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

  • 字数: 2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
  • 出版日期: 2017-04-01
  • 商品条码: 978750867354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2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3年时间,小米硬件生态大布局,77家生态链企业,30家发布产品,超百亿年收入,《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将全面记录小米野蛮成长的3年 ◆从生态布局、管理、发展到产品定义、设计、定价,小米生态链将一切你想知道的真相都写进了书里! ◆继“参与感”之后,小米再度开口!小米CEO雷军、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亲笔作序
内容简介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以小米生态链内部视角,全面记录、梳理了小米生态链的萌生、发展、壮大过程,以及如何以很好的产品杀入不同领域的故事。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生态链篇,阐述小米硬件生态系统的搭建、布局、管理、发展和奔跑之中的思考;下篇为产品篇,阐述小米生态链产品从产品定义,到设计研发定价等各个维度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都是用真金白银换来的,既可以为制造企业转型提供全新的思路,也是硬件创业者的内容,对于互联网企业切入实体经济也是很好的参考。
作者简介
洪华 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院长、北京青禾谷仓科技有限公司CEO,曾任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副主任,长期致力于创新创业方法论研究,曾任第十六届亚运会火炬设计组组长,曾获“2013年度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2006年度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董军 历任《中国经营报》主笔、采访部主任、3C事业部主任,专注于TMT行业报道20年。深入报道过数百家知名企业,面对面采访过众多行业领军人物,擅长企业深度分析以及行业趋势报道。参与撰写《思维》《力量》两本畅销书。后创办自媒体“懂懂笔记”。
目录
推荐序一
小米,就是要做中国制造业的鲇鱼VII
推荐序二
用真金白银和血汗换来的战地笔记XII
上篇生态篇
引言
第一章抢跑IoT
第一节离手机近的先打下来8
第二节工程师投资团队13
第三节按找老婆的标准找团队19
第四节全民持股,帮忙不添乱25
第五节集体智慧32
第六节生态赋能38
第二章竹林效应
第一节竹林生态优于百年松树47
第二节利益一致,互为价值的放大器53
第三节兄弟文化61
第四节微妙的竞争66
第五节复杂的模式69
第三章奔跑中的思考
第一节用军事理论做商业75
第二节以小米速度保持先锋势能81
第三节看透本质88
第四节保持逆境状态95
第五节“十一罗汉”模式102
第六节去除噪声110
第七节一场精密的战争117
第八节回归商业本质—效率120
第四章自动生成的未来
第一节可以闭着眼睛选择的品牌电商125
第二节智能家居是个伪命题132
第三节遥控器电商139
第四节公司的属性决定了公司的高度144
第五节自动生成的未来版图149
下篇产品篇
引言
第五章做产品,摸准时代的脉搏
第一节未来十年是大消费的十年159
第二节蚂蚁市场164
第三节品质消费170
第二章精准产品定义
第一节满足80%用户的80%需求180
第二节守正方可出奇:回归产品核心功能184
第三节解决产业级痛点,做下一代产品188
第四节大众产品高质化195
第五节小众产品大众化200
第六节诚实定价211
第七节跳出产品看产品220
第三章追求设计的解
第一节合理性的化227
第二节极简,少即是多235
第三节自然,不突兀245
第四节“性冷淡里带点儿骚”247
第五节不自嗨,不炫技251
第六节干掉说明书255
第四章关乎品质,决不妥协
第一节死磕细节262
第二节真材实料273
第三节在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277
第四节内测如同炼狱280
第五节品控贯穿始终283
后记288
一群产品人,成就了小米生态链288洪华
一篇文章说清楚小米的经营逻辑292小马宋
摘要
