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心经修心课

心经修心课

  • 字数: 1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 作者: (日)濑户内寂听
  • 出版日期: 2013-10-01
  • 商品条码: 978750754081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0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目前国内第一本最通俗易懂的《心经》解读,识字就能读,读完就会用,助你心静不烦恼!

2、日本拥有影响力的大僧正濑户内寂听亲自宣讲,历时一年,影响整个日本民众!

3、随书赠送精美的经文手抄本,方便随身携带。无论是持经、诵经还是抄经,都能助你平复内心,消除躁郁,获得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

4、《心经》是全世界传播最广、影响最深的佛教经典!
内容简介
仅有270个字却道尽佛家真髓的《般若心经》,被作者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作者以身说法,运用自己半个多世纪的人生智慧,向读者娓娓道来生命中到底哪些才是真正的心灵依靠。当内心苦恼、躁郁难平之时,我们可以通过持经、诵经、抄经来稳住心神,获得不被外界干扰的巨大能量。
作者简介
濑户内寂听,生于1922年,俗名濑户内晴美,法号寂听。日本佛教天台宗尼僧。51岁时出家,曾任天台寺主持,现位居大僧正。她在精研佛法的同时也笔耕不辍,她的文学作品曾获得新潮同人杂志奖、谷崎润一郎奖、野间文艺奖、泉镜花文学奖等。佛教题材小说《人生在世便是相逢》的中文版已出版。
目录
自序《心经》改变了我的一生
《心经》全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心经》白话译文指引我们渡往彼岸的、具有伟大智慧的、最重要的经文
《心经》学前课用十分钟了解佛陀的一生
1.因爱而生,释迦降世
2.丢弃浮华,离家修行
3.历经磨难,开悟得道
第一课改变世界需要一万年,改变自己明天就可以
1.重新开始要先从心开始
2.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活在当下方能无悔
3.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别人的人
第二课一切烦恼都有解决的办法
1.“空”是《心经》的核心
2.读懂了《心经》就明白了人生
3.被感官支配的生活,和动物没什么区别
4.无心无物之处定无烦恼
5.“求不得”的东西就不要“求”
第三课随缘不是得过且过
1.消灭烦恼不能过了头
2.为什么越在意越痛苦
第四课改变,才能看见机会
1.欲望无边,皆为空念
2.佛陀最后的遗言: 这世界真美,人间真美好
3.因为无常,我们才能看到不一样的美
第五课你可以用爱得到全世界,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
1.你爱的人为什么不爱你
2.要快乐地生活,必须抑制住“渴爱”
3.佛陀在世时,烦恼比我们还多
4.世人都要对因果负责
5.无明是迷茫的根本所在
第六课《心经》告诉我们的幸福秘诀
1.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2.人老了该怎么办
3.人要活在真实里
4.按照“八正道”的原则做事,是得到幸福的优选办法
5.“无”是更高层次的自由
第七课幸福不是比较得来的
1.你幸福吗
2.如果有玄奘的精神,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3.心无所缚就无所畏惧
4.当失去心爱的人时,我们该怎么做
第八课命运都是自己造的
1.心诚则灵,如果不灵,一定是心不够诚
2.一念愚即般苦绝,一念智即般苦生
3.愿不愿成佛就看你想不想
第九课咒语确实具有神奇的作用
1.妈妈的咒语最灵验
2.《心经》超越了宗教,是全世界都可以读的经典
第十课人生是不断获得宽恕的过程
1.年关时要做身心大扫除
2.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
3.心诚者得庇佑
4.真言里的力量
5.苦才是人生,但为什么佛陀一再地说“人世真美好”
特别附录
最通俗优美的《心经》名词详
摘要
    刚一降世就与生母死别的释迦,是由生母的妹妹――姨妈抚养成人的。也就是说,这姨妈后来做了他父亲的填房。或者说,由于当时是一夫多妻制,说不定这姐妹俩原本就都是国王的妻室。这小名叫“悉达”的释迦,后来长成了一个既健康强壮又聪颖过人且英俊潇洒的小伙子。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他的这些特点愈加出众。这倒是与《源氏物语》中的光源氏颇有些相似。按说,他的生活应该是充满阳光和玫瑰色彩的,可是不知为什么,不管看到什么,他总是泪盈盈、忧忡忡的,充满了哀伤的情绪。
     父王首图驮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就为他建了很多庄园,选了很多侍女――脸蛋漂亮的,身材丰满的,厨艺超群的、能歌善舞的都有。总之,为了取悦王子,国王想尽了办法。可是,父亲的努力是徒然的――释迦丝毫不为之所动。相反,他却把这些女人一个个地扶为自己的妻室,仅书上有证可查的就有三个。她们分别叫作摩奴陀罗、瞿多弥、耶输陀罗。这么说吧,认为释迦有过三十位妻子大概也不会有错。
