时以“人权”等各种借口对中国施加政治压力、经济“制裁”,使中国外交一度面临困难局面。 而资本主义本身已经度过了战后危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使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先后崛起,差距的日益明显,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来了更大压力。有压力也有机遇。冷战格局被打破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政治多极化及经济全球化的大变动、大改组,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机遇。 一方面,多极化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减少局部冲突,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人民维护根本利益,为我国争取了发展经济的宝贵时间,提供了更大的回旋余地。 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的继续进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也促使我们反思,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增强竞争,探索新条件下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路径。 苏联、东欧国家在剧变之后,向全世界打开了包括几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世界市场开始真正形成,西方发达国家闻风而动,这是一个突出的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并存的历史时刻。面对这样的国际局势,中国采取怎样的策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命运的盛衰成败,亟待做出回答。 二、南方谈话发表时的国内形势 南方谈话之时,我国面临的国内形势同样十分复杂。经济结构矛盾日益突出,其他领域面临的形势也很严峻。 其一,1989年的政治风波影响了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在国际敌对势力的煽动下,国内也出现了一股盲目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最终酿成了一场政治风波。这场风波引起了社会的极大震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以此为借口掀起反华浪潮,对中国施加政治压力和进行所谓的经济“制裁”。1989年,国内引进的外资减少了近一半,造成了一些工业部门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困难,干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P15-1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