     推荐序一 小米,就是要做中国制造业的鲇鱼 雷军 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07年金山上市以后我就算退出江湖了,每天睡觉睡到自然醒,从来不约第三天的事情,凡事只约今天和明天。这样待了三四年,直到40岁,进入不惑之年,突然有一天我觉得人不能这样过一辈子,还得有点儿追求和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2010年,正好我财务自由了,很多想法有机会去实现,于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创业做小米。小米创业的第一步是智能手机。2010年开始组建公司,2011年发布第一款手机,很快就在智能手机市场撕开一个口子,用四年时间做到中国手机市场的第一。 2013年年底,我看到了智能硬件和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趋势。当然,那个时候只是看到趋势,IoT成为真正的现实至少还需要5年甚至8年。我们决定,用小米做手机成功的经验去复制100个小小米,提前布局IoT。 做互联网的人都知道,我们前面有三座大山—BAT[百度公司(Baidu)、 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腾讯公司(Tencent)],不想被它们挡得无路可走的专享方法就是绕行,去开辟一个新的战场。所以,在我们布局IoT的同时,也是为绕开BAT这三座大山。 无疑,我们的战略是对的。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投资了77家公司,已经有30多家发布了产品,这些产品几乎没有失败的。我觉得是大家实践了小米模式,所以产品获得了成功。今天,我能给小米生态链打99.99分。 小米模式的本质是效率 对于小米和我,大家耳熟能详的是“风口理论”、“互联网七字诀”,还有“铁人三项”等理论。但大家似乎一直没有搞清楚小米的本质是什么。 现在我告诉大家,小米公司的本质就是两个字:效率。我总是在说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其实就是提升效率。 这几年中国人都到国外去买买买,为什么我们国内生产的产品没人买,还非常贵呢?因为店面费用高、促销人员费用高、渠道贵、中间环节多……所以物美价廉基本没有可能。我觉得中国制造的核心问题是:整个社会的运作效率出了问题。企业没有在研发上下功夫,而是考虑在这个链条中如何赚到钱,层层加价,层层效率都很低下。 国内很多产品做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效率低下,效率低到令人发指的程度。这样的恶性循环的结果是,产品差,价格高,用户不满意,每个环节都赚不到多少钱。 用互联网思维去提升效率,其实这里面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效率隐藏于所有环节中,看你如何把它挖出来。比如小米用自己的电商平台销售,这就是优选限度地砍掉了中间环节,让产品从厂房到消费者手中的距离是最短的;比如我们选择精品战略,而不是机海战略,也是从效率的角度出发,机海战略会将有限的研发、生产、营销资源分散掉,分摊到每个产品线的成本就会很高,而我们就是集中全部火力开发一款好的产品,把所有资源都用在这个产品上;再比如我们对品质要求极高,这也是为了效率,要知道如果产品品质出问题,在售后环节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会大大影响公司运营的效率…… 其实,小米智能硬件生态链的模式本身也是从效率出发。我们用“实业+金融”双轮驱动的方式,避免小米成为一家大公司。如果我们自己搞77个部门去生产不同的产品,会累死人,效率必然低下。我们把创业者变成老板,小米是一支舰队,生态链上的每家公司都在高效运转。 就是在效率这个核心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做到了很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我们把200多元的移动电源产品做到69元,把动辄四五千的空气净化器做到699元,把市场上4 000多元的高档床垫做到699元……当然,受益的是消费者,高质量的产品可以在市场上迅速普及开来。 这就引出了小米模式的另一个视角:从消费者的视角解读小米模式,就是高品质、高性价比。 我们常说品质、口碑、性价比,它们最终凝聚成用户的信任。用户只要看到小米或是米家品牌,就不用思考,不用犹豫,一定是品质优选的,一定是同类产品里性价比优选的。小米要永远坚持走性价比的道路,不透支用户的信任,与用户交朋友。 2016年,小米走过了六年的时候,在我们内部也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我们能不能把产品卖得贵一点儿?在这个问题上,我非常坚定地说“不”。 纵观三十年商业史,卖得贵的品牌都是各领风骚三五年,甚至是几个月,而性价比高的都能健康地运营三五年,甚至十年以上,Costco(好市多)、无印良品、优衣库都是这样。为什么?因为毛利率低,就逼着自己追求效率,改善项目,这样才能保持公司的战斗力。一旦毛利率高,公司就会丧失持续创新的动力,就会一步一步变得平庸。坚持高性价比的模式,是具备长期竞争力必须坚持的路线。 我的梦想有点儿夸张 在大家的认知中,产品定价越高越好,毛利越多越好,公司越大越好。然而以小米今天的模式来看,这些传统的商业认知都将失效—这就是小米的颠覆性。现在大家可能还不能接近理解小米模式背后的理论,那我们就不讲理论,像鲇鱼一样去搅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