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节气之美·果蔬 正是橙黄橘绿时

节气之美·果蔬 正是橙黄橘绿时

  • 字数: 17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花莉敏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20416285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果蔬为主题,围绕24节气写下关于当季蔬菜、水果的吃法及故事,或感伤,或开心,唤起作者幼时最初的美好回忆。在黄土高原的小村庄,只有春天才能吃到可口的香椿,秋天才能吃到香甜的梨子……幼小的我,曾扳着指头在母亲怀里数日子,盼春花,盼秋月,盼与那些求之不得的果蔬邂逅。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春
第一节立春2
菠菜:立春日炒菠菜2
春笋:春笋方解箨4
樱桃:百果第一枝7
第二节雨水10
海带:肠胃"清道夫"10
黄豆:篱落紫茄黄豆家12
香蕉:傣家寨子别样风情15
第三节惊蛰18
青菜:满城青菜香18
梨:惊蛰有梨春光俏20
蒜薑:小蒜薹,大文章22
第四节春分25
莴苣:懂了遗憾,就懂了人生25
……
摘要
     第一节 立春 菠菜:立春日炒菠菜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乃二十四节气之首。 立春,在老家山西民间又叫“打春”。打春好,春雷一响万物苏,年轮转了一圈,希望在前头呢。过年时家家户户对联横批上所写的“春意盎然”“春回大地”“春色满园”等字眼就有这样的寓意。 “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年过六旬的母亲说,如今这首描写打春后农民打春牛的晋东南地方民谣已经很少有人会唱了,牛耕田的画面更是被机械化所取代。 说到牛,自然少不了田,牛耕田为的就是让人们餐桌上的食物更加丰富。红色根似圆锥、周身通绿的菠菜是老家村民过年餐桌上常见的菜品。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村民买菠菜待客无疑是因为它的便宜及普通。 不过,这一常见的蔬菜却是两千多年前波斯人栽培的,在唐朝时由尼泊尔人作为礼物送给唐太宗李世民,从此,菠菜便在中国落户了。《随启居饮食谱》中这样记载这一外来菜种:菠菠,开胸膈,通肠胃,润燥活血,大便涩滞及患痔人宜食之。根味尤美,秋种者良。 提起菠菜,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通常会想到动画片《大力水手》。 卡通人物波派是一个水手,更是我们这代人成长历程中的传奇人物,他有着古怪的口音和强大健壮的小臂,在去往七大洋的航行中,他遇到了心爱的姑娘奥利弗,从此,两个人相爱并幸福地在一起了。不过,两个人的甜蜜生活引起了坏蛋布鲁托的嫉妒,于是布鲁托千方百计要将奥利弗抢走。 在每一集中,布鲁托总是想尽办法要抢走奥利弗,每每在即将得手之际,波派总能得到他的救命符——菠菜。只要吃了菠菜,波派就能补充到足够的能量,瞬间变得力大无穷,布鲁托随之被无敌的波派制服。 “我很强壮,我爱吃菠菜,我是大力水手波派。”这句简单好记的台词也成了那个年代诸多家长让孩子多吃菠菜的顺口溜。 这一点在我们家也不例外。 母亲总爱叨唠一句:“闺女,菠菜要多吃点,里面维生素含量很高!”为了让我们姐妹几个多吃一些,母亲常把菠菜根择掉洗净,把叶杆切成块状,煮到面条里当配菜,这样既不用重新炒菜,又能确保我们姐妹几个的营养。 然而,相对于蔬菜,小孩们总是更期待品尝最香的猪肉、最鲜的带鱼、最肥的鸡腿,瘦小的身体更需要荤菜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所以,在孩童时,春节前后,即使是最鲜嫩的菠菜,我也不会主动尝一口,偶尔还会偷偷倒掉母亲夹到碗里的菠菜。这个时候,母亲便会唠叨一句:“菠菜豆腐虽贱,山珍海味不换。”但幼小的我当时并不懂,打春前后,走亲访友会有肉菜上桌,所以当然不会理会菠菜了。 等到农历三四月,当地菠菜大范围上市时,在面食之乡长大的母亲会将菠菜稍做加工,做成一道民间面食——拖叶子。 拖叶子,青青的绿色外面裹着一层白色,蘸上由油、盐、酱、醋、辣椒、白糖等熬制好的料汁,光滑爽口,让人百吃不厌。 在江南生活多年,母亲仍不忘拖叶子给她带来的大快朵颐。每每我们外出不在家,她便会给自己做一顿菠菜拖叶子解馋。在她眼里,拖叶子带给她的幸福远比鱼虾肉多得多。 渐渐地,我明白,菠菜,尤其是地方吃法,对身处异乡的人来说,其本身就是一种对家乡的怀念。 无论是立春,还是菠菜,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特别的意义。 春天来了,新的生命、新的希望也即将开始。 春笋:春笋方解箨(tuo) 从古至今,关于笋的诗词数不胜数,“春笋方解箨,弱柳向低风”“舍下笋穿壁,庭中藤刺檐”“朝晚归家,又烦春笋重叠”等,可见笋的魅力非同一般。 我尤爱这首“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这首略显忧伤的离别诗,作者为戴叔伦,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其以大量的五言律诗和乐府诗成为新乐府运动的先导,被后人誉为“诗伯”,同时他还是一名清正廉洁的官员,被奉为一代名臣。 大学毕业后,我有幸来到了“诗伯”的家乡工作并定居。之所以爱它,皆因作为一名新市民的自豪感。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