     这三个妻子中,要数耶输陀罗最年轻。结婚十多年后,也就是在释迦二十九岁那年,耶输陀罗为他生下了第一个孩子,是个男孩,他们给孩子取名为罗喉罗。
     可是不知为什么,就在这孩子出生后不久的一天夜里,释迦扔下刚出生的孩子和可爱的妻子偷偷离家出走了。大家可别笑,要说啊,释迦可以称得上是“蒸发老公”们的祖师爷呢!
     如今当丈夫的突然离家不归、人间蒸发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要么是生意场上失败破了产。要么是在工薪层融资机构贷了款,结果手头转不过来没钱还;再不就是丈夫在外面有了新欢。不过释迦蒸发的原因可不一样。他夜里离家出走,是为了认真思考、解答诸如“人为什么出生?人生为什么这么苦?人死后会怎么样?”这些大疑问。这些都不是某个人面临的烦恼,而是整个人类面临的生存烦恼。
     释迦跨上自己的爱驹“健陟”,带上自己的马夫“车匿”偷偷出了城,来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所在。他把自己身上穿戴的全部脱下来送给马夫,说:“你带着马回城去吧!”就这样自己留下,把马夫打发回家了。据佛典上说,马夫回到家里把这事告诉耶输陀罗后,她跺着脚号啕大哭,斥责马夫说:“你就是这样对主子尽忠的吗?他出门时,你为什么不叫醒我?!”佛典上的这种说法很有女人味,我觉得可信。想想看,面对这种情形,能说出“你这个没良心的,扔下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和妻子,自己往外跑,亏你干得出来”这种话的妻子,恐怕没几个吧?
     那么,释迦自己留在那儿做什么呢?他掏出钱,从那些居无定所、在那儿无所事事闲荡的穷人那里买来破衣烂衫,剃掉自己的头发,入了苦行之林。原来,这儿是许多苦行僧的修行之处。印度人可不像日本人,人家印度人可是非常善于冥想,凡事总要在哲学上问个究竟的。也就是说,除了释迦,因对人生抱有疑问进而走上修行之路的,当时还大有人在。在那个时代,人们的理想境界,是把人生分成四个阶段度过。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学生期、成家期、入林期和云游期。我们不妨把这时释迦入苦行林看作他进入了人生的入林期。在这儿,释迦又是禁食又是打坐――这不是一般意义的打坐,而是故意坐在尖石头上,或是把重石压在膝盖上的那种打坐。就这样,他让自己饱尝艰辛、难以成眠,整整修行了六年。
     这六年间,释迦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人生的种种思考:人为什么而生?为什么英俊潇洒的青年会变成步履蹒跚的老头?为什么如花似玉的少女会最终变成皱纹满面的老太太?人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会死去?同是人,为什么要分为穷人和富人?对这些人生的矛盾,释迦一直在冥思苦想,试图找出一个能把人从苦恼中解脱出来的答案。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众生,即为那些和自己一样因这些苦难而困惑的人。
     可是,六年过去了,释迦仍是一片茫然。有一天,他终于意识到像这样下去,是不可能得出什么结果的。一定是方法上出了什么问题。请大家注意,这一点非常重要。我是说,当我们竭尽全力干什么事,可是结果怎么都行不通的时候,优选想想是不是方法上出了问题。比如说,你喜欢上了某个人,凡事都为他着想,为他尽力,可是他却对你毫不理会。到这个时候就应该想想,这事可能成不了。还有,某些人年复一年、无休无止地报考自己想进的那所大学,结果就是考不上。考来考去,自己还是一个“浪人”(日本人对落榜者的特有称呼)。到这个时候就应该换个角度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水平达不到那所大学的要求?是不是那所大学其实本来就不适合自己?总之,当自己尽了全力却归于失败时,就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该换个前进的方向了。
     六年以后,释迦觉得这样下去不会有什么结果,于是就离开苦行林,来到了一个气候更为温暖的村庄。这村庄旁流淌着一条叫作尼连禅河的大河,河边长着一棵大树。释迦走到树下,重新开始打坐。这时,一个年轻女子也来到了大树旁。她叫难陀婆罗,是这儿村长的儿媳。因婚后多年无子,以前她曾经来到这棵被村里人奉为神灵的大树下许过愿。大家知道,大树里有神灵附身。这种说法是世界上哪个民族里都有的。“树神啊,请赐给我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吧!等我如了愿,我会带着奶粥来供养您的。”当时,难陀婆罗就是这样祈求的。果然,前不久她生下了一个男孩。单纯的难陀婆罗说到做到,这不,她今天这是带着用刚挤的鲜奶做成的奶粥,来到树下答谢树神还愿了。我去印度时吃过奶粥这东西,味道确实不错。这种粥,是用大米和牛奶熬成的,还加进了蜂蜜调味。“树神啊,谢谢您了。”难陀婆罗念叨着,把奶粥放到释迦面前,然后就转身回去了。释迦喝下了这碗粥。对禁食多日的释迦来说,这粥可真是好东西!喝下奶粥后,他顿时恢复了体力。精神头儿起来后,他就开始觉得身上痒了。也难怪,六年没洗过澡,他身上的污垢都结成了厚厚的壳。P19-2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